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高考状元有多难当,高考状元什么水平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时候的状元有多难考取,只要求八股的状元真的特别难考么?2.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3.高考状元是怎么炼成的4.高一倒数第2的学渣,3年逆袭成省状元,她的秘诀是什么?5.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6.高考状元是学霸的专属吗?普通人有没有机会逆袭为高考状元呢?7.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因为隋文帝设置了科举,然后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在古代县、省的

1.古代时候的状元有多难考取,只要求八股的状元真的特别难考么?

2.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3.高考状元是怎么炼成的

4.高一倒数第2的学渣,3年逆袭成省状元,她的秘诀是什么?

5.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6.高考状元是学霸的专属吗?普通人有没有机会逆袭为高考状元呢?

7.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高考状元有多难当,高考状元什么水平

因为隋文帝设置了科举,然后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在古代县、省的第一名都有不同的叫法,拿科举制度比较完善的明清来说,明清科举三级四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第一名叫案首,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及第,这样的人很少的。从唐开始到清朝废除科举,能获得如此殊荣的就15人。

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了现代,没有了科举,不过却有了高考,虽然不是同一形势的考试,不过很多人仍然拿古代的称呼来说高考的第一名,不过都是无差别的叫状元,学校第一叫学校状元,市第一叫市状元,省第一叫省状元,当然没有全国第一,因为高考不是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没有可比性。现代公务员考试才相当于古代的科举。

不过大家还是对于高考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科举和高考对于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改变命运的渠道,区别在于科举基本上是唯一渠道,而高考不是唯一渠道,只是重要渠道。

那么科举状元和省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呢?

状元、榜眼、探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个要从制度不同说起,首先我们来说下我们熟悉的高考,高考虽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但是全省的命题是统一的,而各省的教育水平、考生人数又不同,导致高考考省第一的难度程度也不同,基本上的情况就是西北由于人数少,相对容易,而东部人数多,教育水平也高,相对会难一些。拿高考大省山东来说,山东省2015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68.6万余人,本科录取率达到了36.5%。要考68.6万人中的第一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就录取率来说,目前本科的录取率要比科举乡试的录取率高的。

那我们在来看科举,也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下,赵干老师在《明清科举考试录取率的考察及启示》一文中,曾以山东为样本,统计了明清时期古人科举录取率,刚好可以跟我们高考的数据做个对比。

1873年,山东省有12900名士子参加乡试,录取人数是69人,录取率只有0.5%,即使最高时候山东的乡试录取率也只有7.5%,可见科举的录取率之低。

这只是一省的对比,我们来看下全国的对比,由于全国科举和全国高考第一名没有可比性,我们来看一下录取率。

2014年全国有939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697万,录取率达到了惊人的74.30%。这是2015年以前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录取率都是最高的。

而1371年,明朝全国有200人参加科举,这也是因为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参加科举的哦人也比较少,录取人数是120人,录取率是60%,而到了1409年,有3000人参加科举,录取人数是350人,录取率是11.7%,而且随着参加科举人数的增多,录取率是逐年下降的,因为录取的进士人数是固定的,最多也就350人。但是参加科举的人数是增多的,录取率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虽然科举的录取率极低,但是具体到一个个别的群体就不一样了,科举的全国状元是在录取的贡士里考出来的,而明清殿试只排座次不刷人,所以要考300人中的一名要相对容易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科举第一名要比高考第一名容易些。

但是这是抛开整体看局部,想成为这300人中的一员是非常不容易的,从整体来看,高考状元的第一名难度要低于科举状元第一名的。

古代时候的状元有多难考取,只要求八股的状元真的特别难考么?

成为高考省状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体验。首先,这意味着在全省范围内,你的高考成绩是最优秀的,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认可。这种成就感会让你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因为你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其次,成为高考省状元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你的成绩被公之于众,所有人都会关注你,期待你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优秀的表现。这种压力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紧张和不安,但也是一种激励,让你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外,成为高考省状元还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许多名牌大学和奖学金都会向你伸出橄榄枝,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你的故事也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去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成为高考省状元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顺风顺水。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你已经证明了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只要你保持自信和毅力,你一定能够继续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成为高考省状元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难忘的体验。它既带来了荣誉和机会,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是,正是这些经历让你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自信和有能力的人。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在古代中国,”士农工商“这个等级其实存在非常的久。而从这个等级也可以看出士排在第一位,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而平民百姓,你要想成为高地位的士,不用付出性命的安全而又体面的方式,自然就是走科举这条道路。自隋唐开创科举制以来,中状元进朝堂,比之以前公正了许多,尤其对是那些寒门子弟来说。不过,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有史料记载,开科举那么多年,中状元的人并不多,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读书都是一件烧钱的事情。先不说读书要历经的时间,必然是一个持久而又漫长的过程,就说走这条道路是需要上学堂,拜老师的。而这每一年去学堂上学都是要交束修的,越是好的老师越是好的学堂束修一般就越高;然后是学习过程中所用的笔墨纸砚,这些算是贵重物品了,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科举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金钱投入的积累。这对于一些高门贵族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供养出一个读书人,可能需要一整个家不眠不休的工作。所以说,科举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的只占其中的大半。有些完全会因为现实放弃。

其次,科举考试又是一个竞争非常大的一个“全民”事情。所有自诩有天赋,有才能,有抱负的人,都会选择走科举这条道路。科举也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竞争这么大你想要拔得头筹是真的不容易,你不仅需要稳定的经济来源让你坚持下去,需要扎实稳定的才识应付八股试题,可能还需要有一手好字让考官看上去不至于反感,也需要胆量随时做好面圣的准备,还需要一定的见识才能让你在圣前侃侃而谈,而且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遇到的题目你都会,不至于发懵......

而明清八股之下的科举之路,又和前朝的科举有些不一样。他更注重于知识的一个积累,重点都在四书里面,他需要你记住。而且,你有些思想,答案不能出现在答卷上面,否则不但与状元无缘,甚至可能锒铛入狱。

综上所述,古代的状元很难考,而且尤其是在明清八股取士的作用下,很多状元的诞生具有较强的偶然性。

高考状元是怎么炼成的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上清华神童何碧玉。为什么他后来招致批评?

高考,我们青春里一个美丽又恐惧的词。现在,它承载着一群人的热血和梦想,它见证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拼搏;现在,十二年的学习负担太重了,它总是摧毁我们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高考。就像独木桥,后面是千军万马。大家都想冲过去,其中落水的人很多,自然也不乏成功通过的人。但无论谁回头看,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

但是造物主有大智慧。他创造了一大批平庸之辈和少数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是创作者的完美之作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独木桥而战的时候,这个14岁的女孩已经高考了,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让人吃惊。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石油小学。1996年,何碧玉才上小学五年级。然而,10岁的她就已经进入河南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3354新乡一中初级班,成绩优异。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用了四年时间,学习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皮绳跳的年纪时,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参加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以75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理科状元。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一时间,何碧玉成为河南高考史上的神话,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而让梨,项橐七岁当孔子老师;甘洛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将为大象;老子十岁先知,李贺七岁能背诗。

就像何碧玉一样,从小就才华横溢,是众人眼中闪耀的明星,魅力无穷,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求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是偏的,但普通人从出生起就和他们分开了。

2000年,何碧玉成为清华正式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四年里,何碧玉并不自大,她依然努力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虽然她比很多人都优秀,但她从不浪费时间,每天都让自己充满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何碧玉是这样的书呆子。她不仅爱读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了很多爱好。

虽然她很年轻,但在大学里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她不是盲目学习的学霸,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学霸。

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老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外面的是未知的,里面的是已知的。知道的越多,你的圈子就越大,圈子的周长就越大。所以,你接触未知的空间越大,你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能看出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经常用来看自己,所以他们会有不断的求知欲。大多数平庸的人的眼睛都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会看看别人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却很懒。他们往往一辈子对事物知之甚少,却自以为很充实。

何碧玉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在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中提到的第三和第四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们大多数人站在一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快,四年本科顺利结束。那时候,何碧玉才18岁。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去了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然而,这个年轻的医生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继续开辟自己的道路,探索以前没有去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何碧玉出国后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关于她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她表示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研究项目,所以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何碧玉加入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担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曾经说过要回国。曾经被无数学子顶礼膜拜的河南神考官,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网络上有大量声音指责她,说国家培养了十二年,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共享,科研的福利被用来造福全人类。

但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很多网友认为她只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忘记了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未改变过国籍,她今天依然是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有光的人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说在我们眼中不遵循一个轨迹,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她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还是中国发展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评。

就爱国主义而言,观点总是不同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总是异常强烈,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历史书上记载的屈辱。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强烈希望中国能够强大。

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梁启超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高考满分750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后来怎么样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短短28个字,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科举重榜时的兴奋。由于考试前的压力和重榜后的释放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这方面的诗歌有不少。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现在虽然没有了科举制度,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一直在延续高考制度,而关于高考的名言也有不少,比如“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万千学子经过无烟的厮杀经历最为紧张的几天高考之后,接着就是等待分数的公布。待分数公布之日,便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而最为热议的当然是每年的高考状元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两位最为有名的高考状元,他们分别是考了750分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的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先来看看750分的何碧玉,她生于1985年,出生地是河南新乡。90年代,中国各个城市成立了不少少年班,10岁半的何碧玉就以优异的表现被选入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这个少年班里,学习进度是非常快的,而她的进度更是快,仅仅用4年的功夫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共7年的课程,她14岁就参加了高考,取得了75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河南高考理工科“状元”,很多人知道了以后直接惊叹这简直犹如文曲星下凡。

何碧玉从小就对数理化、生物等科目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学相关书籍,后来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学校她发奋图强,博览群书,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而骄傲,通过努力她多次获得权威奖项.

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工作,而是选择去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经过几年刻苦钻研,五年之后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独立研究员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后来又被聘为美国聘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为纽约大学的神经学研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今35岁的何碧玉接受采访时,坦然回答,会继续留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做研究,对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名状元考取了749分,是来自山东省烟台的王端鹏。很多人提起状元第一反应可能认为会是书呆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王端鹏不仅不是“书呆子”,更不是“死读书”。

他班级工作非常热心,不仅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羽毛球,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喜欢钻研问题,遇到难题时会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课余时间喜欢看各类书籍涉猎广泛,在中学期间他获得过奥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可以给高考加分。

他说多看课外书会开阔思路,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从而遇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可见王端鹏这种一路开挂的求学路,与他的努力和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据悉他的父母都是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助推他成为状元的一个因素。

王端鹏也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校期间他经常泡在实验室,一做实验就是一整天,在学校也经常拿到奖学金。除了刻苦攻读专业科目,他还重视社会交际,参加了不少社团,可谓是一位全才。

毕业后的王端鹏现在中科院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按照行业的薪水规则,这样的岗位年薪,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如果有科研课题的话,每年拿到100万也不成问题。

一向低调的王端鹏过着平淡的日子,却做着不平凡的研究,他不希望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只希望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默默做出贡献。

上面提到的这两位状元,如今的工作和生活还不错,有幸福的家庭,做的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绝非易事,所以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很多年轻学子也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在拼打.

自高考恢复的几十年间,已经诞生了很多的高考状元,但纵观全国的高考状元,有的混的风生水起,有的却压力重重没有什么建树,有的甚至过的还不如普通人.

比如2008年高考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自杀,此事曾轰动一时,也有的状元出国后只是在普通的化工厂打工,生活并不如意。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排名来看是否成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降了甚至会严厉惩罚孩子,用这样的因素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有没有意义呢?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更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却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也是失败的。他劝大家不要迷信成绩,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素质。

很多教育学家建议,虽然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确实对孩子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爱好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有专家分析,有的人学历很高也非常优秀,但面对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在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懂得调整自我,轻者会情绪低落重的则会自杀,后果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压力时,如何来解压,如何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义。看到这里的你们是怎么觉得呢?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高考750分考上清华大学,一时,她也名声大噪,被视为学习的榜样,2004年何碧玉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顺利毕业,同年她便赴美留学,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就读,于2009年,何碧玉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

何碧玉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随之也选择在国外扎根发展,对于这样的决定,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因此人们对她这种做法的争议不断。

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后面又进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担任一名助理教授。

高一倒数第2的学渣,3年逆袭成省状元,她的秘诀是什么?

 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他们有什么秘笈?取得如此成功的背后他们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这些问题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那么,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来看看。

高考状元是怎么炼成的

 智商并不突出但心理素质过硬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专家对入学的高考状元进行心理测试和智力测试。考察的结果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的智力水平为中等水平,少部分的智力水平为中上。

 现在高考考察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和智力水平没有关系。它主要考察学生4个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已经把过关了,高考考的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考试不是出考题,而是通过情景,通过试卷,通过试题,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

 高考状元没有一个?高分低能?

 这些孩子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书呆子?,他们普遍是省里或市里的?三好学生?、优秀生,普遍都非常活泼,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都处理得非常好,帮助别人的情况很多。

 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的状元还是在?第一梯队?,少部分在?第二梯队?,极个别在?第三梯队?。当然也有个别状元因沉湎于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学习。

高考状元的四大共同点

 共同点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考状元们一致认为,兴趣能够使得自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从而在学习时化被动为主动。由于感兴趣就会想要探究更多的知识,随着了解地越深入,对这门科目就会有更多的自信和满足感。兴趣还可以把学习和生活连接起来,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政治单科状元的刘佩秋在学习政治时,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多关注时事,用课本的原理去解释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而考上清华大学,物理单科状元的施舒哲对物理非常痴迷,总喜欢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实质。还有考上北京大学,化学单科状元的劳永斌把化学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无一例外的,各科目的状元们之所以能在那门科目上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都是因为对那门科目非常感兴趣,把学习当作了乐趣。

 共同点二 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更高

 打羽毛球、踢毽子、打篮球、跑步、看小说等,这些就是高考状元们舒缓压力的法宝。高考状元们的高三并不是一味地埋头苦读,而是善于适当地给自己减压。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想尽办法争分夺秒。一整天都在捧着书或者开夜车,这些都是高三学生的常态,然而,读着读着会发现大脑胀痛,有时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看不进去,于是,心里非常慌张,越是慌张就越看不进去。相信这种感受是很多高三学生都经历过的,因此高考状元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大家,高三生活不要成天把自己淹没在书海和题海中,而是要善于运用学习的间隙去活动活动或者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大脑休息休息,这样读书效率才会提高。

 共同点三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了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考试时的心态。观察八位高考状元,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非常显着的共同点,那就是心理素质非常良好。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学习和读书是一件乐事,高三生活对于他们是一个成长和自我充实的过程。他们从来不会把学习当成是负担,就好像劳永斌所说的,态度决定成败,?我要学?和?要我学?会有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他们都是属于?我要学?的类型,因此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永远都是积极主动的。除了对待学习的态度,考试时拥有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状元们对待考试都有舒缓压力的小妙招,然而总结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尽力而为就好,以平常心去面对。

 共同点四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们在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都强调了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可以借鉴但是不要生搬硬套。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高考状元们虽然平时也很关注其他人成功的学习方法,但是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接收,因为能够是自己提高成绩的方法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许这些方法看起来都比较普遍,但是由于是适合自己的,因此它们就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高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人都觉得“学霸”从小就是学霸,“学渣”永远只能是学渣,这一切都是宿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事实上,很多的学霸并不是从小就那么优秀,他们也有着默默无闻的“黑历史”。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贵州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可是在刚刚考入高中的时候她的成绩是倒数第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曾经倒数的学生成功摘得省状元的桂冠呢?

一、曾经的后进生,不甘现状

林中文中考时考入了贵阳一中,但是成绩却是班里的倒数第二名。在学霸如云的贵阳一中,林中文在学习方面非常平庸,根本没有人会预料到三年后的她竟成了省状元。

班里的很多人对于林中文的印象就是多才多艺,她会钢琴,爱跳舞,有时间还喜欢练练跆拳道。班里有活动的时候会请她做PPT。

这样的林中文仿佛跟学霸一点都不沾边,林中文表面嘻嘻哈哈,但是心中其实非常不甘落后。进入高中之后她就开始默默地努力,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找到方法,突飞猛进

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林中文学习也非常刻苦,可是成绩却没有进步。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她认为对待考试应该有一套应试的思维,语文就要多读多练,通过阅读积累一些语料,然后分题型进行刻意训练。

数学讲究举一反三,一开始林中文的错题也很多,她就把错题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分类型总结规律。

并且她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总结技巧,总结好了也要经常拿出来复习才有作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努力,林中文的学习成绩一点点有了起色,到了高三她的成绩稳定在680分左右。在高考中她考出了704分的成绩,是贵州省的文科状元,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三、进入大学,依然坚持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把林中文送进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也让她明白了努力的意义。她认为进入大学也要坚持学习,因为学习不进则退,自己不学习就会被别人超过。

林中文也践行了自己的想法, 在大学里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学生会,还是班级的团支书。林中文认为,进入大学要更加注重自己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为踏入社会做准备。

四、结语

每个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都有进步的想法,可是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想要改变自己的成绩必须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八成的差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佳,那就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找到学习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平时看起来非常刻苦,但是成绩却平平。其实,成绩是比较能够公平地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学生成绩不佳,说明他们投入了时间但是效率不高。这其中可能是因为方法错误,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这些学生需要多和老师进行交流,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在学习中也存在当局者迷的现象,学习遇到瓶颈期一定要多和同学老师交流,说不定就会找到突破口。

“学霸”“学渣”并不是宿命,而是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来突破。或许你会觉得林中文能够取得省状元的成绩,智商一定了得。但是要知道,天才也需要后天的努力,他们只是走得会更快一些。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一定要复制一个省状元的神话,但是通过学习林中文的思路,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各位网友,大家觉得“学霸”都是天生的吗?大家觉得林中文的身上还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高考状元是学霸的专属吗?普通人有没有机会逆袭为高考状元呢?

状元是天生的天才?状元随便学学就能得高分?状元源自于从小的精心培养?状元都与恋爱绝缘?

这些关于高考状元的“常识”都可以扔掉了。

为了了解高考状元们的真实学习、生活、思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2015年新鲜出炉的全国21个省和直辖市的29名省级高考状元(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共有60余名省级高考状元)发去了由澎湃新闻独立制作的问卷,并由此整理了一份调查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九成状元上的是普通幼儿园,七成状元念的是普通小学。

状元念书也很拼。近七成状元晚上11点后才睡,过半状元每天课外学习4~6小时。但89.66%的状元没参加过辅导班,他们更倾向主动学习。

面对高考,状元也有情绪波动。48.28%的状元高考时心中略带紧张,72.41%的状元高三时偶尔会感到焦虑、紧张、烦躁、低落。

状元更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在调查中,31.03%的高考状元表示“恋爱过,觉得与学习没冲突”,51.72%的状元虽没恋爱过,但憧憬爱情。

这些处于北大清华招生争夺漩涡中的状元,也并不避讳对“清北之争”的反感,有68.97%的人认为,学校更应用办学质量与价值去吸引好生源。

近日,澎湃新闻将推出大数据解析状元的系列报道,通过对高考状元、家长、老师、同学及专家的走访,还原真实的状元。

六成以上晚上11点后入睡

高考状元们表示,他们考前一周每天的复习时间6~8小时的占37.93%,8小时以上的占37.93%。

在平时的学习中,状元们也同样很拼,平均每天学习时间(除上课外)4~6小时的占比超过半数,达到了51.72%,6~8小时和8小时以上的分别为13.79%和10.34%。

状元们一般晚上几点睡觉?其中48.28%的人选择11点~12点,20.69%的是12点以后。状元们每天睡眠时间是6~8小时的占86.21%,4~6小时和8~9小时的都占6.9%。

高考时,状元们心态略带有紧张的占比最高,为48.28%。72.41%的高考状元称他们高三时偶尔出现焦虑、紧张、烦躁、低落等负面情绪。

遇到学习瓶颈时,他们解决办法包括:自己分析薄弱所在(96.55%)、找老师指点迷津(68.97%)、整理、复习错题集(48.28%),与同学交流探讨(44.83%),制定严格计划攻克堡垒(44.83%)。

近九成没参加课外辅导班

高考状元们课外有参加辅导班吗?选择没有参加的高达89.66%,可见功夫在课堂,靠自我修炼的状元更多。

现在奥数热火朝天,高考状元们参加过奥数班吗?选择参加的占51.72%,没有参加的占48.28%。相比奥数,高达62.07%的人选择没有参加过英语培训班。

平时除学习之外最喜欢做什么?状元们最喜欢的三项活动是:听音乐(79.31%),看电视、**(65.52%),运动(58.62%)。此外,55.17%的高考状元每周仅分配2~6小时给兴趣爱好。

从小学到高中,状元们参加过的学校活动排名前四依次为社团活动、文艺类活动、英语竞赛、奥数竞赛。校外活动中,状元们较热衷的是社区服务(55.17%)、公益志愿者(51.72%)。

状元多来自普通小学和初中

状元们都是择校狂人么?调查结果并非如此,小时候上的幼儿园属于普通幼儿园的占比高达93.1%,普通小学比例 72.41%、普通初中比例41.38%,到了高中就有了大的变化,国家级示范性(省一级示范性)占比达到了51.72%。

在学习安排上,选择按照自己计划严格执行和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的状元都为44.83%。

高考状元完成作业的方式倾向于独立完成,有不懂的自己查阅相关知识点,这一比例高达96.55%。状元们会额外给自己布置作业,这样的自我加餐现象中,针对薄弱项做题的占比为62.07%。

是否赞成题海战术?72.41%高考状元们选择因人而异。在是否赞成疯狂补习方面,58.62%高考状元也选择了因人而异。

状元们如何评价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原因?心态稳定占比最高,为41.38%,持之以恒的努力占34.48%,带着兴趣学占17.24%、认为靠智商的比例最低,仅占6.9%。

父母职业占比中教师最高

在家庭教育方面,高考状元父母的学历中,母亲的学历是本科的超过了50%,达到了55.17%,父亲的本科学历占比则低一些,为34.48%。

父母的职业中,教师占比较高,父亲是教师的状元占13.79%,母亲是教师的占27.59%,也充分说明了前一段时间网传的,教师的子女更容易成为状元。

状元们平时做家务吗?68.97%的高考状元选择偶尔做,20.69%选择经常做,10.34%选择每天做,不做家务的状元为零。

父母是否会干预自己的学习?86.21%的高考状元选择几乎不会,13.79%选择偶尔会,选择经常会的为零。

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的高考状元超过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严厉鞭策的占比仅为6.9%。

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 58.62%的高考状元承认与父母出现过分歧,但协商后达成一致,而没有出现过分歧,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占比为41.38%。

面对高考,高考状元父母们的态度如何?心态不错,让孩子尽力就好的父母占比高达89.66%。

应届生居多,高中生党员比例低

应届生还是往届生的比例中,应届生高达96.55%,可见复读博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少。高考前有被高校预录取的仅为10.34%。

党员比例也相当低,是党员的比例仅占3.14%,据了解,主要与年龄相关,有不少状元是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比例很少。

不认同北大清华“互掐”

对北大清华抢高分生源“互掐”事件怎么看?68.97%的高考状元认为“学校应该用办学质量与价值去吸引学生”,17.24%的高考状元认为“争抢可以,但不能摊在台面上撕破脸皮”。对复旦宣传片抄袭事件,37.93%的高考状元没有关注过。

对于“上清华靠智商”一说的看法,仅有6.9%的人认为“智商确实占很大的因素”,有41.38%认为“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对于“首富都不是高考状元”引出的“状元无用论”,高考状元们表示,成功定义很多,并非钱多就是成功,这一观点的持有人数占65.52%。

51.72%的高考状元还建议,应该提升传统文化国学在教材中的比重。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逐渐减少,41.38%的高考状元们认为应该减少,但要增加对平时的考察。

过半人没恋爱但憧憬过

状元们的感情生活如何?谈过恋爱吗?31.03%的高考状元表示“恋爱过,觉得与学习没冲突”,51.72%的高考状元表示“没有,但憧憬过”,

“没有恋爱过,反对早恋”的占17.24%,“曾经恋爱过,觉得影响学习”的占比为零。

对高中生性行为怎么看?48.28%有些介意,44.83%非常反对,认为应该制止,6.9%感觉可以理解。

对于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伤害事件,高考状元和他们的家长们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问题出在社会,引导更重要,选择学生缺乏心理指导及法制教育的占比高达72.41%。

对于老师性侵学生事件怎么看?选择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够重视的占34.48%,选国家要加强对性侵者惩罚力度的占27.59%。

金融不是专业首选,毕业后最想搞科研

大学专业会首选金融吗?86.21%的高考状元明确表示不会,状元们的专业选择五花八门:除了经济、工商管理,数学、建筑、法学、环境、心理、社会科学都有涉及,其中选数学最多,其次是法学。此外,82.76%状元表示没炒股,17.24%的表示大学打算炒股。

状元们最想在哪儿上大学?93.1%选择内地顶尖,3.45%选择港澳台,3.45%选择海外。

不过到了深造阶段,状元们更青睐海外高校。对未来发展,28.57%状元选择本科出国交流,21.43%选择国内考硕士博士,50%选择出国念硕士博士。

在状元心目中内地最好五所大学排名中,北大、清华仍牢牢占据前两位,此后的座次包括了:复旦、浙大、人大、南大、交大、中科大、国科大、同济、中财等。

状元想创业还是进行学术研究?选择想进行学术研究的占41.38%、等到了大学再考虑的占44.83%,选创业的占6.9%。

状元们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选教育/培训/科研/院校最多(24.14%),其次为银行/保险/证券/投资银行/风险基金(17.24%)。

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虽然高考是选拔考试,但它只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学习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中,成绩取决于你的高中学习态度!有志者事竟成!如果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到位,意志力不强,控制力差,成绩会下滑,可能无法在初级中学保持好成绩。到目前为止,影响学生高中成绩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手机,一所学校贴出的标语上写着“如果父母想毁掉他们的孩子,给他们一部手机”。另外,如果你交了不好的朋友或者恋爱了,这也会影响你的成绩。

为了保证高考成绩的稳定性,存在着太多的因素,表明高考成绩不能完全决定高考成绩。当然,高中考试成绩必须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学生进入高中后,继续努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控制力好,意志力不交朋友,不玩手机,高考就不会有问题!换句话说: 高考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不能决定高考的成败,因为道路还在继续!

期中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相关性不是很大,但是肯定有关系,一般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可以承认将来会专注于一门学科,除非个人在高中时期不会导致刻苦学习,阅读就像建造一座房子,一个基础肯定比高中时期的硬盘好,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初级中学,科学英语成绩不理想,想要到高中去抓住,反击是非常困难的,要赶上初级中学的学习成绩至少也要有机会做大一点,否则基础没打好想赶上高中三年的人不多,我读初级中学三年的时候我们班学习好终于被重点本科录取了!中年级没有考试!所以三年级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有这样一项研究: 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调查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这项研究中名列前茅,其余的一半分数并不是每个阶段都很好,但他们大多数都在茁壮成长,在高中尤其好。总而言之,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学生,一半是牛,一半是间歇牛,每个人在高中都是特殊牛。

与初级中学相比,高中学习速度更快,知识点更多,逻辑思维要求更高。如果你能跟上高中的步伐,你将继续出类拔萃。也跟不上步伐,到了大二就落后了。因此,高一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一年。如果你发现你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你不能跟上你的老师和同学的进步,你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并经常咨询你的老师和班主任。由于班主任能够领导班级,经验非常丰富,也必然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必须能够给出正确的方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方式,那将永远是牛。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我自己不会对外宣传,但身边不少人是知道的,因为百度一下,你懂的。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毕业回国找工作时,很多面试官会问高考成绩,而且会因此影响录取的可能性,这算是幸福吧。

另外就是会遇到一些素未蒙面的同龄人说他们认识我,见了面才知道是听过我“高考状元”这个头衔,还能报出我当时的分数,有时候还是有点小尴尬的。

工作以来,我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事和同辈,他们中很多人有着不错的学历,但也有不少人在学历上并不突出。在职场上成功更多时候靠的是在工作中的积累、奋斗与坚持,再加上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好的学习成绩会让你在学术/职场的起点占有先机;但如果在学业大考中没能发挥出色也不要紧,未来的日子里充满后来居上的机会。各位目前学业/工作中不如意的校友们,千万别失去希望和向上的动力啊。

此外,工作以后我也更深刻的体会了幸福的意义:就是你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中汲取快乐与能量,同时又可以赚钱养家,衣食无忧。当然,各位校友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切莫赚了钱却搞垮了身体,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长长久久。

文章标签: # 状元 # 高考状元 #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