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考报志愿冲一冲冲多少_高考志愿冲一冲多少名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填报志愿冲一冲的范围 根据你自己在全省的位次再上浮10%,便是你可以冲一冲的范围。 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数据要注意,就是个人成绩与分数线的差距。平行投档有六个可以选择的院校,并且结合平行投档以考生成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投档。从个人意愿角度来看,最想上的院校应该放最前面。但是,也要跟自己的成绩吻合。 当个人成绩线差与录取院校录取分数线差相比差距过大,就要放弃这个学校。简单以成绩来判别,在不考虑

高考报志愿冲一冲冲多少_高考志愿冲一冲多少名

填报志愿冲一冲的范围 根据你自己在全省的位次再上浮10%,便是你可以冲一冲的范围。

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数据要注意,就是个人成绩与分数线的差距。平行投档有六个可以选择的院校,并且结合平行投档以考生成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投档。从个人意愿角度来看,最想上的院校应该放最前面。但是,也要跟自己的成绩吻合。

当个人成绩线差与录取院校录取分数线差相比差距过大,就要放弃这个学校。简单以成绩来判别,在不考虑专业的情况下,当个人成绩线差减去院校录取平均分数线差为零或负数时,这样的院校应该放在第一或第二志愿位置。

当个人成绩线差减去院校录取分数线差在20分以内时,这样的院校应该放在第三或第四志愿位置;当个人成绩线差减去院校录取分数线差高出20分时,这样的院校就可以放在第五或第六志愿位置,这也就是常说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以差值0分和20分来将六个志愿分档。

填报志愿冲一冲的注意事项

在填报志愿冲一冲的时候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以免冲进学校后却因为专业分不够而遭遇退档的情况。

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非常想读、非它不可的专业,就要适当的考虑冲一冲是否值得了。冲上更好的学校被自己填报的专业录取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没有的话就可能会面临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同学们提前做出抉择。

1、高考志愿冲一冲范围高几分好 高考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2、高考志愿冲一冲范围在多少位次 高考报志愿的位次是什么意思 3、高考志愿表考生档案里没有怎么办 档案袋里主要包括什么 4、高考志愿表考生档案里没有怎么办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有哪些 5、高考填报志愿没有保存能安全退出吗 填了志愿不去有哪些影响 6、高考填报志愿没有保存怎么办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7、高考一次最多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填志愿时该注意什么 8、高考一个考生能填几个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 9、高考复读生能填报几个志愿 复读生不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哪些 10、高考征集志愿填不了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填不了的原因

1、冲上更好的学校,但有可能因为服从专业调剂,被冷门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

2、直接填稳保学校中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放弃冲击更好学校,选择普通高校中的好专业。 ;

专科可以冲的位次建议不要超过所在全省位次10%

高考报志愿冲一冲的范围有多大:

1、高分段考生(排名8万位次以内)

在新高考设置96个志愿的时候,可以设置50%的院校进行冲刺。即48个冲,24个保,24个稳。高分段考生成绩良好,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太夸张,还是机会比较大的。

2、中分段考生(排名8万位-16万位次以内)

在新高考设置96个志愿的时候,可以以“稳”为主。冲的数量24个,稳48个,保24个。中分段考生由于人数众多,竞争激烈,所以要以确保自己能考上的最好大学为主。

3、低分段考生(排名20万位次以后)

在新高考设置96个志愿时,要以“保”为主,可选择24个冲,24个稳,48个保。由于分数的限制,冲刺阶段比较困难,所以建议以“保”为主,加大自己的录取率。

每一个分数段的人数都不同,而且分数越高同分人数越少,分数越低同分人数越多。

所以,高考冲一冲的范围不能单纯的用某一个具体的数字来敲定,既然选择了冲一冲,那么就是学校大于专业,甚至于学校的选择远远大于专业的选择,一旦冲进去,面临专业调剂的风险就大大增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有人以纯粹的冲进学校为目标,专业无所谓,如果是基于这样的目标,那么可以冲的范围还可以少量放大一点。

大学生活的注意事项

1、认真了解专业: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是上大学的重要一步。在选择专业时,需要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自己选择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

2、提高学术成绩:大学是一个高强度的学术环境,需要认真学习和课后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成绩。可以通过认真听讲、课后练习和自学等方式来提高学术成绩。

3、参加社团和活动:大学可以提供许多社团和活动,例如体育社、艺术团队、志愿者服务等。参加这些社团和活动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4、建立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和校友建立联系可以帮助自己在大学里更容易地适应生活。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入社团或者志愿服务等来建立社交网络。

文章标签: # 志愿 # 高考 #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