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13历史高考题全国卷二及解析,2013历史高考卷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2.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3.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4.2013年贵州高考用哪套卷开放性思路探讨(形成观点的两种形式)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2011、2012、2013)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B、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2、独立地提出观点(2010、2014)C、“独
1.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
2.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
3.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
4.2013年贵州高考用哪套卷
开放性思路探讨(形成观点的两种形式)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2011、2012、2013)
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B、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
2、独立地提出观点(2010、2014)C、“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两种可能:
1→ 从材料中归纳观点,如2011、2012和2013的41题
2→ 独立地提出观点,如2010和2014的41题
三种变化
1、设问关键词的变化(“评”和“说明”都已用了两年,今年?)
2、层级考查目标的变化(三个层级目标都有涉及,以实现较为全面的备考)
3、层级目标下考查角度的变化
(就上面的第二种可能,后面列举4个角度:编写目录;重构历史;再认历史;鉴别历史)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改造题)
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从材料中归纳两个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命题思路:1、模拟2013年41题,考查层级目标1,即“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3、注意设问关键词的变化; 4、结合时政和学术热点“一带一路”。
例二: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198271.9℅,其中包产到户的占67℅.
3、1986.10,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4、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5、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内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6、 1995门,财政花了不少钱,物价也平抑不下去,既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保护不了城镇居民的利益。
7、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莎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8、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9、2001面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活跃了整个城市经济。
10、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请选取上表中至少三条信息,概括出一个历史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阐释
命题思路:1、模拟2011和2012的41题,考查层级目标2,即“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3、注意设问关键词的变化; 4、结合学术热点“改革与全球化”。
2、独立地提出观点(原创题—编写目录)
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何做“世界史”)
由于对“世界史”的理解不同,人们做“世界史”的路径也不同。西方史学传统中一直有“世界史”,而写史的方法基本上采取叠加的手段,具体可以归纳为几种:1、地域的叠加,即把一个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分开写作,然后拼在一起,形成“世界”历史。2、事件的叠加,把世界上发生的事件一件件写出来,放在一起,就组合成一个“世界”史。3、时间的叠加,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容,也就是编年史手段。4、主题的叠加,这种叠加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20世纪以来人们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历史的关注对象,而有些作品就把世界上的各种历史现象加在一起而写成“世界”历史。 以上所有的叠加其实都是用纵向的视野观察历史,这是一种层叠的结构,表达的是纵向的因果关系。但新的“世界史”即“全球史”却对历史进行横向的观察,表达横向的因果关系,强调横向的关系与互动,所以它在对历史进行诠释时往往以横向素材为依据,这是新“世界史”最大的特点。 -----摘自钱乘旦《“世界史的理论、方法和内容”》
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
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加入新课标高考。由于这些省份的加入,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 卷和Ⅱ卷。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南综合、江西综合、湖北综合采用全国Ⅰ 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语数英、辽宁综合采用全国Ⅱ卷。
扩展资料:
高考的相关要求规定:
1、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3、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
2013年高考大纲变化重点及各科备考建议!
一、语文
作文不限文体别用网络语言
语文要求考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6种能力。
必考内容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语文考纲有两个变化:
一是基础知识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更明确了考查范围,就是考查学生常见常用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是写作,过去大纲提“能写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及常用的应用文”,今年考纲上指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及其他常见题材的文体。”这说明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考生可自选文体,除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诗歌、戏剧等方式也可运用。
考纲在有文采的问题上作了两点修改:
一是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用词贴切”
二是把过去的“文句有意义”变成“文句有表现力”。
这就要求考生不要追求美,追求华丽,追求辞藻的堆砌,鼓励学生写出语言和内容高度统一的文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备考建议考生平时要全面训练各种文体,注意一些自然、人文科学的新闻以及一些前沿科技成就。此外,时下学生因受网络语言影响,在作文中使用大量不规范的生造词和语义掺杂不清的语句,这一要求表明,考生如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
二、数学
了解知识背景掌握解题方法
数学考纲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具体变化为:要求学生应了解知识的背景,如导数概念的某些背景(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滑曲线的切线等)。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运算能力的要求相应有所提高;对“平面”的性质的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更切合学生实际;在三角函数和线面垂直的概念上,对文科生的要求有所降低。
考纲对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有了更明确规定,以容易题、中档题为试题主体,较难题占30%。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这表明文理科试卷的难度差异将会加大,力求文理科学生成绩平衡。
备考建议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面下工夫。基础知识是成绩提升的瓶颈,只有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会时,才能突破这一瓶颈,逐步形成基本技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在复习中要注意归纳方法,掌握大众化的解题方法。
三、英语
注重运用能力多读英文报刊
英语考纲具有几大特点:
一是非常重视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考纲中列出了阅读要在高考中读5篇文章,这5篇文章的长度要求达到3000个单词,而且占的分值最高。
二是基本上是在语篇中进行的。考听力是在一个个对话中进行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要给你设一个完整的情景。现在的英语高考都是通过在语篇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同学说:“我口语对话不错,语感也不错,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那么,你在英语高考中是得不到好分数的。
此外,今年国家命题中心会提供两类试题,一类含听力,一类不含听力,供各地使用。
备考建议考纲难度在0.55-0.65中,高考取胜的关键在于中低档题的成功率。考生切勿在意个别一两个难题、怪题。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基础,基础,再基础。“读”英文报纸、杂志也有好处,因为高考的选材多数来源于最新的书报时文。
四、理综
不要死背公式避免题海战术
生物考纲将“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修改为“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增“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删除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化学考纲删去了“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和“‘思维能力’中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物理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作出实质性变化。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
备考建议不要死背概念和公式,而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要抓住重点,合理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五、文综
考点没有增减应一个个落实
总体来说,文综考纲保持稳定。政治知识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有两处变化:关税原来是和对外贸易并列,现在被纳入对外贸易;宏观调控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说法上有所不同。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
历史科体现了“稳中求变”的高考思想,题型示例有调整。
地理部分的变化不大,较去年只是删去了“世界粮食问题”。
备考建议学生复习时,对政治考纲中涉及到的考点千万不要怠慢,要一个一个地落实,强化记忆理解。
PS:每一年的大纲变化都不是很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常考哪些历史常识题?
为大家整理的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供大家学习参考!
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重兵守卫长安的门户潼关。潼关守军每晚会在烽火台上烧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所以,当时长安的君臣和百姓天天都翘首盼望“平安火”。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初九夜,唐玄宗接到报告:今晚看不见潼关烽火台传来的“平安火”。自从叛军屯兵潼关,逼近长安以来,唐玄宗最不想听到但又预感迟早总要传来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的面前:潼关失守!这就是说,长安的大门已经打开,安禄山的叛军只要向西一挥鞭,骑兵就随时都可能出现在皇宫。
安禄山来势不善,长安的兵力却不足以抵挡叛军,各地的兵马一时之间不可能调来。国难当前,身边却无分忧之臣……玄宗急得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便召集百官们来商讨应变之计。那时,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任右相,权倾天下。他提出一个方案:到成都去。因为杨国忠身兼剑南(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早在安禄山刚反叛时,他就叫人在剑南悄悄储存物资,以备急用,所以这时便建议入蜀。朝臣们急得团团转,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吵了一阵后便一哄而散了。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开后,长安城中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准备出城逃避。杨国忠就叫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入宫去,劝玄宗和贵妃赶快离开长安,到成都去。
第二天上朝,殿上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玄宗在勤政楼上装模作样宣布,他要御驾亲征。不过,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话。当天晚上,唐玄宗通知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悄悄地集合士兵,每人都给以重赏,又挑选了九百余匹良马。一切准备就绪,六月十三日天刚蒙蒙亮,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和她的三个姐姐,还有皇子、妃子、公主、皇孙,以及杨国忠、陈玄礼、大太监等,匆匆逃出皇宫禁苑的西门,把那些在宫外的公主、妃子和皇孙,都丢下不管了。车驾经过国库时,杨国忠下令烧掉。玄宗阻止说:“留给叛贼吧,否则,他们更要抢掠老百姓了。”
玄宗一行匆匆逃出长安后,玄宗派宦官王洛卿打前站先去通知沿途郡县准备接驾。但是,等玄宗一行来到咸阳望贤宫,王洛卿和县令全都逃走了。太监们找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索要食物,竟无人应对。到了晌午,玄宗饿得肚皮呱呱叫,杨国忠只好自己到市上去买了一块饼来给玄宗吃。后来,总算有老百姓送来粗饭,饭里还拌着麦子和豆子。玄宗非常感激,拿出钱付给老百姓。但是,当时没有碗筷,皇子皇孙们都用手抓着吃,一会儿就把这些粗饭抢个精光,他们的肚皮却还没有吃饱。
那天将近半夜,一行人走到金城(今陕西兴平)。县令早已逃走,唐玄宗只好歇在驿馆里。夜里无灯,大家累极了,都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
六月十四日,一行人走走停停,到了马嵬(wéi)驿(今陕西兴平西)。将士们又饿又累,都有一肚皮怨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火气越来越大。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深知众怒难平,他认为根子都在那个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就打算将杨国忠诛杀,以安抚将士们。他叫东宫太监把这个想法转告太子李亨。
李亨正犹豫时,有二十余个吐蕃的使者围住杨国忠坐骑要饭吃。杨国忠尚未回答,周围士兵便大声呼喊:“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谋反。”于是便有士兵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拍马而逃,逃到西门,被追上来的士兵团团围住,一阵乱枪,便将他捅死在地。士兵把杨国忠的首级挂在枪上,放在唐玄宗所住的驿馆门外示众。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在混乱中被杀。众军兵围住驿馆大喊大叫,不肯散去。
玄宗听见外面的吵闹声,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左右回答说:“外面喊杨国忠谋反,已被杀掉了。”
玄宗拄着拐杖,穿着薄底鞋,慢慢走出驿馆的大门,一边慰劳军士,一边命令他们收队回营。军士们依然吵吵闹闹,不予理睬。玄宗便叫高力士去打听,究竟什么原因还不散。这时,陈玄礼直截了当地对玄宗说:“杨国忠谋反,已被大家杀掉。他的妹妹贵妃娘娘不适合再侍候皇上,请皇上割断恩情,把她一并正法。”
玄宗听说,沉吟片刻,缓缓地回答道:“这件事,容我来处理吧。”
玄宗一步一颤走入驿馆,双手拄着拐杖,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立着。过了好久,有个叫韦谔的官员走上前去对唐玄宗说:“从目前情况看,正所谓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望陛下赶快作出决定。”说着频频叩头,血流满面。
玄宗却还在犹豫,他喃喃地自言自语:“贵妃住在深宫里,怎会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情呢?”高力士在旁边劝皇帝说:“贵妃娘娘当然没有罪责,但是,将士们已经把杨国忠杀掉了,如果贵妃娘娘仍在陛下左右,他们自然感到不安。希望陛下细细想一想:只有将士们一心为国,陛下才能平安无事!”
玄宗听了这番话,无可奈何,才叫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绞死。
杨贵妃是在公元745年入宫的。相传她通晓音律,机灵聪明,善于侍候皇帝,所以不到一年,玄宗对她格外宠幸,就像皇后一般对待她。贵妃的一家也都因此得宠封官,她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夫人,堂兄杨国忠当了宰相。
杨贵妃被绞杀后,尸首停放在驿馆的院子里,陈玄礼等人进来看过无误,于是才整顿队伍,继续西行。
2013年贵州高考用哪套卷
我是09届江苏的,就拿我们那一届高考来说吧。09年的高考尘埃落地,全国二卷历史高考试题犹如当头棒喝,震惊了全国师生及家长。紧接着全国痛骂二卷的声音铺天盖地,就是那些不用全国二卷的地方也加入了声讨队伍,甚至有人把出题老师的名字放在网上供人有的放矢的谩骂。学不学一样,教不教相同,尤其是一些平时功夫下足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那些平时不怎么读书,上网、玩游戏的学生成绩差不多,觉得实在不公平,怒火熊熊。
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转型之际,高考试题在逐年变化。07年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因为当时试题偏离主干知识,师生不满之余,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08年有了更大的变化,比如第12题就是一个信号。师生已经注意到了,只是没想到会有整体性的调整,以为还会是渐进式的变化,尤其高三的师生根本不敢做太多的变动。结果09年做了干脆彻底的调整,让师生、家长无法承受。那么09年试题的特点有哪些呢?
第一,09年高考全国二卷试题确实有偏、冷、怪之嫌。
1、试题内容忽略了学科具体知识。统揽试卷,试题几乎全部是根据试题给出的材料有效信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只有第15、19、21题,算是与教材有隐性联系。以往试题如果给出的材料是依托教材的新材料,试题答案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如果给出的是与教材脱钩的材料,试题答案与教材内容有隐性联系。但今年的试题所给材料是与教材脱钩的新材料,试题答案是自求教材没有的结论。09年的历史考纲与08年相比一字不差,没有变化。以为在向新课程转型时期,会保持稳定性。实际上是因为今年试卷不依据考纲所列考试范围出题,所以没用也就不用变。
2、试题立意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无法实现高考测试的选拔功能。如第39题与学不学历史无关,只要学过初中语文课文《隆中对》,作答就可与学过三年高中历史学生的答案相媲美。再如第37题所给材料是没有依托教材的新材料,背景是20世纪初教材没有涉及的思想领域,内容是学生读不懂的古文,考查的是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比较、评价等多种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中学生既要翻译又要组织答案,实在难以做到。中学历史课程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课程,中学历史教育不同于大学的“专业化”的历史教育,应该尽力避免中学历史教育的“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的倾向。从整体来看,试题显然是把中学生当作大学生来对待,不从实际出发,测试过于“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所以缺乏区分度,不能实现高考测试的选拔功能。
3、试题形式刻板、不活泼,构思不精,有故作高深莫测之嫌。试题大部分是文字性材料,且主观性试题所给材料全部是文言文,其他客观性试题表述专业化、学术化、成人化非常浓厚,仅第14题、15题用了一幅图、一个表格作为点缀。整体来看,试卷板着面孔、冷冰冰的样子。试卷缺乏时代感,第39题考查三国时魏蜀吴的关系,让这种特点尤为突出。第37题试图体现热点“国学热”,但因为背景是20世纪初,材料是学生读不懂的古文,隐性涉及当今社会对“国学”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其时代感就大打折扣。试题构思不精,欠缺严密。如第37题,所给材料过于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在试题给出材料前先介绍一下邓适其人,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就容易读懂材料,也就易于作答。
总的来说,全国二卷历史难得让师生绝望。那么,为什么命题中心会以全国二卷做这么干脆彻底的调整呢?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些专家脱离实际,脱离中学教学呢?我分析这实际上是高考命题组有意为之,全国二卷相对全国一卷来说适用于边疆相对落后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和西藏,历年相对简单,但今年是过分的难。是因为命题组就是想从这些考生成绩相对差些、人数相对少些的地方入手,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通过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来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第二,09年高考二卷试题强烈的导向性
1、高考测试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
全国二卷历史到底是怎么调整的呢?仔细解读09年高考试题,你会发现这种调整实质是脱离现行某一教材。这种调整几乎贯穿了整个试卷,只有21题、22题、37题(1)、(2)问的部分与老教材有一定的隐性联系。脱离教材的实质是教材职能的变化,教材的职能也许很多,但我认为过去教材最实用的职能就是考试,教材既是考试依据也是考试目标,也就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熟读了教材、理解了教材,考试就没问题了。试题的难度体现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问法上或思维上的转化,所以过去我们老是担心出题人会在问法上为难学生,绝不担心超出教材范围。教材就是考试的工具。但是当前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有四个版本,新课程高考试题不可能依据某一教材、某一版本,只能在《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内命制。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是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转型的必然结果。
2、测试依托《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测试首先考查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看,13题考查了唐朝的经济,14题考查的是明清民族关系,15题是经济体制改革,16、17是早期英美资产阶级革命,19题是德国统一,21题是雅尔塔体系,22题是亚洲经济,23题是全球化,37题是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等,可见考查的基本是重大历史问题。试题通篇都是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考查的是“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尤其37题和39题两道主观题,在设问中就明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词语体现其对能力目标的考查。
其次测试突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我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看,试卷所有的试题都是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出现,并且是自求教材中没有的结论。实际就是运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历史学习基本方法来解决问题。第37题的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且在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学生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否定另外的观点。体现了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第三测试渗透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例如第37题试图通过对“国学热”的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并且与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比较,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意识。
依据全国二卷历史测试卷的特点,我认为今后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正确把握方向,教学目标要围绕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正确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研读史料,获取信息、辨别真伪、运用材料论证探讨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其他途径收集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以“提出问题,提供或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和法学等与历史相关的人文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考改革也在进行。我们要及时转变理念,把握课改和高考方向,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向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根据省教育厅、省考试中心通知:
1、2013年贵州高考正式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1)与大纲卷的区别是:新课标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下面以2012年全国文综卷(地理、政治、历史合卷)为例,试卷结构如下
A、第一卷(选择题)仍然是35小道题,每题4分,只是历史题和和政治题的位置互换(地理仍然是1—11、第12—23大纲卷是历史,新课标卷变为政治、第24—35大纲卷为政治,新课标卷变为历史)。
B、第二卷(综合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具体如下。
必考部分:36(22分)、37(24分)两题为地理题;38(26分)、39(26分)题为政治题;40(25分)、41(12分)为历史题。
选考部分:42(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4(环境保护)为地理“三选一”(只选其中一道作答,共10分);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6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为政治“二选一”,共15分);47题(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历史“二选一”,共15分。
(2)其他科请参考2012年高考各科的全国新课标卷。
2、贵州省2013届考生,请按新课标高考模式进行复习准备。
上一篇:高考考涡流吗,高考分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