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诗人及其生平,高考诗人风格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苏轼和李白都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是什么?2.关于常见高考考到的作者的背景3.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总结4.各个诗人写诗的特点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6.高考古诗七大类型1. 屈 原 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

1.苏轼和李白都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是什么?

2.关于常见高考考到的作者的背景

3.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总结

4.各个诗人写诗的特点

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6.高考古诗七大类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诗人及其生平,高考诗人风格

1. 屈 原 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

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

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

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

《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 楚辞体

2. 曹 操 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

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

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 质朴刚健 (建安风骨)

3. 曹 植 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

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

…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 笔力雄健 词采华茂

4. 陶渊明 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

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

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

关键词:田园生活 平淡自然 简洁含蓄

5. 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咏鹅》1首。

6. 王 勃 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大纲选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 贺知章 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

书》(少小……)

8. 王之涣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

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 孟浩然 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

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

3首。

10.王昌龄 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

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

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11.王 维 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

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纲选其《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6首。

12.李 白 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

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

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

《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

《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关键词:雄奇奔放 清新自然 浪漫主义

13.崔 颢 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

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 翰 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

《凉州词》1首。

15高 适 以边塞诗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情调悲壮

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大纲选其《别董大》1首。

16.刘长卿 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

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

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

山主人》1首。

关键词:隐逸之情 清雅洗练

17 杜 甫 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

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

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

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

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

《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关键词:爱国诗史 沉郁顿挫

18. 岑 参 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

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

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关键词:激昂慷慨 奇峻壮阔

19、韦应物 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时之作,以描写田

园景物者最著名 。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

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

得优美如画,又含蓄地流露出待渡者的怅惘心情,颇耐寻味。

关键词:简淡秀朗 意境高远

20. 卢 纶 其诗多送别酬答,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将士生活的作品,

大纲选其《塞下曲》(其二)1首。

21. 孟 郊 其诗多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形

成瘦硬奇警的风格,"郊寒岛瘦" 。大纲选其《游子吟》1首,写

的平易自然,意味深隽。

22. 常 建 常以山村、寺观为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大纲选其

《题破山寺后禅院》1首 。

23. 韩 愈 其诗力求新奇,境界壮阔,以文为诗,自成一家,但

过分避熟求生,不免流于险怪。大纲选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首。

24. 刘禹锡 诗文俱工,自成一家。他仿效民歌体,独创竹枝词诗

体。竹枝词具有健康开朗的情调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唐诗中别开

生面,别具风格。大纲选其《竹枝词》(其一)《秋词》(其一)

《望洞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

(其一)《乌衣巷》7首。

25. 白居易 其诗以政治讽喻诗为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反映人

民疾苦。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语言优美而通俗,音调和谐,形象

鲜明。大纲选其《观刈麦》《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琵琶行》4首。

26. 元 缜 前期诗作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后期则多写身边

琐事,意义不大。大纲选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首,反映其对白

居易的深厚友情,以哀景抒哀情,景语即情语。

27. 贾 岛 其诗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

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也有个别清新动人的小诗。语言清淡

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大纲选其《寻隐者不遇》1首。

28. 李 贺 其诗多诉说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愤懑,想象奇特,

构思精巧用词瑰丽,色彩浓艳,独树一帜,称为"长吉体"。由于

生活面狭窄和过于追求新奇险怪 ,许多诗歌也不免流于晦涩,往往

有奇句而欠缺完整的形象、意境和脉络。大纲选其《李凭箜篌引》

《雁门太守行》2首。

关键词:想象奇特 构思精巧 用词瑰丽

29. 杜 牧 其诗多指陈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写景抒

情的小诗,风格清丽 ,画面鲜艳,意境深远,在晚唐轻浮艳丽的诗

坛上独树一帜。大纲选其《清明》《山行》《江南春》《过华清宫》

(其一)《泊秦淮》《赤壁》《秋夕》7首。

30.李商隐 其爱情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

大纲选其《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锦瑟》4首

31.温庭筠 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善于创造意境,表现情思。其诗

风格高昂,笔力雄健;其词内容多为闺怨之情,风格柔靡,手法多

变,为花间派创始人。大纲选其诗《商山早行》1首,词《忆江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首。

32.李 煜 其词前期多反映宫廷生活;后期多怀念往昔,吟叹身

世,艺术成就极高 。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内心情感,语言明净自然,

形象鲜明,扩展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大纲选其《浪淘沙》《相见

欢》《虞美人》3首。

关键词:亡国之恨 明净自然 白描手法

33.范仲淹 其词仅五首传世,以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

色,境界开阔而深沉,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领域。大纲选其《渔

家傲》1首。

34. 晏 殊 追踪西昆体,主要表现闲适享乐生活的乐趣,偶尔也流

露出寂寞空虚之感,风格清新婉丽。大纲选其《浣溪沙》1首。

35.王安石 其诗文雄健(刚劲)峭拔。其诗遒劲清新,小诗情韵

深婉;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大纲选其《桂枝香·金陵怀古》1首。

36. 苏 轼 诗于晚唐后另辟蹊径,世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题材广泛,境界阔大。其农村词风格清新。大纲选其诗《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

江晚景>》4首,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

《念奴骄·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江

城子·密州出猎》5首。

37. 秦 观 婉约派主要词人,艺术成就较高。 其词多写个人身世

羁旅行役及男女情爱,善于通过凄迷景色和婉转语调,表达感伤情

绪,格调轻柔曼丽。大纲所选《鹊桥仙》1首与其他词相比,思想较

为积极。

38.周邦彦 诗作内容较空虚,不外闺情羁愁之类,格律法度极为

精审,语句雕琢工巧,喜化用前人诗句,长调尤善铺叙。大纲选其

词《苏遮幕》1首。

39.李清照 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离别情绪,后期主要

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

形象鲜明生动,风格婉约而兼有爽朗豪放。大纲选其诗《夏日绝句》

1首,词《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3首。

关键词:离情别绪 家国之思 婉约自然

40. 陆 游 诗词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

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愤恨心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意明快;

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和风俗人情的作品清新俊逸,别具风采。词以

沉郁雄放为主要特色兼又柔婉清逸的情趣。大纲选其诗《游山西村》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5首。

关键词:抗敌御侮 沉着雄放 柔婉精巧

41.范成大 晚年擅长写田园生活景象,不少篇章把农村自然风光

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田园诗以更深刻更丰富

的内容。使金途中曾写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反映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

和渴望光复的心情,谴责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爱国感情极为真挚。

大纲选其《夏日田园杂兴》1首。

关键词: 田园风光 揭露剥削 渴望光复

42.杨万里 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

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

情趣;称为"诚斋体"。大纲选其《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首。

关键词:活泼清新 明白自然

43.辛弃疾 主要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境

界雄奇阔大,感情热烈奔放。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词清新

婉丽,韵味深长。大纲选其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首。

关键词:悲壮豪迈 雄奇阔大 摇曳多姿

44. 姜 夔 精通音律,词风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大纲选其《扬州慢》1首。

45.文天祥 诗词含有强烈的民族尊严意识和大义凛然的豪情,都

是蘸着血泪写下的。大纲选其《过零丁洋》1首。

46.关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其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

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

自然,富有表现力。大纲选其《窦娥冤》。

54.马致远 擅长写景,曲文优美,影响深广。大纲选其《天净沙·

秋思》。

47.张养浩 大纲选其《山坡羊·潼关怀古》56.张可久 散曲内容主要为啸傲湖山,嘲风弄月,偶尔怀古伤今,流露对现实不满。艺术上追求工巧,注重炼字协律,风格典丽。大纲选其《醉太平》。

48.王实甫 元杂剧作家。作品多取材于封建上层社会,表现反封

建礼教内容戏剧性强,语言优美,后人曾用"花间美人"形容其语

言风格。大纲选其《端正好·长亭送别》。

49. 王 冕 其诗多写隐逸生活,诗风遒劲纵逸,自然质朴,不拘

常格。大纲选其《墨梅》1首。

50. 于 谦 诗风朴实刚劲,真切感人。大纲选其《石灰吟》1首。

51.夏完淳 其诗充满爱国激情和时代气息,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

越。语言华美,意境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大纲选其《别云间》1首。

52. 郑 燮 他的诗没有沾染当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着重抒

写真情实感,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大纲选其《题竹石》1首。

53.龚自珍 近代思想界先驱,主张革新。其诗想象奇异,文辞瑰

丽,风格多样,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实现了政论与诗的巧妙结合。

大纲选其《己亥杂诗》2首。

苏轼和李白都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是什么?

高考高频出现的诗人如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关于常见高考考到的作者的背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这两观点指出了人、物的独特性。而独特性对于诗人来讲,就是诗人的诗歌风格,它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鲜明特征。了解诗人的诗歌风格,是一件极有帮助的事,能帮助鉴赏者准确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下面列举一些古代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风格为豪迈飘逸,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飞鸟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诗圣——杜甫,他的诗歌风格为沉郁顿挫,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仙——李白,他的诗歌风格为豪迈飘逸,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飞鸟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诗魔——白居易,他的诗歌风格为通俗易通,如《草》节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佛——王维,他的诗歌风格为诗画一体,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温八叉——温庭筠,他的诗歌风格为绮丽香艳,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陆游,他的诗歌风格为悲壮爱国,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总结

一、李白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二、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三、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家三口人被评为唐宋八大家,称“三苏”,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在政治上属旧党。

豪放派词人。

四、李清照

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同上书)

五、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

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进士。

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

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

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

有三子四女。

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六、李煜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最忧郁最悲伤出色的词人。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

莲峰居士。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在位时间(961-975)。

七、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

高邮人。

北宋文学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20岁,作《浮山堰赋》。

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

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

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八、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 *** 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九、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

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

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

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

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 婉约词 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 小令 向 慢词 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词坛丛话》) 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

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

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

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

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

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

亦令我思子野不置。

”(《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十、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各个诗人写诗的特点

李白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白居易

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王维

人称"诗佛",诗歌中有佛教意味,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牧

善于咏物抒情,借花自誉,曾写过《紫薇花》,人称其为“杜紫薇”。

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苏轼

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李白 豪放飘逸

白居易 老妪能解

刘禹锡 朴素优美 寓言托物

辛弃疾 慷慨悲歌、激情飞扬

苏轼 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李清照 精秀特绝

周邦彦 精巧工丽

柳永 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李贺 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

杜牧 笔力峭健 文词清丽

王维 清幽隽永 澄净秀雅

孟浩然 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王昌龄 绪密思清 流畅通脱

高适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岑参 想象丰富 风格峭拔

陶渊明 感情真挚,朴素自然

李商隐 风格浓丽 缠绵悱恻 隐晦迷离

温庭筠 辞藻华丽 气韵清新

鲍照 感情丰沛,形象鲜明

谢灵运 清新自然恬静

韦应物 清韵秀朗 恬淡高远

元稹 色彩浓烈,铺叙曲折

陆游 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屈原 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

曹操 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 形象鲜明

王安石 立意新颖 对偶贴切

柳宗元 清深意远、疏淡峻洁

王之涣 用词朴实 造境深远

曹植 愤慨时而哀怨

阮籍 悲愤哀怨,隐晦曲折

谢朓 清新自然,意境新颖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清新刚健

陈子昂 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宋之问 讲求比兴,属对精密

张九龄 素练质朴 深远慨望

常建 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

李颀 风格豪放,慷慨悲凉

韩愈 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

李益 豪放明快

陆龟蒙 现实针对性强

张继 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张若虚 澄澈空明、清丽自然

李煜 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含意深沉

欧阳修 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晏殊 典雅华丽

秦观 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戴望舒 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艾青 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差不多了,个人觉得所谓风格只能代表诗人的一部分作品,真正的诗人行吟于一方乐土,没有固定的风格

高考古诗七大类型

杜甫的诗的风格主要有: 1. 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 *** ,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3. 炼字对仗: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后世影响: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研究这三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 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 *** 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2?。? 李白不仅七绝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3?。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4?。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这就使我们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病逝为止。? 我认为,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同时,又具有浪漫情怀和独立不拘的性格特点。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文章标签: # 风格 # 大纲 # 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