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世界最大的高考工厂,十大高考工厂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央视纪录片读后感2.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3.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关于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最后考取了哪所高校因为大家都想起来自己高考的时候,一方面是感同身受另外一方面又感觉有点太过于死板了。毕竟在这里的学生除了吃饭上厕所全部的时间都是在学习。网友都在议论这张作息表是因为有讨论行,毕竟这张作息表实在是太过于恐怖了。一天居然上了十三节课,这种学习节奏简直可以说是军事化的学习方式。网友对此持两种
1.高考央视纪录片读后感
2.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3.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关于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最后考取了哪所高校
因为大家都想起来自己高考的时候,一方面是感同身受另外一方面又感觉有点太过于死板了。毕竟在这里的学生除了吃饭上厕所全部的时间都是在学习。
网友都在议论这张作息表是因为有讨论行,毕竟这张作息表实在是太过于恐怖了。一天居然上了十三节课,这种学习节奏简直可以说是军事化的学习方式。
网友对此持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我们国家只会培养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全部是一样的书呆子,这样的学生有什么前途。现在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了,这样的方式根本就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还有一种认为毛坦厂中学虽然管得严,但是严有严的结果,他们最终的结果是培养出来很多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虽然很多人说学历不重要,但是至少学历是一块敲门砖。
这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属于苦三年,但是将会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还说如果当初他们进了这个学校,就只用吃学习的苦,而不用吃社会的苦了。
这个学校的学生的确很辛苦,但是现在谁不辛苦。他们现在辛苦以后会变得很轻松,反正人生当中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谁都避免不了。当然了,这里说的是普通人,和王思聪没有可比性。
毛坦厂中学因为自己的作息表而火,那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原来他们的课表这么变态。但是学生的家长肯定知道,所以只能说这都是双方自愿的,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诋毁他。
高考央视纪录片读后感
《毛坦厂的日与夜》讲述的是一座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高中和一个依此而生的小镇的故事。
安徽省的大别山麓,运转着一座庞大的高中,高中的名字因所在的毛坦厂镇而得名---毛坦厂中学。毛中(以下简称)拥有24000多名学生,其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加上应届生,学校每年都会有万名学生参加高考。
学校周边常年居住着数千户陪读家庭,形成了一座独特的“高考镇”。
何飞是复读班的学生,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次高考了,何飞能否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复读的一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吴俊是毛中的保安队长,也是应届高三生吴世康的父亲。吴家从未出过大学生,吴世康会实现家族的零突破吗?
学校和小镇是中国高考的缩影,是每个学生的成人礼,也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考验。 中国有超过2.7亿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千万,他们远离家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小时候,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随打工父母从老家来到上海,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进入张轶超组织的久牵合唱队。一直以来,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那些稚嫩的面孔。
2014年,张轶超要排一部久牵音乐剧:故事讲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选择,故事背景设定在2024年的高考那天。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设想和演绎十年后的生活,十年后和十年前的她们开始了一场成长的对话。
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她们努力寻找着不同的出路。背负着自己梦想和父母的期望,她们将作何选择。启程,她们将面临何种人生? 中国甘肃省会宁县,地处中国大西北,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尽管如此,会宁却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里被称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是西北的教育名县。
会宁县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缩影,高考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考试。刘洋洋是会宁一中的尖子生。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大学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备考的一年,刘洋洋又经历了哪些内心挣扎? 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放弃了高考。
就像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洋高考”,这俨然又是另外一种高考,同样是奋斗和追求,同样的潮流汹涌。我们关注高考,也把目光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
为成就世界名校梦想、奋力备考的母女俩,留学服务机构里一呼百应的明星导师,国际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中文老师,还有那些真正走出国门、奋斗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他们代表的是留学大潮下那些往来不息的身影,奋斗、梦想、文化碰撞、人生选择,大潮终往何处去?“留学”现象令人瞩目,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中国,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距是客观存在,而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高考制度从举国欢呼到改革与重建,它背后是中国国情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总计超过6万所。在这些学校里,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塑造着年轻的思想,2400万中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不同的教育领导者,他们的选择不尽相同。那些最能体现教育生态的代表者——缔造了衡水神话仍在继续激情工作的老校长、从深圳中学到北大附中一直在坚持的年轻改革派、还有带领学生游学稍显另类的实验者,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如何看待高考,都围绕着2014年高考这个节点一一呈现。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8月19日,我在微信当中看了六集的《高考》视频,看过后深有感触。
一、二集是讲述毛坦厂中学的日与夜
安徽毛坦厂中学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高中,学校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上,每年都会有上万名学生参加高考,他们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这里常年租住着数万名陪读家长,她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西部城镇,小镇和学校形成了一个高考镇 ,孩子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全部。
2014年1月10日,星期六,距离考试还有140天,中午,陪读家长把饭送到校门外,学生的吃饭时间约为10分钟。
吴俊是毛坦厂中学的保安队长,他说:从他爷爷到他这一辈家里没有一个大学生,所以他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孩子几乎成了所有家长最后的希望。校外陪读家长等待午时才能放学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高考才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才可以改变现有的生活。
程老师说:拯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拯救一个家庭,只希望她们这一代可以比他们的父母过的好一些!2014年高考这天,孩子们迎来了他们一生当中的巨大考验,考场外挤满了家长,门外的家长似乎比孩子更加紧张,这一刻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代表着一次考试,更意味着孩子和家长的梦想和三年来的艰辛努力。
20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动的流泪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为了孩子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了,孩子终于不负众望的完成了他们共同的梦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孩子和家长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非常喜欢视频中老师的一段话:
很多人怎么讲呢,受了毛中的惠,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就是刚才有人说,毛中灭性,但是大部分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没有苦难,这样人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他禁不住风吹雨打,你将来到社会上,谁能把你当公主,谁能把你当王子,你在家是公主啊?你在家是王子啊?你到社会上,社会很残酷,社会是残酷的!今天不是人,明天人上人,我就觉得,人生必须要经历一些苦难,毛中就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苦难的课堂,高考成功了,家长乐了,孩子找上好工作了,成立一个好家庭了,有什么不好呢?毛中何罪之有?谁请你到毛中来的,在你没来毛中之前,你就知道毛中很恐怖,为什么还把孩子往恐怖的学校带?磨出雪亮的钢刀,冲向隐形的战场。金榜题名,舍我其谁。(第二集20分钟之后讲话)
比起他们,我们是不是轻松了很多、幸福了很多呢?
第三集久牵的孩子
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留与不留成了孩子们最大的难题, 在纪录片中一部分的人选择了留下,一旦选择了留下来就要接受没有大学文凭的待遇,想要改变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无论怎么选择都无法逃避高考的压力,只是大城市多了一些我们想要的机遇和更好的生活,他们努力的寻找着共同的出路,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第四集讲述了大山里的孩子
中国有太多太多像她一样在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才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才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出大山才是改变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纪录片中的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而她的叔叔婶婶则是善良,朴实的人,为了侄女儿的学费,卖掉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只为了他的侄女将来能够过上好的生活,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即便是亲生父母所做的也不过如此吧。
片尾,奶奶没能等到孙女的寒假便因病去世了,老人家用自己的信念强撑到了最后,只是为了听到孙女考上大学的消息,当大学考上了,又还有什么可以支撑她活下去呢!我所感动的是生活的苦难,艰难的等候,令人震撼的亲情。
第五集留学大潮
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洋高考,俨然这又是另外一种高考同样是奋斗和追求潮流汹涌,我们关注高考,也把目光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自费留学欧美。
4年的经济成本大约需要150万人民币,可是文化和心理上的准备却无法衡量,很多人早早选择了国际学校,期待为将来的国外生活做好准备,在这些国际学校里,中文课渐渐边缘化。
这一集我没有仔细看,因为这个成本就是我现在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
最后一集论述了校长的选择
或许是记录片的重点,教育的改革,这里采用了两个高中做对比,一个是河北精中,一个是北大附中,精中代表了像毛坦厂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他面对的教育资源有限,只能按照现在现有的模式去改革,而北大附中则是代表了那些教育资源优越的高中,他们能做到的则是更多的选择,在各个方面做出改革。但最主要的应该是对两所学校教育的认可。
看完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拼命!也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懂得对于我们普通家庭,只有学习才是改变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也只有学习才可以给予你以后更好的生活。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或许明天是美好的,但很多人已经倒在今天。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让我们用今日的努力拼搏,换取明日的惊涛骇浪,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吧!
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关于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最后考取了哪所高校
不知道前两天你们的朋友圈,有没有和我一样,被衡水中学的一个学生10年对比刷屏。
我把视频看了一遍,最震撼的是他高考前说的一句话:高考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就压倒一千人。
衡水中学,被外界称为“高考工厂”。
每天从5:30到10:10分熄灯,每一刻都有详细的规定。
衡水中学规定,中午吃饭是12点到12点45分。
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边打饭边背题,通常在10分钟就吃完午饭。
很多人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考试机器,即使考上大学也不可能优秀。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比高考更公平的考试吗?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唯一途径。
如果不读书,如何从大山中走出来?
如何摆脱世世代代种地的命运?
视频中10年后的李松,成为一名外交官。
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外交学院,一步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变了命运。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父母。
而是让自己将来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很多单位招聘员工第一条就是985、211毕业,不读书,连门槛都进不去,何谈诗和远方。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时候看不懂,读懂时已到中年。
老家有一条街是打零工的地方,每天会有很多农民工在等待,希望能被雇主挑中,挣个50、100元。而他们也只能做些刷涂料、搬砖的工作。
一辆车开过去,他们就一窝蜂的凑上前,问找人吗?选我选我……感觉就好像是任人挑选的物品。
中间夹杂着一些30岁左右的青年,脸色黝黑,如果有一些学历,至少不用风吹日晒、为生活如此奔波、卑微。
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着价格。
人这一辈子吃苦都是有数的。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而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才会发现读书才是唯一不苦的路。
还记得12年前高考0分考生徐孟南吗?
在2008年的高考中,他故意交白卷。
高考落榜后的10年里,由于学历限制,只能在工厂干着又脏又累的体力活。
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全年无休。
即使如此辛苦,也不敢得罪领导,不敢生病,不敢请假,只为养家糊口的微薄收入。
在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他再次参加高考。
十年前成绩优异的他能考取本科,十年后只读了本省的专科。
十年已经将他和同龄人的差距远远拉开,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追回。
作家陶瓷兔子曾说:
“你不主动选择生活,便得被生活挑选。
你不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只能眼睁睁地被别人左右。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赢,那就是有资格选择自己的人生。”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读万卷书,才有机会行万里路。
你才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
《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播出后,除带火了各地的美食外,第七集《三餐》中的一所高考学校以及“万人送考”的航拍镜头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这所叫做毛坦厂中学的高考学校,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学校不大,却接连创造出一串串让人咋舌的数字“奇迹”: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一本达线2503人,占22.3%,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且连续4年都保持如此水准。高中总学生人数超2万,加上大量陪读家长,被网友封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校方以管理严格著称,被学生称为“地狱”,但生源仍源源不断……我们的摄影记者连续3年采访毛坦厂中学,为读者带来了本篇报道,这里,俨然成了一座被高考魔化的城。图为夜晚的毛坦厂中学综合楼灯火通明,4000多个学生挤在一栋楼里上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