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考教育指导_高考版家长指导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备考,家长应注意什么2.高考前应该如何指导孩子?3.高考马上来临了,作为考生家长怎么帮助孩子?4.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该为孩子做哪几件事?5.如何做好高考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辅导的最新相关信息成功家长谈-------怎样做好高三家长?家长甲:平时尽量在家里营造一种舒服的气氛,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不要老说你万一考砸了,以后就没前途之类的话,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与其一同分析并帮他制定一些适宜的短期小
1.高考备考,家长应注意什么
2.高考前应该如何指导孩子?
3.高考马上来临了,作为考生家长怎么帮助孩子?
4.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该为孩子做哪几件事?
5.如何做好高考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辅导的最新相关信息
成功家长谈-------怎样做好高三家长?
家长甲:平时尽量在家里营造一种舒服的气氛,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不要老说你万一考砸了,以后就没前途之类的话,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与其一同分析并帮他制定一些适宜的短期小目标,不要定一些太高、不切实际的。当他(她)达到目标后给予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向下一个目标迈进。适当和他(她)谈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缓和学习压力,在轻松交谈时询问他学习中的问题,当孩子问了问题后,不管什么问题,都该耐心解答,让其觉得父母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在交流中适当的说些名人或身边类似于他(她)成功的例子,树立(她)他的信心。家长乙:
一、孩子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高考本身,而是来自家长的期望。家长自己的定位应是后勤部长,而不是前线的督军,对孩子应该是更多的鼓励与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指责和严厉的督促。如果您们的孩子本来就是勤奋的,您们实在不必在画蛇添足,如果您的孩子存在惰性和比较散漫,那么选择跟他们谈心比命令他们去做什么要好得多,这是家长们首先得明白的道理。
二、很多家长的误区在于,高考的是孩子,因此高考以外的事家长都可以包办。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高考不光是孩子的问题,高考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各位家长也该知道高考其实就是打仗,上前线的是孩子,但供应粮草的却是各位家长,“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相信家长们不会不懂。因此,应该让您们的孩子在紧张备考的同时,做他们该做的事,当然也是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做简单的家务什么的,这看似多余,但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原则,这会让孩子明白一点,高考并非意味着可以目空一切,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高考动员的不光是上前线的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有很多家长会为了让孩子获得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而包办一切,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无形中对孩子施加了庞大的压力,孩子这时会想,自己如果考不好的话,不光是对不起自己,而且更是对不起含辛茹苦待我的父母。这种压力会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之后,那时候的成绩可想而知。因此,让孩子做他们该做的,力所能及的,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来临。
三、高考并非与世隔绝!很多家长认为,为了替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会尽可能地把孩子隔离在现实社会之外,即尽可能地让孩子远离一些负面的、不好的东西或事情,好让他们能专心学习,心无旁骛。这是错误的一个观点。道理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的。既然不是真空的,细菌也难免存在,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细菌。同理,有社会存在的地方,人就不可能与世隔绝。孩子难免会接触到家长认为应该有所避忌的东西,这是家长们怎么避免都避免不了的。因此,我们预防的方式不是一味消极地回避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而是给他们上“疫苗”,进行免疫。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适当、温和地向他们介绍高考可能出现的负面信息,让孩子们知道,社会并不会因为高考来临而变得特别美好,社会还是那个复杂的社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们必须让他们知道,在他们高考期间,有可能会目睹什么什么人跳楼啊,什么什么人会出现不幸的事啊,等等。这并非吓唬孩子,也并非打击他们的自信,而是事先的“免疫”,可以预防高考的那个时候真有事情发生,孩子不致于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发挥。
四、高考除了平时的基础累积、练习等这些课堂知识以外,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心理素质过硬,则高考就胜利了一半。因为考场上除了讲知识的多寡,更要讲临场的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一件有力的武器!因此,培养要从平时开始,日积月累,乃成江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以上三点的综合。
好了,一口气说了以上四点,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家长,能在这段非常时期跟你们的孩子好好相处,陪伴着他们成功踏上高考的战场,凯旋而归!
家长丙:记住一点 家长是孩子的后勤!1、在物质上 ,要保证营养 , 高三很费脑子, 多补补!2、在精神上 ,其实高三的学生,在压力下 ,都多少有点不正常, 家长要多包容, 还要开导孩子。3、多和老师沟通 ,看看自己是否能帮上忙。4、主动和孩子沟通,不一定非要让孩子说在学校怎样怎样, 家长可以讲自己的事, 来带动孩子。5、不要经常十分明显的去关心孩子,其实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家长过多的爱护, 有时会适得其反。总之, 就是根据孩子的不同掌握一个度。即关心了孩子, 又给予其空间。不要总是逼自己的孩子在最近的几次模拟中考出怎样的成绩。那样他/她会感觉很累的。
也不要太啰嗦, 那样会增加他/她的烦躁。像个朋友似的去关心他/她。
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行动。比较内向的高三生要引导多多说话,不要把紧张焦虑郁积于心。
心理承受力较差的高三生要多说积极向上的话,不要传递负面情况...
另外,多变换菜的花样,让孩子不会因为食欲不振而影响健康。
家长丁:家长期望过高 孩子容易急躁
高三家长在考前这段时间一定要正视孩子的真实成绩,避免因不切实际地对孩子寄以过高期望,甚至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孩子备考。
考前这个阶段应该接受孩子的真实水平,不要因此产生急躁情绪。家长不要在备考期间给孩子设立不现实的目标,试图让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飞跃式进步。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特长爱好不同、智力潜能发展的方向不同,家长对孩子要合理要求,降低期望值,鼓励孩子积极备考。家长要以孩子自身为参照对象,随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变化,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高三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感染、引导孩子以平和心态迎接高考。
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备考氛围,以乐观的态度跟孩子交流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允许孩子在面对压力时适当地宣泄情绪。
积极应对成绩波动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考生因成绩波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有关心理教师建议,高三生要调动积极情绪,正确对待成绩波动。
从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了解到,考前冲刺阶段,前来咨询的高三生较以往有所增多。随着两次模拟考试的结束,很多高三生出现或大或小的成绩波动,情绪也时高时低。
成绩波动让一些高三生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觉得不稳定的发挥是很多知识还没掌握牢固,担心高考结果不理想。考前成绩波动容易使一些考生失去信心。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没有实力,考生不必因此就过度焦虑,甚至否定自己。考生应该摆正心态,明白通过考试发现不足是件好事。
考生心情不好时可以多想想生活中愉快的、高兴的事情,可以在本子上写一些积极的词语,如“我一定行,冷静、沉着”等,帮助自己提高信心,优化情绪,让精神得到放松。
考生还要学会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弄清是自己的复习不到位,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考试题目太难,还是在考场上心理紧张?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成绩波动问题。
家长戊: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认为如果第一次模拟考试不理想,会影响心情和学习的动力;仅有25%的学生认为模拟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状况的手段,有助于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对考试结果能有效应对。究其原因:40%的学生称因无法忍受家长唠叨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出现了挫败感、自我否认、自我怀疑,甚至退缩,想放弃高考等心理反应;而希望老师和家长不再总围绕学习成绩唠叨的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75%。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多达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人不知如何处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记者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有90%以上的高三家长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症”。
在应对高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策略,一旦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和自己的预测有出入,就出现紧张、焦虑、自我否认等情况,甚至到了最后一个月放弃高考者也大有人在。而这些紧张源归根结底大都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施压。大部分家长表现出比孩子更多的焦虑,他们不仅每天接送、保障后勤,更有甚者每天和授课老师联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搞得孩子心情很不好,严重者还出现了孩子和父母的争吵现象。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正确看待高考本身,一般来说,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父母积极的心态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心态,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从四个方面调整:一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宽松、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二是做好孩子的后勤;三是及时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四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一、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三、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六、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
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励,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七、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八、心理问题指导之八: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高三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八项注意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如临大敌。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二忌唠叨不休。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四忌期望过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
五忌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高考备考,家长应注意什么
1、高考期间考生应保持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家长可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营养。
首先主食不可少,甜食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引起疲惫。
其次,蛋白质摄入量要充足,有助于增强记忆、平衡大脑兴奋抑制作用,瘦肉、蛋类、乳类、豆制品、鱼等食物中均含有大量蛋白质。
第三,平时要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还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第四,临考期间可多吃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核桃、瓜子仁、松子仁、花生米、麻油、鱼油等。为保持头脑清醒,可适当进食富含卵磷脂类食品,如动物脑、蛋黄、豆制品、鱼肝油等。
2、考生的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早餐要吃好,一般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碗稀饭、一段黄瓜、一两豆制品即可,食量大者可加个馒头;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要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一般一荤二素一汤,饭后再吃点西红柿或西瓜;晚餐原则上与中餐相同,夜间复习功课较晚时,可给考生加杯酸牛奶或吃点水果,以保证考生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
此外,考生还可吃些益智健脑、宁心安神食品,如鱼头、芝麻、大枣、核桃等。专家非凡指出,考前乱服所谓的滋补保健品并无益处,正常饮食完全能够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确因体质较差等原因需进补者,应在营养专家指导下进行。考生饮食不宜过于油腻,清淡饮食可使头脑冷静,有利思考。另外,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燥食品,忌烟酒,补充水分以凉开水或清茶为好。
高考前应该如何指导孩子?
高考备考之 考前考生家长注意事项 就要高考了,临考前,作为考生家长,您知道考生最不希望听到家长说什么话吗?我们不妨来听听部分考生的心声。
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忌语二:“祝你成功!”
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
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家里有个孩子考试,全家出动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很多考生家长一直把孩子送到考场外,还要不停地嘱咐。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忌语二:“祝你成功!”
尤其是对那些不要家长送的考生,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
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往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
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这成绩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夏季有些人易患感冒,考生吃了感冒药后,会觉得昏沉沉的,通常这是由于其中某些药品影响中枢神经所致。还有一些止咳药也会引起头昏、欲睡。所以考生生病用药,特别是临上考场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考试期间如果生了病可先请教医生,选择不会产生昏睡等副作用的药品。
忌语五:“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希望考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能多拿一分就多拿一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 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
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备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住机会,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旅程。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
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
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
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现在的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而很多家长也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好大学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挂钩。
忌语十:“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注意:
不要叨唠
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不要许愿
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不要威胁
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诸如此类,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
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不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
考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把4月份看做平常的日子,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把多做积极的暗示,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要经常和老师交流
特别是一模、二模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发现差距和不足后,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
吃平常吃的,晚上复习不要熬夜
要整理搜集填报志愿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
要情绪稳定
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建立。
要情绪愉快
家长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情绪饱和,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
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轻轻松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
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力充满参加高考。
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不要给孩子定每门课考试分数指标
也不要经常问孩子的成绩,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不要后悔
不要送孩子上考场
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在6月7日、8日二天问孩子过多的复习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不利于高考。
高考马上来临了,作为考生家长怎么帮助孩子?
家长在高考之前首先自己的心理状态要保持最佳,其实情绪传染性很强大,家长情绪很好,比较稳定,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家长考前可以与孩子进行聊天,通过聊天尽量让孩子放松,孩子也会因为家长的帮助压力变得小很多。
孩子高考之前的成绩可能起伏较大,家长应该理性而且冷静对待孩子的成绩,要明白孩子成绩起伏的具体原因,要让孩子明白,成绩的起伏并不是大事,只要放轻松,保持最佳心态,正确对待成绩,失败是不可怕的,即使是高考成绩不好,也完全不能决定未来的成功,经历失败的人才能够更好对待成功。
高考之前,谈论高考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所以家长要尽量避免,但是家长需要积极在背后做好各种帮助孩子的事情,积极根据孩子的成绩,开始为孩子选择志愿和学校。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压力很大,患得患失,否则孩子会变得更加紧张。
临考前,家长需要指导孩子重视一下自己的错题,要好好研究错题到底是怎么错的,让孩子从错题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明白错题就是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个漏洞一定要补上。这样孩子在高考冲刺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就可以更好查漏补缺。
总而言之,高考对虽然不能决定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但是也不容忽视,将高考看得太过于重要可能并不科学,因为即使是高考考砸了,也依然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因为高考只是人生这条线上的点,仅此而已。
如果家长想要减轻考生的压力,可以按照本文所讲来与孩子相处,对孩子进行指导。
回答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没有说高考多么重要,而是很中肯地比喻了高考其实就是车票,无论持有怎样的车票都可以上车,这次考试虽然很重要,可以起到细分赛道的作用,但是这次考试完全没有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功效。
所以高考的时候,既要对高考抱以重视的态度,在面对高考的时候,又要让自己轻松起来,因为自己12年学习的知识,因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是高考这一次考试无法决定的。
高考这次考试相对于其他的考试可能会重要一些,但是决定人生的并非是这次考试,而是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和拼命的精神,考试考好了固然重要,考试考砸了也完全没有必要气馁,因为人生的路很长,这次考试只是一个点,而人生是一条线。
所以,面对考试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有必要压力太大。
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该为孩子做哪几件事?
第一,家长要正确认识高考。
高考是人生的一站,更多的是阅历,不是终点,更不是人生决战的战场。特别是近年来,高考的入学率逐年提高,2012年福建全省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58009人,教育部下达福建省的本专科招生计划194100人,录取率达到了75.23%。今年全省报名人数为246968人,减少了11041人,如果招生计划数不变的情况下,2013的高考录取率有望达到78.59%,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会进入百分之八十的行列。退一步说,即使今年考上不了如意的学校,明年可以继续重考。更何况,现在读大学已经成了个人成长的需要,与就业、赚钱等人生的必需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理由更没有必要把高考成败看成是人生的成败。家长切忌两点,一是把孩子高考当成自己人生梦想的延续,把自己当年没有完成的夙愿全部压在孩子的肩上,让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我们自己都完不成的“事业”,有什么理由孩子一定会完成?二是攀比。将亲戚朋友的孩子达到的成绩来要求自己的孩子,非得考得比别的孩子好,家长才有面子。其实,孩子成长、成才是多方面的,高考成绩仅是其中的一项指标而非全部,所以,没有必要把宝都押在高考上。只有家长的认识正确了,才有可能摆正心态;家长的心态摆正了解,才有可能给孩子以良性的引导和感染,而不是相反。
第二,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对于孩子来说,参加高考是第一次(如果是复读生,已经有过第一次,但压力会更大),紧张是难免的。而按心理学知识,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也更有利于出成绩。因此,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从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大家都知道,“药补都不如食补”,因此,我劝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品,比如什么补脑之类或者人参等,一定要吃,也要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不能盲目轻信广告,随便到商场或者药店里采购一堆“补品”回去,让孩子就着各种说明书就胡乱吃起来。临近考试,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点海鱼、小母鸡、鸡蛋、豆制品、时令可口的青菜等,注意荤素搭配,尽可能清淡。晚上可以喝杯酸奶,适当吃点水果特别是坚果类食品。我要特别提醒,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现在就可以给孩子增加营养了,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要在考试那几天才来改善伙食,大鱼大肉的。一是容易引起腹泄等不适应现象。二是突然的改变,提高“待遇”,会给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是寄宿生,特别告诫不要在考试那几天到城关的亲戚或者朋友家寄食,更不要由家长待在宾馆全天候照顾,这样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名长跑运动员的话,家长则是一名助跑者,是为孩子提供服务的。而很多家长把自己当成了运动员或领跑者,不但没有为孩子服务好,反而阻挡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第三,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人一紧张,就更敏感,外界对他的影响就更大。因此,临近高考,家长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做影响孩子情绪的事,比如夫妻吵架,醉酒回家,在家宴请亲朋,把自己工作上或者别的烦恼带回家等,更不能在家打麻将或者通宵达旦看体育节目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当然,家长也没有必要刻意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如临大敌。比如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家人很长时间都不看电视,说话小声小气,走路蹑手蹑脚,弄得家里鸦雀无声。要知道,这样做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实际上会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另外还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极其不利。尤其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导致其在考场上被轻微的声音干扰(比如咳嗽声、翻卷子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答题。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自然,不要为了孩子高考过多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我倒是建议可以在孩子早餐、午餐或者晚上吃点心的时段,看看电视新闻或者体育类新闻,一是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恢复精神;二是对文科类的科目比如语文、政治学科等储备素材。
第四,家长不该说和该说的几句话。
不该说的几句话:一是你看人家某某学习多努力,你倒好,马上就要考试了还不努力学习。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打球、听音乐、看电视等,就劝告甚至责骂孩子,结果孩子不仅不听,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心生烦闷,甚至与父母对着干。其实,对于学习自觉性强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叮咛,他这样做也许只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而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如果说了不听反倒不如不说。二是孩子,明天要考试了,今天晚上就早点睡吧。殊不知,睡眠的时间和长度也有很强的惯性,如果孩子长时间都在某上时间点上上床,在某个时间点上入睡,你在考试之前临时改变作息时间,就会负面提醒孩子睡觉的重要性,结果是越想早睡就越睡不着。更有家长自己也心神不宁,隔十来分钟就要到孩子房门口听听孩子是否入睡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门而入,这样只会让孩子更难入睡,进而影响考试。三是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可千万不要紧张。这样的话其实很不好,不但达不到安慰的效果,反而对孩子形成一种不良暗示,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你不想让谁做什么事,一定不能说:你千万不要怎么样。四是孩子,现在是最后的关头了,你一定要加油!其实这句话也不好,心理学上将这叫做终点效应,会让孩子觉得马上要到终点了,而产生泄劲的暗示。另外,这种说法还有加压的效果,使孩子本来就紧张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
面对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应该说:孩子,高考对每个考生都一样,不仅你会紧张,所有的人都紧张,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有的表现明显一些,有表现不够明显,其实内心都是一样的。再说了,适度的紧张,才更有利于发挥。这样的语言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紧张情绪,并接受它,从而起到淡化的作用。如果看到孩子情绪稍平静了,就要鼓励孩子说:孩子,你的状态不错嘛,看来,你真的长大了!这样的语言对孩子缓解紧张情绪有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此类语言不必多说,一次足够,说多了反而没有效果。
第五,孩子没有提及,家长不要询问成绩或者评价题目。
许多家长在孩子考完一门后便迫不及待地询问答题情况,胡乱评价题目。特别是按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顺序,语文是第一科考,家长别的科目可能不懂,但对作文都有意见要发表,甚至猜测孩子作文是否离题。不确定的看法,只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判断,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心理,那么怎么去面对余下科目的考试呢?要知道不管考得好与不好,这一门都已经考完了,家长的询问只能使孩子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已经考完的科目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接下去还有市质检等考试,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说成绩或者题目,家长就当作不知道,如果孩子说了,家长要从正面去引导,说实在的,高考只取一次成绩,你平时成绩(包括省、市质检)如何,与录取毫无关系,考好了不要高兴,考不好也不必沮丧。因此,每次考试结束,孩子如果愿意和家长探讨成绩等,家长就应该建议孩子要从考试中找出得与失,寻找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良好感觉,以便下一次才会考得更好。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平安驶过,应该才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
愿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能如其所愿。
愿天下苦心努力的孩子们,都能平安达到本次列车的终点。
如何做好高考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辅导的最新相关信息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为自己的家庭争光,成为自己的骄傲。而在父母眼中,为家庭争光的途径就是学习,通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当家里有高考生时,“高考”就成为了家长极为重视的日子。那么大多数家长都有疑问,自己很想为孩子做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在高考冲刺阶段,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哪几件事呢。
1、通常在高考冲刺阶段,孩子们大多都处于一种高压,紧张的状态,所以当孩子回到家时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应该尽量避开这些与孩子学习,高考有关的话题,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家庭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因高考即将到来而产生的压力。家长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话题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放心,从而减少高考的压力。毕竟,大多数考试中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由于高考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在高考即将来临的期间孩子可能因为天气,心情等原因吃不下去饭,所以家长要多问问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做一些有营养的,可口的饭菜,以保证孩子有着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3、父母要时刻表现出对孩子充满信心的一种状态。即将高考的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经常会因为生活中一个细节而陷入对自己的怀疑中,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当发现孩子情绪状态不好时要及时的开导孩子,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总之,高考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只要做到以上这些,就一定能为孩子的高考进行助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沉着应考,在最终也会考出优异的成绩。
1、辅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高考观以及世界观
对于需要接受高考的学子们而言,家长在其考试之前进行好心理辅导工作很重要。因此,家长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之前,要从思想着手,正确对待考试成功与失败,当内心烦恼时,要积极开导,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安慰,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在考前一周左右,家长要注意帮助其养成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规律饮食,适当补充营养,但不可变化太大;课余时间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以便促使机体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3、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寻找适宜的学习方法
在高考前若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总结和复习,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具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最好是可以给予比较好的复习,总结参考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考试前更好的把握时间,提高考试技能和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部分学生在高考前多会存在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这类学生,家长要多加关注,辅助其调节好心理困惑或是失衡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调整好心态去应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