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20年岳云中学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_岳云中学2014高考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教好语文的方法《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提要) 湖南省岳云中学语文教研组 刘进球 教学目的 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 一、考点解析 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 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 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 *“阅

1.教好语文的方法

2020年岳云中学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_岳云中学2014高考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提要)

湖南省岳云中学语文教研组 刘进球

教学目的

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

一、考点解析

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

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

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

*“阅读”部分要求

5、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选文”方面规定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 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教学“方式”提示

4.重视古诗文的诵读。

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 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 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 文学作品约占41%。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 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 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例题解析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题第14题)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 误项为B:错解“量少(sh o)”为“年少(sh o)”〗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1996年全国题第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公,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双调〕折桂令·咏史 阿鲁威)

(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误项为D:误将“孔明”换“刘备”〗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照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的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志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误项为C:本未“比较”添“比较”〗

3、对《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1994年全国题第11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者:唐·元稹)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误项为C:脱离“诗境”搬“术语”〗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1997年全国题第10、11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0)对这两首竺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的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邀请于洞庭之上。

**〖误项为B:武断“个性”为“共性”〗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误项为D:强加“微言”以“大义”〗

三、解析小结

四、课后练习(略)

作者邮箱: ljq650324@yahoo.com.cn

教好语文的方法

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该校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以及开展国际课程的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多家知名分校。

2、河北衡水中学

河北衡水中学(Hengshui High School of Hebei),简称“衡中”,始建于1951年,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衡水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三所重点高中之一。

学校占地230亩,有8000名在校生,600名教职工,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国家级荣誉获得者17人、特级教师13人。

2020年9月9日,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湖北省首批示范高中,位于湖北省会武汉,该校在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学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八校联考成员。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办于1950年9月,初名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第一附属中学;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4、长沙市长郡中学

长沙市长郡中学(Changjun High School of Changsha)是一所由长沙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级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

长沙市长郡中学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始称“长沙府中学堂”。1912年,在长沙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建立湖南长郡公立学校。

此后,学校先后更名为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长郡公学、湖南长郡联立中学校、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第二中学,1984年恢复长沙市长郡中学的校名。

5、长沙市雅礼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Yali Middle School)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初名"雅礼学堂";1920年更名为“雅礼大学”;1929年雅礼中学恢复办学;1951年,学校改名为"解放中学";1952年,改制为长沙市第五中学;1985年复名为"雅礼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百度百科——河北衡水中学

百度百科——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百度百科——长沙市长郡中学

百度百科——长沙市雅礼中学

教好语文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会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师范生们要善于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特别感兴趣,使之想学、爱学、好学,进而达到真正学好语文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需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1、机动灵活地发动学生参与活动。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需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活动形式,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活动的形式,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最终选一个代表来回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换位思考,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根据教材设置活动。在课堂上,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揣摩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特点,分角色来朗读,如此既可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可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技巧。所以师范生们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采用全体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的真正进步。”所以,上好语文课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中,应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学生提问会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而每节课都有学习要求,所以师范生要根据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途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质疑能力。

2、抓关键词语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3、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质疑,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

四、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教师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1、问题要明确。首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学习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2、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许多初登讲台的师范生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精心设置的问题,本来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几分钟后,自己就按捺不住,开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可又担心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一路开讲,却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教师用语讲求“规范”两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求精炼、简洁、准确。绝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因为教学语言啰唆重复、不够简练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启而难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文章标签: # 学生 # 中学 #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