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会明答案,会明高考原文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甲骨文高考作文原文2.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3.高考语文文言文小语段翻译4.高考草稿纸会检查吗 高考草稿纸要写名字吗5.06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的翻译6.村委会证明能证明高考要用的亲子关系吗7.我们的日子明中高考成绩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1.甲骨文高考作文原文

2.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

3.高考语文文言文小语段翻译

4.高考草稿纸会检查吗 高考草稿纸要写名字吗

5.06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的翻译

6.村委会证明能证明高考要用的亲子关系吗

7.我们的日子明中高考成绩

会明答案,会明高考原文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09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答案D

考点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③ “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09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禀:天赋,赋予。

思路分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有效信息在文章开头:“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一般的,人物传记开头除了介绍姓名字号、籍贯、身份,还要介绍其品行等。A项的“秉”应当为“天赋”的意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①唯餐盐饭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①父抱笃疾弥年 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 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据前文,这只能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而不能表明仗义助人;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是说许阳送他礼物,他不肯接受,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09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答案C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09年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甲骨文高考作文原文

1.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考纲新增背诵篇目

我是2010的,当时考纲上有一些09年没考的而且我们没怎么学的老师就说是2011届考。

文言类: 1. 论语六则(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个与09年的不同是因为一些课改区没有学)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鱼我所欲也 4.逍遥游 5.劝学 6.曹刿论战 7.出师表 8.桃花源记 9.三峡 10.师说 11.陋室铭 12.阿房宫赋 13.岳阳楼记 14.醉翁亭记 15.记承天寺夜游 17.爱莲说 18.送东阳马生序(这个当时我们只考了前面的,即: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如果你初中时学了后半部分,那么就背完整篇吧) 新增: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六国论》 诗词类: 1.关雎 2.蒹葭 3.氓 4.离骚 5.观沧海 6.饮酒(结庐在人境)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次北固山下 9.使至塞上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2.蜀道难 13.望岳 14.春望 15.登高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钱塘湖春行 20.观刈麦 21.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非全文!!! 22.雁门太守行 23.赤壁 24.泊秦淮 25.夜雨寄北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7.锦瑟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2.登飞来峰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36.游山西村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39.过零丁洋 40.天净沙·秋思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新增: 《归园田居》 《春江花月夜》 《山居秋暝》 《燕歌行》 《雨霖铃》 《声声慢》 就是这些了,一般来说老师会打印背诵资料方便背诵,这时若有不确定的最好翻看粤教版或初中的课文来确定。把易错的字用荧光笔涂涂,考前翻翻很有效的!!(我也参阅了别人的资料,但刚考完所以还是记得考什么,所以有质量的保证!)。

2. 2010广东高考卷 语文 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刚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3. 求两篇2010高考的文言文及其翻译(越短越好)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尠有屈焉 屈:屈辱。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D.遗其珍物 遗:赠送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D.复还焉蜀 且贰焉楚也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C.文章通过 为别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17.A 解析:屈:屈服。

例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8. B解析: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19.D解析:“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20.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21. (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译文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

他的上代有做官之人,(他的姓)是西夏大姓。胡叟小时候很聪明,年近十三岁,辨析疑难解释事理,在乡国闻名,他心里所领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辩驳,很少有被折服(的时候)。

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经过名师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精义传神的地方,它只有《易》吗?(我)还是认为值得思考的地方过半。末世迂腐的读书人,略微转变刚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没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义,不一定在今世了。”

等到他博览群书,再次用眼睛精读,都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胡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

因为姚政将衰,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当时的京兆尹韦祖思,很少读典章,蔑视当时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

祖思像平常看待一般的读书人那样,招待胡叟很轻慢。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热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

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同你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

到了主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完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

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纯属玩笑不庄重。

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ì)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

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适合(胡叟)的志向。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时常被豪俊所尊崇。

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杀头刑罚。

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法成的好事,于是法。

4. 2010年广东高考必背古诗文

一.文言文(18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逍遥游》(庄子)

5.《劝学》(荀子)

6.《曹刿论战》(《左传》)

7.《出师表》(诸葛亮)

8.《桃花源记》(陶渊明)

9.《三峡》(郦道元)

10.《师说》(韩愈)

11.《陋室铭》(刘禹锡)

12.《阿房宫赋》(杜牧)

13.《岳阳楼记》(范仲淹)

14.《醉翁亭记》(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赤壁赋》(苏轼)

17.《爱莲说》(周敦颐)

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二.诗词曲(42首)

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氓》(《诗经》)

4.《离骚》(节选)(屈原)

5.《观沧海》(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次北固山下》(王湾)

9.《使至塞上》(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2.《蜀道难》(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杜甫)

15.《登高》(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0.《观刈麦》(白居易)

21.《琵琶行》(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李贺)

23.《赤壁》(杜牧)

24.《泊秦淮》(杜牧)

25.《夜雨寄北》(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7.《锦瑟》(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32.《登飞来峰》(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苏轼)

36.《游山西村》(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3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辛弃疾)

39.《过零丁洋》(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1.《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注: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具体内容

据悉,今年我省2010年的《考试说明》中,语文科《古诗文背诵篇目》新增了4篇文言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苏洵的《六国论》),6首诗词曲(陶潜的《归园田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高适的《燕歌行》、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但这些新增篇目2010年暂不作考查要求。希望楼主采纳。唔该晒

5. 2010普通高考广东卷语文答案

2010普通高考广东卷语文答案解析版 一、12分 1、A 解析A笑/叫 , 矿/广 , 剩/乘B同为“脚” , JZ声母不同 , 仙/欠C蛮瞒同 , 挑衅抚恤韵母不同 , 埋伏/瞒怨D快/愧 , 斌/贫 , 辟谣与精辟同。

2、C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 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B A搭配不当。

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

B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C表意不明 “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D搭配不当。 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4、C 解析: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3句为起始句。2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空。

检验余空,尚可。 5、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

其二,判断动词 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翻译: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

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 排除法。

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 敌方间谍,错。

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0(1)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AE A只是,太过绝对。 E绝对的服从,是丢失了我,而非建立我。

扭曲原意。 13、B 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不是迷失我。 14题4分 答:划线句为两句。

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 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

15题4分 答: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的体验过程。 一,创作角度 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

二、欣赏角度 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显示鲜明个性。 文学类: 16题4分 答: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1分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分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1分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1分 17题5分 答:第1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2分 第2句,与第1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第3句,动作描写。“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

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

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3分 18题6分 答: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实用类: 19题。

4分 答:第1句,拟人1分。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1分 第2句,反问1分。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1分 第3句,排比1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分 20题。

5分 答:作用为承上启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

2分 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2分 21题。

6分 答: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 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

高考作文原文: 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 作文翻译: 作为内容:熟悉 大雁因为熟悉了飞过程中失败的艰难和飞入天空时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它不畏困难而直追成功,它看惯成与败;美丽的花儿因为了解种子破土而出时的困难和花开时的绚丽,因此它有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败;河流因为熟悉集成江海丰厚自己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和流入大海时的博大,因此它有生命不止追逐不止的心态,追逐成功,只因它熟悉成与败。 熟悉成与败能使大家对生命更加尊重,对生活更有希望,对自己更有信心。看惯成败,能使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面对失败,不放弃自己;面对成功,能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应当以一种熟悉而平常的心态,来追求美好未来。 以失败为常,更能深知自己的人生重要与意义。一个人在生命大道上不可能一路通畅,没有失败与困难。面对失败,十分多的人丧了面对它的勇气,从而对生命丧失希望,对自己丧去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出不自信的心态。在此时,如果一个人能熟悉失败,看惯失败,便决不会因此而悲观厌世,他会寻求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因为年看惯成功和失败,他会相信自己的人生重量,会在自己失败的位置上抓起成功的尘土。熟悉的人会将失败当作取得成功的基石,自己的人生更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丰厚起来的。以失败为常的人,对自己追梦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能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 熟悉成功的人更能认知自己的位置,熟悉成功是任何一个人都想努力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自己要想成功,必须不断习,不断追逐,不断更新自己。看惯成功的人,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了自己,反而会有更加深入的求知欲,熟悉自己的位置。当今社会竞争惨烈,能真正取得成功并长期成功的人,都能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对社会潮流有熟悉的认知,熟悉成功,明白成功者是处于潮流之端的。 作为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该如此。中华民族因熟悉过去的失败,才能以永不放弃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不断走向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更因为熟悉了改革成功,才能不断地认知自己进而取得振兴。 熟悉成与败,能使个人成功,更能使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世。(普老师按小黄摹写版本释读而成,文中错误未作修改) 作文作者已找到: 谁是今年高考中的古文字作文的作者?经过连续4天的不懈努力,昨晚本报终于找到了就读于省内一全国重点中的作者小黄和他的语文老师普老师,并取得了小黄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普老师称,该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 古文字专家: 崭露头角不该在高考场上 本报讯(成都商报记者王冕)“应该给零分!”四川大历史文化院博士生导师彭裕商教授说。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弟子。对于传说那篇用古文字写成的高考作文《熟悉》是由他释读的说法,彭裕商断然否认。 彭裕商说,他还没看到过这篇作文,只是隐约听到周围人的议论。他表示:“如果这名考生考我的研究生,我也不会因为他用甲骨文来作答就另眼相看。因为,甲骨文、金文都是被淘汰了的死文字。可以把古文字当成是了解历史的工具,练书法也可以写。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得用简体字。你写篇作文,别人认都认不到,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现代文字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其成熟的标志便是高度的规范化。不管这篇作文的内容如何,单从这一点就和现代文字系统冲突。” 彭裕商认为,学生要是真有古文字功底,或是真心喜欢古文字,可以去考硕士、博士,也可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现在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崭露头角,但绝不是在高考场上。” 到底用了哪些古体字? 当时写不出“熟悉”的古体字 第一眼看到这篇小黄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时,记者对满纸工整的古体字非常吃惊。几位学过古文字的语文老师仔细查看后才发现,其中有甲骨文、金文、篆字等古体字。看过普老师释读后的文本,一些语文老师表示,虽然有些语句不通,甚至有些牵强,但基本意思还是能读懂。 普老师认为,平时小黄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可能是因为用古体字影响了思维。他是照小黄考试后摹写的原文释读的。事实上考试时小黄恰恰不熟悉“熟悉”两个字的古体字,在考试作文里,他替换为“深入了解”这4个字。摹写时,小黄已经知道了“熟悉”该怎么写,于是就直接用了“熟悉”二字的古体字来写。 为何用古文字作文? 怕作文不出彩 冒险选择 普老师是最早得知小黄用古文字写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人。“这孩子平时很乖的,从来不是一个搞怪、出位的人。”普老师回忆,考完后,小黄很高兴地告诉他这个消息,“当时他还挺得意的,觉得自己的作文还写得不错。”普老师听后,脸立即就沉了下来。“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了好多次,高考应该注意些什么,就是不听。”有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他深知,小黄的做法在阅卷老师那里未必被认可。 小黄当时顿了一会儿,才忙着解释道:“我不是怕作文不出彩吗?高考阅卷那么残酷,一分钟就可能判生死。”为此,他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或许老师们会专门研究一下我的作文,也好发现我这方面的才华。” 一番争论后,小黄才开始后怕起来。后来,师生俩一直悬着一颗心,非常关注媒体的报道。 作者是什么人? 去年曾高考 有古文字天赋 事实上,这是小黄第二次参加高考了。去年高考,他没上一本线,最终选择了留在原校复读。“他学习很认真,在班上还担任了学生干部,做起事来也头头是道。”进入复习班,小黄的成绩进步不少,“一直在A优线上。”普老师说,这个线在他们学校意味着“重点线”,上了这条线的学生,一般考重点大学问题都不大。 一、二、三诊考试,小黄的语文都考了110分左右,“虽然作文不算写得非常好,但基本都在50分以上。”普老师说,小黄的意愿一直是想考一所上海的大学,最喜欢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有个叫刘钊的教授,之前破格录取了一名三轮车夫当研究生,只因为三轮车夫在研究甲骨文。 普老师是从小黄复读时才开始认识他的。但两人“很快就要好了起来”,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古文字。“一次,他拿着一个字来问我,古代的字应该怎么写。我一说,他马上就领会了,还把它的几个变体写了出来。”后来,小黄还向普老师借了他大学时文字学的课堂笔记、《汉字形体演化字典》等资料。“这个娃娃在古文字方面确实很有研究,很有天赋。经常一点他就通了。” 作文如何判分? 阅卷组指导委员会商判定 前两天看了本报关于阅卷老师认为小黄作文偏题了,分数不高的报道后,小黄和普老师都很郁闷。“看了报纸,他给我打了电话,声音一听就蔫了。”假如他的作文只有8分,小黄今年的高考总分估计在480分左右,上重点高校又没戏了。普老师说,高考分数一旦打出来,就成了定局,没办法再修改了。但从小黄事后摹写的高考作文来看,他认为不算偏题。他写的是“深入了解成与败”。 据一位参与今年高考阅卷的老师介绍,在作文阅卷前,指导委员确定了思路,认为“深入了解”、“了解深入”这类的词都可以用来理解“熟悉”,考生往这方面理解并不算偏题。 有的老师认为,这篇作文没有偏题,因为“整个还是在谈人应该深入地去了解和看待成与败,熟悉成与败的关系”。虽然需要一些转换才能理解,但基本还是有理有据的。 反对的老师则表示,文章更多地去谈了成与败,离熟悉这个题目太远。 一位知情人介绍,小黄的这篇古文字作文最终只得了8分。语文阅卷组的指导委员们找古文字专家释读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会商,才最终打出了这个分数。 “有指导委员坚持认为应该给零分。”这位知情人说,该指导委员认为,虽然高考作文规则中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写作,但是国家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在公开场合、出版物、教育都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简体字。“法律当然高于高考规定。”因此,应该判定这篇作文为零分。 但也有指导委员认为,判定零分不是很合理。“毕竟用古文字还是很新颖的。”偏题也不至于得零分。因此,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不高的分数。

高考语文文言文小语段翻译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两汉·卓文君《白头吟》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出自两汉卓文君的《白头吟》

乐府 , 民歌 , 女子 , 爱情分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

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

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

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解析

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镟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已毫无留念?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相如的一切财产均来自卓文君。若是文君要和他离婚,只怕是他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的琴挑文君,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也许是司马相如与好友策划的。

但也有另一说,十三字信与《怨郎诗》并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真实的事情,只是一种民间的“司马相如现象”(哈尔滨教授 王立群 《百家讲坛-汉武帝》)。

鉴赏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赏析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 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诗合解》)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张玉谷《古诗赏析》)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环绕宫墙的水渠)旁边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著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shāi)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义)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乐府广序》)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创作背景 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卓文君作《白头吟》。相传卓文君十七岁便守寡。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后,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久居京城,产生了纳妾之意。于是作者作《白头吟》,表达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但是白头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仍有争议。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卓文君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高考草稿纸会检查吗 高考草稿纸要写名字吗

1. 高考语文有哪些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有十种常用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2. 湖南13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找不到最后一段的,互相抄袭原文

原文: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译文: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之处和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做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3. 语文文言文翻译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原文 译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

4. 高考语文

网络搜索,仅供参考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生做文言文时候遇到选择题还能做一些,但是一遇到翻译题就很难把握,那么文言文翻译真得很难吗?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这三个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

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1. 选文标准-----浅易突出,这方面的标准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2).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

(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传记颂德类散文。(4)从文章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2.今年的格式与往年基本一样。

3.翻译字数还是在40个字左右。 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察重点。

每年高考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1. 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和重要虚词为常考内容,也是得分点之一。

2. 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 三、熟悉下面六种重要的翻译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江苏卷)译文:刘宰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到祸患。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上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盖忠臣执义(全国卷1)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湖北卷)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数拿全了。

06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的翻译

我们都知道,在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打草稿,就会使用草稿纸,尤其是数学、理综等考试科目。高考的草稿纸一般都是统一发的,不能自己带的,并且考试结束之后,草稿纸也是不能带出考场的。那么高考草稿纸会检查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高考草稿纸会检查吗

高考结束后草稿纸不一定会被检查。除非考试现场发现有作弊嫌疑,且监考老师记录,需要被检查的除外。

高考规定草稿纸不能带走,还要写上名字考号统一上交,还会有老师对这些稿纸进行检查,若是发现可疑的内容或者缺损,高考成绩也会受到质疑,若是被核实作弊,可能以后都不能参加高考了。

高考草稿纸要写名字吗

高考的草稿纸一般都是需要写上名字的。

相信高考的人都知道草稿纸和试卷一样,也是需要写名字的,而且在考试结束的时候,试卷和草稿纸都需要被监考老师收回的。

关于草稿纸是为了防止作弊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这个草稿纸的作用不仅仅是这样,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充当“证物”的,就是如果学生涉及高考作弊的情况的,想必到时候一定会被查处的,而这个时候高考的草稿纸就有了很大的作用了。

所以,中、高考、考研等特别需要计算课目考完后,不仅要回收试卷,甚至连草稿纸都要写上名字,并且收回。

高考草稿纸为什么要回收 可以检查学生是否作弊

还记得《天才枪手》里的一个情节,考场里,出现了两份不一样的试卷,于是女主角和其他人调换了试卷,帮助他作弊。老师就是看见了一份草稿纸上计算了两份试卷的题目,才证实了作弊的存在。

在高考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草稿纸不见了,或者出现在别人那里,都可以被视为有作弊的嫌疑。所在在考场中,不要小瞧这一份草稿纸,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的。也记得保护好草稿纸,不要随意传动和破坏。

防止学生对答案,影响考试心情

如果能把草稿纸带出来,一些考生肯定会在草稿纸上写答案,出考场之后再互相比对。这种操作,很容易影响下一节考试的心情,考得好的飘飘然,考得不好的垂头丧气,老是纠结上一节考试。这样的情况,影响学生正常发挥。

如果不能对答案,那考生一般都会有觉得考得还不错,也有一种结束一场考试的轻松之感。为了不给学生压力,老师们真是用心良苦。

有争议时可以拿出草稿纸比对

每年那么多考生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必然会有一些同学有争议。为此,有关部门会进行审核,相关的试卷就会被调出来,而草稿纸也是一种佐证的材料,可以证明完成试卷和草稿纸的是同一人,不存在弄混的情况。所以草稿纸回收之后,并不是被丢弃了,而是被有关部门好好的保管起来了,以防争议出现时束手无策。

村委会证明能证明高考要用的亲子关系吗

四川卷

樊英字季齐,是南阳鲁阳人。年少时从师三辅学习,而且熟知五经。隐居在壶山南麓,求学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州郡官府曾先后多次征聘他出来当官,他不应命。朝廷公卿大臣荐举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肯动身。安帝年初,樊英被征为博士。至到建光元年,安帝又从公车赐策书征召,征召樊英和同郡的六个人,樊英在内的四人一同没有去。永建二年,顺帝又赐书非常礼敬地黑色的币帛征召樊英,樊英坚定地用病重的理由推辞了。诏书严厉谴责州郡官府办事不得力,于是州郡官府把樊英抬到车上上路。樊英不得已,来到京都洛阳。到洛阳后,樊英又称病不肯起床,于是,用轿子强行将他抬进宫殿,但他还是不肯屈从。皇帝非常生气,对樊英说:“我能够让你生,能够杀了你,能使你富贵,能使你低贱,能让你富有,能让你贫穷,你凭什么敢怠慢我的命令?” 樊英说:“我受命于天。活着用完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天命啊;死了不能活下去,也是天命啊。陛下怎么能让我生,怎么能让我死呢?我见到暴戾的君王就象见到了仇人,在他的朝廷做官我尚且不肯,又怎么能得到富贵呢?即使是处于贫民的行列,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之中,我也安逸地活的自得其乐,不交换封地,又怎么算活的低贱呢?陛下又怎么能让我富贵,让我低贱呢?不合利益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皇帝不能使他屈服,就敬重他的名节,让他出去,到太医处养病,每月送给羊和酒。至四年三月,安帝又特地为樊英设立讲坛,用对师傅的礼仪对待他,请教询问朝廷大政的得失。樊英不敢推辞,被授予五官中郎将的官职。数月之后,樊英又声称病重,安帝下诏,将他任命为光禄大夫,准许回家养病。樊英刚接到诏书时,大家都认为,他一定不会贬抑自己的志气,而去应命。可是,后来他在应对皇帝的提问时,没有什么奇谋远策,大家都很失望。当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同时接受征聘,他对樊英说:“天下只有两条路,即出仕和隐退。我先前认为,如果你应召出仕,一定会辅佐君王,拯救百姓。然而你当初不惜一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颖川陈?年少时跟从樊英学习。樊英曾经得了疾病,妻子派婢女去看望他,樊英下床回答拜的礼仪。陈?对此感到很奇怪,就询问樊英。樊英说:“我的妻子是齐人,供奉祭祀,没有不礼貌回答的。”他的恭敬慎重就象这样。享年70多岁,死在家里。

反正也翻了,不要浪费嘛

不用翻的,对不对啊

我们的日子明中高考成绩

不能

1、高考报名需要证明的亲子关系证明,需要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村委会的证明无效。

2、如果你们有户口本,户口本上如果能体现亲子关系,那么就不需要证明了。

3、如果不能体现,那么只能持户口本、村委会证明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户口管理部门出亲子证明。

《我们的日子》明中高考749分被首都医科大录取,却因为身体隐疾遭到校园暴力,最终难堪重负选择自杀。

王宪平闻讯连夜拎刀砍人。自从知道自己跟其他男孩不一样后,明中就天天把自己锁在屋里,沉浸在各种医书里找治愈方法,也因此立下去首都医科大进修的志向。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保送名额,却没想到会因此让家里为难。

家里因为要攒钱给他治病,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雪花的成绩又实在难以入眼,王宪平决定送她去上中专,雪花却觉得他们重男轻女,剥夺了他选择人生的权利,要不是无意间看到明中的日记本,她不知道还要闹到什么时候,自小就善良懂事的雪花为了帮哥哥完成梦想,就当众宣布自己要上中专的决定。

王宪安在外面挣了大钱,返乡后拿出一部分供雪花考大学,这件事才终于告一段落。明中为了不辜负家人的关心,直到高考前一天都在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放榜时他以749分成为全省第一,狠狠给王家人争了口气。

收到首都医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后,明中就独自去了北京进修,可没想到他以为的知识天堂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我们的日子》王明中当医生的原因

王明中小时候被检查出没有睾丸,这对男孩来说长大后没办法生育,会影响后续的生活家庭等,但那时候的医疗技术没有那么的发达,手术成功率不高,从明中三四岁就开始看病,直到上了小学大家也没有放弃。

小时候明中被小伙伴们霸凌欺负,甚至还被孤立,他最开始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欺负到后来知道自己得病,明中的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接人待物、自强自立上。

后来傅莹和刘淑霞还因为偷肉的事情,把王明中患病的事情给讲了出来,街坊邻居这时候也知道了王明中没有蛋蛋,这对整个王家来说无疑是伤口上撒盐,关键说这话的是刘淑霞的好闺蜜,她真的没办法接受。

后续王明中安慰妈妈,自己得病自己不害怕,阿姨说不说都不会改变什么,自己现在已经看淡这一切了,说这话的时候明中才十几岁,他就能够有如此胸襟,让人佩服。

后来王明中因为妹妹出水痘,接触到了医学方面的书籍,从此之后对医生职业很感兴趣,在他孤独又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是这些医学书籍给了他慰藉,也安抚了他孤单的心灵,长大后王明中考上了大学还成为了医生。

文章标签: # 高考 # 翻译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