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考 标点_高考标点真题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湖北 2009 高考 语文 标点2.高三语文需要明确的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用法比较常见的错误,详细点。?3.山东省2009高考语文 标点问题4.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5.语文高考标点符号问题2今天妈妈带我去亲戚家妈妈很早就把礼物准备好给外婆的八宝饭牛奶给小姨的苹果梨。出门时妈妈还要检查我的指甲有没有剪干净衣服上有没有沾着灰好像亲戚家是卫生检查院亲戚家住的很远在挤第三辆公共汽车时妈妈带的
1.湖北 2009 高考 语文 标点
2.高三语文需要明确的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用法比较常见的错误,详细点。?
3.山东省2009高考语文 标点问题
4.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5.语文高考标点符号问题2
今天妈妈带我去亲戚家妈妈很早就把礼物准备好给外婆的八宝饭牛奶给小姨的苹果梨。出门时妈妈还要检查我的指甲有没有剪干净衣服上有没有沾着灰好像亲戚家是卫生检查院亲戚家住的很远在挤第三辆公共汽车时妈妈带的八宝饭被压扁了苹果从口袋里钻了出来像球一样在车厢里滚来滚去我去摸口袋里的苹果苹果少了四只倒摸到几粒葡萄大概也是别人送亲戚的礼物妈妈抱怨亲戚家住的远其实我是不喜欢亲戚家住的太近太近了有点像邻居穿着拖鞋就能去一点也不正规
到了亲戚家外婆就端了一盆糖果给我吃妈妈说不用了我儿子又不是五岁我不知道是听外婆的还是听妈妈的过了一会儿大人们开始说话了我连打了几个哈欠妈妈怕我的哈欠越打越多就说快去玩吧我连忙奔到弄堂里玩于是半个哈欠也打不出来了我和弄堂里的小孩一块玩开心得像在过年一样
吃饭像是大人们在做游戏今天吃的菜一盘一盘端上来他们坐下来慢慢吃可以吃几个小时特别难受的是我的碗里已堆满了菜但外婆又夹了两只鸡腿给我小姨像是和外婆比赛夹了四块酱鸭要我吃我想吃得快些在大家下一轮夹菜前逃走可手忙脚乱两次打翻酱油碟一次打翻醋碟挨了妈妈三次骂
我跟妈妈离开亲戚家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我头发乱糟糟的衣襟上有三块酱鸭油渍纽扣掉了两颗新鞋子变成了旧鞋子但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我期待着下次去亲戚家的日子快点来临
湖北 2009 高考 语文 标点
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1. 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 句号(。)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① 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 请把门关上。 ③ 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语气舒缓的析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时独词句元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 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如: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你来一下好不好? ④ 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怎么啦,你? ⑤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 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歌唱吧,为迎接香港回归! ② 语气很重,很强烈的析使句也用叹号。 例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 ③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例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④ 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长途!飞机! 啊呀!你走错了。 ⑤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2. 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 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如: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 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你啊,真不争气。 ③ 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例如: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④ 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例如: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⑤ 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⑥ 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郁郁苍苍的。(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⑦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如: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因并列的各个成分有的较长,停顿大)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因各项之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⑧ 用在关联词之后。 例如:他现在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 ⑨ 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他们和别的成分隔开。 例如: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词)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2)分号。 ①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② 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转折关系) 这个句子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用分号。 例如:早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用在因果关系句中表示两层意思) 使用分号应注意的几点: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3)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如:(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箱子、耀、水赖、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① 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和”一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②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③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④ 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如: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4) 冒号(:) ① 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② 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而的话。 例如: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③ 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例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④ 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例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⑤ 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如:......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使用冒号应注意: 使用“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同志们!”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1) 引号(“”) 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 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 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④ 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2) 破折号(——) ① 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如: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② 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如: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③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好香的干莱——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④ 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如: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⑤ 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例如: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⑥ 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⑦ 用在副标题前。 例如: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⑧ 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例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 括号(()、[])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例如:①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③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4) 省略号(......) ①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例如: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②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如: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③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如:(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④ 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如: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⑤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如: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⑥ 表示语言的中断。 例如:“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⑦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例如: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 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5) 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例如:a.《中学生》 b.《语文报》 c.《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应注意: ① 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② 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苟子?劝学》。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未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规律方法总结: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 一、 解决标点活用的考题,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等级 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 例如: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加标点: ① 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口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口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 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 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口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答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 上述四个例句中,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为什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呢?又如何辨析呢? 1.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例①②句冒号后的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一一叙述。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例③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对四大发明的注释,例④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阅、买办资产阶级\',是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注释。 2. 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例③句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例④句可以说成:"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起着帮凶作用,\'。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3. 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二、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 例如: ⑤“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⑥“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两个句子意思差不多,一个是常式句,一个是变式句,但标点符号都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单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不过在主谓之间停顿了一下,而第⑥句,谓语提前,但感叹号还是放在单句之后。 ⑦ 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⑧ 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⑦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⑧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再如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 例如: ⑨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⑩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例⑨是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例⑩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两者都用了分号。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三、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 一是实用性。命题材料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考查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 二是注意较高要求的技巧性。选取的材料内容由短而开始变长,内容的复杂性是技巧性的具体体现。例如1997年测试标点的第一个句子就很长。“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产、旅游等资源。”,因并列词组长就采用了逗号,分项中的并列就用了顿号,这是正确的。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不好把握的情况。例如1997年考题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现在天字。”此题的错误之处是引号使用不当,用不着引号。这样的句子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解决。 标点符号的难点主要在辨认、识别上。
高三语文需要明确的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用法比较常见的错误,详细点。?
答案是A
改为
B.上海**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山东省2009高考语文 标点问题
标点符号的使用,自2004年《考试大纲》又重新作为考查内容,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具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04年05年试题看,仍然以选择题为主;从备考的角度看,也应该把握几种标点符号特殊用法,只有夯实标点符号的使用基础,才能应对高考题中的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下面举析几种标点符号特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问号的错误用法
1.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例如: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分析:把第一个“?”改为“,”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2.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不是问句,不要用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2:如何改善教学环境?需要研究一些列问题。
分析:例1是否定式的陈述句,因此“?”改为“,”。例2也是一个单句,“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后面是谓语,主谓之间怎么能用“?”断开呢?
3.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例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分析:其实这两个句子主谓倒装句,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句末点号,因此每句前面一个问号都应该为逗号。即“怎么了,你?”“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二、顿号的错误用法
A.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例如:我国的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前的顿号使用错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B.概数之间误用顿号
例1: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2:全文共六个部分,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两个例句顿号都应该删除,如果像例1,就变成了“十七”“八岁”并列,不合句意,“十七八岁”应是估计的年龄,不能用符号顿开。例2病因同上。)
但是相邻的数字连用如果是数字略语,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全文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该句与例2的区别在于“有三、四个部分”是不确指,而“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语意明确,是实指。)
C.并列词语做谓语误用顿号
例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三个主谓短语是句子谓语,它们的主语是“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因此它们实际是三个并列短句,句与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停顿,因此顿号改为逗号)
D.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如:全村的男、女、老、少奔向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男、女、老、少”是个集合名词,删除顿号,表示一个整体。类似的还有“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等都不应该用顿号。)
E.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本应该用顿号,但是带上语气词“啊”后,停顿时间变得相对较长因此顿号改为停顿时间较长的逗号。
例1可改为“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可改为“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F.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层次不清。所以第二层次应用逗号。
改为“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三、分号的错误用法
A.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使用分号的前提是分句中至少有一个逗号)
例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2: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例3: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例1是正确的。例2、例3的分号的使用错误,是因为前后分句中没有逗号出现,所以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B.但是有时在非并列关系(主要是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内,应用分号而用了逗号或句号。
例1: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个例句中的“但是”前的句号应改为分号。这种轻微转折句,用句号停顿时间太长,割裂句意;用逗号停顿时间太短,反映不了轻微转折关系,所以用分号。)
四、冒号的错误用法
A.总结上文时,未用冒号
例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上文的总结,句号不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把句号改为冒号。)
B.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即至少管到冒号后面出现的第一个句号),否则不能用冒号。
例1: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在一起谈笑风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不属于冒号提示的范围,因而冒号使用错误。)
C.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面应用逗号却用冒号
例如:
“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冒号改为逗号)
汉语的基本表达格式是:
1.某某说:“………。”
2.“………。”某某说。
3.“……,”某某说,“……。”
五、引号的错误用法
A.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例句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B.非独立引用时(引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的一部分或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外。
例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例2: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C.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里面一层忘用单引号
例如:她站起来问老师:“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例句中“有条不紊”和“紊”都要加单引号,即改为“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的错误用法
A.句内括号——注释句内某个词语,应该紧贴被注词语后面,括号内最后一个点号应省去(!?除外)。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的句号多余。)
B.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
例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
(这个例句错在把句外括号当作句内括号了,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整个句子的补充说明,不是解说“即兴”的,属于句外括号,所以应把括号后面的句号移到前括号的前面。)
七、省略号的错误用法
A.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应保留它们。
例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例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例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三个句子省略号前分别加?。!才是正确的。改为:
1.“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2.“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B.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
例如: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国家除亚洲的中国、日本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
(“意大利”后面的顿号应该去掉。)
C.误把省略号和“等”连用
例如:但相反,在有些领域中,人却超过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等
(删除“等”,避免重复。)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您好,
1句不是一句疑问,或反问句,它只是强调了问题,故不能用问号
2.在这里“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都做实现的宾语。但“互利双赢”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出现的结果。因此中间停顿大一些,用句号。我认为“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中的顿号应该去掉,因为“两岸”“携手共度难关”比较连贯。
望采纳!
语文高考标点符号问题2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1.答: B
◆解析◆ A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méi,huǐ,wǔ,huì,huì;B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jùn,cūn,qūn,suō,quān;C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jī,qǐ,qí,yǐ,yǐ;D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hé,kè,hé,gāi,gāi。
2.答: A
◆解析◆ B项,“频律”应为“频率”,“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C项,“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D项,“协迫”应为“胁迫”。
3.答: C
◆解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之情。相比较而言,还是前者更温馨些,能够劝慰友人伤别之心。 “吝啬”含有贬义,而“吝惜”比较中性,更符合语境。 “轻车熟路”指“架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得心应手”指“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语境并没有说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轻车熟路”不合适。
4.答: D
◆解析◆ A项,“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是“意境”的定语,句子主干为:“意境丰富和提高了表现技巧,做出贡献。”主宾搭配不当。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即可。B项,缺宾语。在“提升”后面加“它们”,在“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中的“为”的后面加“其”。C项,“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等并列概念之间关系不清晰明确。
5.答:C
◆解析◆ A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B项,原文第一小节说:“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C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 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6.答:D
◆解析◆ 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B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 C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这隐含的语义可能是现在要培养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而不是将其“列为远期目标”。
7.答 : A
◆解析◆ 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B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强加因果。 C项,“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中“主要”一词,不准确。 D项,原文第一段说“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选项对知识产权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定性正好相反。
8.答:B
◆解析◆ A项,需要电流刺激,才“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 B项,正确,见原文第二小节:“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 C项,它伸缩时要消耗电或人的生物能。 D项,强加因果。
9.答: C
◆解析◆ A项,人造肌肉的伸缩和弯曲需要电的刺激;如果,人的运动带动人造肌肉,它可以产生发电,原文没说是“静电”。 B项,“各个领域”,范围过大;“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因为人造肌肉具有灵活性”,强加因果。 C项,符合原文,见原文第三小节:“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 D项,“代替传统机器人完成了任务”,已然未然混淆。
10.答: D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A项,第二小节有这样的信息:“研究证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作。”由此可推断此项正确。 B项,原文第三小节提供了相关信息。“自行驱动和负重”可能不太好理解,但不是错误。 C项,综合原文三、四小节可以推断出相关信息。 D项,原文最后一段说机器鱼耐力可维持半年,并没有说它可以“持续不断地游动”。
11.答:A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可以把选项给出的解释代入原文推敲。
12.答: B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 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向”。 C项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根据“结构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则也可推断。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13.答:B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一般用排除法,先确定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两句,再看选项,答案就出来了。 本文主旨是要具有“察”的精神,对人对事要仔细分析、推究事理。
14.答:D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这样的题一般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比较审慎地排查每一项的信息。 D项,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15.答:(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2)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3)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析◆ 这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翻译句子,一要弄清句式,二要字字落实。
第一句是个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断句,一般要翻译为“……是……的原因”。第二句是个含有“非”的否定判断句,一般翻译为“……不是……”;再者,要根据上下文理解两个“一足”的含义。第三句,“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这是个古今异义词,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豕”是“猪”的意思,“涉”是“渡”的意思。
16.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17.答:(1)①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②秦观在《鹊桥仙》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①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②杜甫在《 客 至 》中写道:“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每组都是古诗、文各一小题,没有现代诗文题目;在诗词小题中,涉及作品名称知识,比较容易写出。
18.答: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查找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确定“雪野里的精灵”在原文出现的位置。选文除了在标题处提到“雪野里的精灵”外,只在倒数第四小节的结尾有类似语意的句子:“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 其次,我们看这一句的上下文,查找筛选对小花特点进行描述的信息。发现上文的“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等语句都是在描述小花的特点。 再次,根据查到的信息,进一步筛选,组织语言。
19.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题目要求的“赏析”,是个比较笼统的词,我们可以从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指明角度,分析效果。
20.答: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境界”一词在第五册学习《人生的境界》时接触过,学生们应该不陌生。这里的“境界”分别指什么,有何相同点,显然是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这个词。只要考生知道了解这一点,应该比较容易作答。
21.答: C E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的题一般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比较审慎地排查每一项的信息。 A项,“我”在第一次晋谒银杏树后,“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选文第二小节结尾)但是,“我”在以后又逐渐有了新的感悟,“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选文第四小节)了解到了“渺小与卑微”的生命的伟大之处。所以,相对于银杏树在时空中的伟大而言,“我”感到过“渺小与卑微”,但不是“一直感到”。 B项,“朝菌”、“蟪蛄”等语,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课本第四册第21课)。作者在这里引用,说“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意在表明相对于更博大的生命而言,人也很渺小,只是一种正常的推理,应该没有指责“人的浅薄自大”的意思。 C项,符合原文语意。 D项,本文先说银杏树,再说崂山的小草小花,再说雪国的蓝色精灵,似乎是“三个场景”,“三个角度”,但是,仔细思考会发现,本文的主旨在于发现和赞誉“渺小与卑微”的生命的伟大。因此,银杏树这种博大的生命与崂山的小草小花、雪国的蓝色精灵这种渺小的生命并不在同一层面上,所表达的语意并不完全一致。 E项,符合原文语意。
六、(12分)
2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答案依次写在文后的横线上)。(2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①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② ③爱因斯坦文集④第一卷⑤第395页⑥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① :“ ② 。” ③ (《 ④》 ⑤, ⑥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主要考查了逗号、句号、书名号、冒号、引号、括号等比较常见的标点符号;但是难点在于,学生可能不太留意在选文这种语境下的标点使用。
23.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4分)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何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答: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
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给出的两句,划线部分是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替换的。这两句修辞上有对偶,语义上有(植物与对应季节的)因果关系,对植物特点的描绘(如兰的“幽美”)以及“多”与“少”后的词为形容词,而且“多”与“少”后的词是反义词,构成对比。
24.根据下表写一则短讯,报道本市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情况。(6分)
全市接待游客 本地游客 外地游客
2006年游客(万人次) 246.85 153.49 93.36
2007年游客(万人次) 296.8 194.94 101.86
同比增长率 20.23% 27.01% 9.10%
答: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接待游客总数达到296.8万人次,比去年2006年的246.8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0.23%。其中,本地游客194.94,比去年的153.4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7.01%;外地游客101.86万人次,比去年的93.3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9.10%——本地游客的同比增长率比外地游客的同比增长率高17.91个百分点。
◆解析◆ 写出“五一”黄金周,概括总体情况,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及同比增长率,本地游客人次及同比增长率,外地游客人次及同比增长率,符合语体要求。本题的难点:一是找齐描述角度;二是把握短讯语言的简洁客观。
25.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是个命题作文,考察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值得注意的问题:
1.要突出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是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么,偶尔提提,不轻易谈起的话,就不能写。在套用自己以往相关的作文时没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2.由于比较容易写,所以,比较容易写得平庸,考生要特别注意在发展等级上拿分。
应该这样改: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括号的作用一般是说明、列举!丝瓜、番茄是属于瓜果、蔬菜类,所以括号在此类词之后,而不是原句中在“叶子”之后,因为丝瓜、番茄不属于叶子的种类!
上一篇:高考安检门,2014高考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