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如何面对新高考改革,如何应对高考改革
tamo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新高考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大家知道,我们这么多年,孩子们要学什么考什么,其实都是被动的。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
新高考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
大家知道,我们这么多年,孩子们要学什么考什么,其实都是被动的。
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
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择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这是对学生人格最大的尊重。
从学校来讲,有这几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1. 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
就学生而言,他要开始思考,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我未来愿意从事的职业方向是什么。
而学校也因此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做相关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大学的专业,社会的职业。
▲2. 由学什么考什么,到“一人一表(课表)”
这在曾经是一种奢望,但现在已成为现实。
我2000年到浙江杭州二中,那个时候杭州二中的选修课程已经非常多,到现在为止,杭州二中已经有近三百门选修课程。我曾经去过美国华盛顿的一所科技高中,看过他们的课程计划,这所只有几百人学校的校长,给了我一本厚厚的书,他告诉我,这所学校只有三百多个孩子,但是开了七百多门课程。
换句话说,他们至少每一个孩子可以有十多门课程。我那时候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这样一种可能,让孩子有多选择性,并自主地、从容地学习。现在我们也逐渐在朝这个方向走了。
▲3. 分层、分类、分项,做好计划
分类。“选择”作为高考方案的基本逻辑点,倒逼着学生“小鬼当家”,通过走班选科找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通道。
以前我们只有文科、理科两大类。现在我们7选3,有35种组合。
目前杭州二中根据学生的选择看下来,学校产生了27种组合。60%的学生选择了理化生组合,15%的学生选择政史地组合,学生们都各展其长。
我注意到有一个孩子的选择是这样的:物理,技术和政治。为什么他选择政治呢?后来我知道,因为他非常喜欢读报,比如参考消息等,家里也从小订阅了很多的报纸。
分层。对杭二中来说我们是这样分层的:第一层,大学先修课程。第二层,瞄准211大学的课程。第三层,就是瞄准重点大学的课程。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非常顶尖优秀的孩子有机会得到适合他们的发展,与此同时其他大部分孩子也得到扎扎实实的成长。
让能飞的先飞起来,让会飞的飞得动,让还不会飞的在学校带领下走。
分项。就是要展现优势,多样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玩”。玩创意,玩科技,玩社团。
杭州二中有几百个社团,比如我们的课本剧,通过大量的剧本学习和演练,再通过肢体表演,学生的学习非常深刻。
教育的理性就是抓住学生成长的规律。人的成长不是比赛。
我认为,校园中要有灵动的东西,因此我们非常鼓励和支持老师、学生创新创意的发展。
新高考带来的第二个变化:教师面临双重挑战
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
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
目前,我们这么长时间观察下来,学生最喜欢以下几类老师:
第一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
第二类,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颜值高的。
第三类,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而那些拼名气、拼高考和竞赛成绩,喋喋不休的老师,要赢得学生或许有困难。以前我们的老师,只需要把分数提上去,而现在的老师,要当学生的成长导师。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顺应这种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就学生而言,要“小鬼当家”,就老师而言,要赢得双重挑战,对学校而言,做好规划。
新高考带来的第三个变化:问题在所难免
当然,所有的变革都是伴随着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
首先,就是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增大。以前学生能够玩两年,学一年。比如说我们的社团活动,高一同学们一进校,学生像燕子一样飞到他们想去的社团,社团参与率非常高。
在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现在他们在高二就必须要考虑考什么,选什么,两次考试对学生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我们发现很多社团现在报名率没以前高了。
其次,我们的学生家长,当然也包括部分学校,怂恿学生玩“田忌赛马”,部分学校还安排“卧底”去打听别的学校报考某门学科的人数,形成“错位竞争”——你不考的时候我去考,学生和家长去打探如何错位,这也是当初的政策设计者所没有想到的。
当然,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场地不够,教师编制不够等。但是我相信遇到问题,我们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