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制度的形成_高考制度的背景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看待中国的高考制度?2.江苏省高考2023最高分3.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会有高考、会考这种制度啊4.1977年高考恢复的历史背景5.高考制度为什么要改革高考制度是从1952年开始的。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1952年,
1.如何看待中国的高考制度?
2.江苏省高考2023最高分
3.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会有高考、会考这种制度啊
4.1977年高考恢复的历史背景
5.高考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高考制度是从1952年开始的。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以上数据出自学长帮邦网。
现行方案:
1、“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省级应用单位:大部分省区。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浙江。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9年起,浙江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高考方案。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自选模块60分,高考总分为810分。
如何看待中国的高考制度?
曾经有过的认真严肃的讨论,一直都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归结为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猛烈挞伐的文章非常多见。很多人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向人们阐述教育的目的,那完全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并不决定你的地位高下,也和你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更和你是否受到尊敬无关。然而,这些说法仍然无法改变那些驱使着学生拼命升学的老师和家长在心里认定了的一个“硬道理”——通过高考这条路径,人可以由社会的底层一跃而上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他原来的家庭已然生活得不错,那么为了保留这种地位,他也仍需参加高考。农民们把这形容为“小鲤鱼跳龙门”。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老奶奶问小男孩:“说,长大了是开银行还是掏大粪?!”都是这个意思。你说上大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没人反对,但是在内心,这个重要性肯定比不上跳龙门更实在。
从高考造成的全社会的紧张情形来看,社会等级观念、高低贵贱之分可能不但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却似乎越来越淡。
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只有工农兵子弟通过推荐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最贫穷的人,尤其以那些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家庭为多,那时候大学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知识教育,但是工农兵的子弟们仍然趋之若鹜,因为这是脱离艰苦的劳作成为干部的重要机会。
恢复高考后,人们开始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进步。但是学生们参加高考的目的仍然少有改变。1980年上大学的结果应该比现在更有价值,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反正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档案就要放在另外一个类别里,这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官”了。是“官”当然就得有事做,所以工作自然不用愁,社会福利也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当初的高考尽管升学率比现在低得多,但也没有达到今天这种令全社会紧张的程度。这是否意味着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对于社会等级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的高考结果应该说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惟一要素了。跳不过龙门的人还有很多办法补救,比如学校可以多收一些计划外的学生,只要家长多出一点钱就行。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反倒比过去更加紧张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分化,分化的结果是使得处于主流地位的人生活越来越优厚,而处于社会低层的人越来越切实地感到了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真正人人平等,一个贫富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可以共融、互敬的社会人文体系。贫穷的人不仅感觉到贫穷,他们已经察觉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够公平的现象。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相关的权利表达方面,区别都日益明显。
每个家长都处心积虑希望借高考来完成如此现实的目的,但事实上大学已经越来越不具备这种功用,这样的变化肯定会加重家长们内心的恐惧。这样下来,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不住事,即使上了大学,他们的素质也不会有太多提高。
这种情形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对此应当有所认识,并且要有意识地开始改造我们的社会。
唐僧:你要高考就说嘛!不说我怎么着的呢。
阿Q:只准你考大学,不准我考大学?妈妈的洋鬼子,我也要考大学。
苏轼:总有优生退档,总有好生掉线,此事古难全,但愿手留情,千里共大学。
普希金:假如你还没有高考,不要忧郁不要伤悲,高考的日子总会过去,不高考的日子终会到来。
达尔文:人不再举孝廉后,这就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孟子:天将降大学于斯人也,必先忧其父母,忙其老师,考其本人。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出考场,正如我轻轻地走进,我收不收2Q铅笔,不带走一分答卷。
李玉和:临考前喝妈一碗酒,不进大学誓不休,万一不慎失了手,还可补习写春秋。
杨子荣:穿题海,攻学院,直冒虚汗,抒豪情,寄壮志,面对书山。愿录取通知纷纷来招俺。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明天就考试,迎来长假痛快玩。
荀子:考不则已。大学,取之于中学,而胜于中学。高考,人为之,而折磨人。
余秋雨:高考是一种文化。据我考证中国高考自隋朝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参加高考的人,都得经历一场文化苦旅。每当想到这里,我和吾妻马兰便禁不住双双发出千年一叹。
刘欢:说考咱就考到了高三逃不掉,路见考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余光中:现在呵,高考是一张薄薄的答卷,我在这头,大学在那头。
亚里斯多得:吾爱吾师,吾更爱高考。
哈姆雷特:考?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昆得拉:人们一高考,上帝就发笑。
施拉普纳: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考什么那就考大学。
F4:把我挖出来,考个痛快!
白日鼠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试题难度比山高,考生心内如汤煮,监考老师把扇摇。
托尔斯泰:幸福的考生是相同的,不幸的考生各有各的不幸。
琼瑶:大学真的是好难考,好难考的哦!
痞子蔡:如果我能考700分的话,那么我会报清华,我考700分了吗?考不了,所以我没有报清华。
周星驰:为什么要高考,给一个理由先。
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另人后悔的就是高考。
鲁迅:其实世界上本没有高考,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高考。
至尊宝:曾经有一个升学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落榜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的机会,我会队她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年!
江苏省高考2023最高分
高考原意是为成绩优异又有进一步学习的人提供更深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以及教育。然而现在,变成了学生们的黑色六月。
而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并不在高考上面,而是教育制度上出现了问题。我们曾经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原则已经完全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分数决定一切,一切向成功看齐。
改革背景
从分科到招生变革
从1977年到2014年,国家高考历经多次改革。
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9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统考、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决定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来自河南延津县的刘震云,就是在1978年以河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了北京大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油田、矿区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高考改革
1994年:高考实行了“3+2”的方案,考生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历史。同时在招生方面实行了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少数自费生三种招生办法。
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会有高考、会考这种制度啊
江苏省高考2023最高分如下:
2023年江苏高考文科第一名是海安高级中学的范雯同学,总分420分。目前消息:江苏理科第一名无锡市 天一中学2人436(满分480)其中语文134,数学187,英语110,选科双A+附加5分 并列全省第一,靖江高中、苏州中学435并列第三。
江苏省高考2023年的最高分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展现了江苏省考生的优异水平和良好的教育质量。
高考制度的背景
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考试,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高考的成绩不仅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大学,还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和家庭都备受关注,努力追求更高的分数。
江苏省的教育发展
江苏省在教育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该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积极促进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这些努力使得江苏省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相对较高。
学生的努力和准备
江苏省高考2023年最高分的取得离不开每位考生的努力和准备。在备考阶段,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完善了各科目的知识点和技巧。他们还积极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和答题技巧培训,提高了应对考试的能力和信心。
教师的指导和辅导
江苏省的教师在高考备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教师们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学会有效的解题技巧。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考备考期间,家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家长们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和应对压力。
积极的学校教育
江苏省的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学校定期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学术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改革和创新
江苏省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江苏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改革和创新为学生们取得高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江苏省高考2023年最高分的意义
江苏省高考2023年的最高分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对江苏省教育发展的肯定和赞扬。它展现了江苏省教育系统的优势,也向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最高分的取得也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在未来的学习和教育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结语
江苏省高考2023年最高分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努力和准备,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以及积极的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推动。希望江苏省的高考获得更多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1977年高考恢复的历史背景
你好!归纳起来,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毕业会考作为一种以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平考试在高中阶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高中会考制度推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首先高中会考制度引导学校转变了教育观念,把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学好全部课程当作普通高中办学的重要理念。在我国,学校的办学理念受社会制约是相当普遍的。文革期间被政治冲击,学校不能以学为主,落实教育方针成了一句空话。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恢复了以学为主,但是却被高考指挥棒左右着,出现了“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急功近利思想,虽然学校和教师嘴里也经常喊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把它落到实处。推行省级会考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各省不同程度地都颁布了高中会考方案,提出了高中会考管理办法和落实措施,加之考试组织的严肃性和严格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了会考在完成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保证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在会考背景下,不论高考指挥棒怎样变化,学校都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开齐课程(包括实验考查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争让全体都学好高中课程,通过省级会考,拿到高中毕业合格证书。会考背景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理念,而且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办学行为。
其次,高中会考的推行从教育宏观管理过程上保证了国家教学计划的执行。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大,不同地域的文化水平差异大,就是在同一个省份或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区,也因为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而出现一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区别,造成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很难得到统一实施,自然不能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实施会考能够控制和改变这种状况,使一些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得到了加强,实现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从而保证了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可靠了知识基础。
第三,高中会考制度的推行从措施上缓解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高考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以来,先后经历了“6平均”模式、“3+2”模式和“3+X”模式,每一种高考模式都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带来重大影响,以至于发展到许多学校唯高考“马头”是瞻,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情况在“3+2”模式中表现最为突出。在这个时候,为了“把所有学校都办好、把全体学生都培养合格”,把高中水平教育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考试区别开来,高中会考应运而生了。实践证明,在推行“3+2”模式时,要达到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保证全面发展的目标,高中毕业会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在“3+2”模式中实行了省级会考,才纠正了由于高考指挥棒作用带来的学生偏科现象,使“考什么教什么”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得到缓解,也才有可能促使学校把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落实教学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开齐高中会考所要求的各门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引导不同层次和学能的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高中会考制度的推行和完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会考的统一组织,除了促使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外,为了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弱、高分低能等现象,近年来,高中会考工作不断改革和完善,还增加了高中会考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成功地制定出统一命题、分校实施、群体考核、指导验收的实施方案,促使学校重视实验操作教学,发展学生动手能力。随着会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还会增加语种的会考要求,覆盖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区别优质高中、特色学校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会考,防止办滥、滥办、乱办的情况发生,推进素质教育。
(二)毕业会考作为评价高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对高中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中毕业会考对高中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①会考能够引导高中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会考中的九门课程全面评价了中学教学,评价每一个学科,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论你学习优秀还是学习困难,都要经过毕业会考来检验。这样,高中教师就得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平时的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全面提高质量,至少要让每一个学生顺利地通过毕业会考。②会考能够促使各个高中设法开齐课程(包括选修考查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在“3+2”和“3+X(文理分科)”模式时,文理分科是常见的作法,学文科和学理科都只看重六门功课,六门高考科目之外的东西一概没有兴趣,此时偏科是学生的共同特点,开好六门课是学校的共同作法。这个时候,许多学校连课程都开不齐,有的连老师都没有,如生物课、地理课、音乐课、美术课、劳动技术课等。会考改变了这种现状,各个学校都得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哪怕是应付也得通过省级会考这道门槛。不然,学生毕业不了,学校无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特别是高中办学主体开放以后,什么人都可以办学,教学质量由谁来监督,这成了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会考无疑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只要会考过关,说明学生学业达到省级规定水平,教学质量容易被社会认可。这也是评判一所学校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③会考有利于引导各个高中重视实验操作课程。实验操作课是中学向来被少学校所忽视,因为它费钱费事,还收不到明显的效果,有的学校甚至连实验设备都不齐全。推选高中毕业会考并且要求考查实验操作后,各个学校就不得不重视实验操作,改变了忽视实验操作课程的现象。④会考能够克服因地域因素或师资因素造成的教学水平差异,促使不同水平的学校向着会考的统一水平看齐。这一点是不需要说明的事实。⑤会考有利于评价高中教师的工作绩效。毕业会考中各学科的考试内容与要求,严格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注重考核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核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原则命题与考试,必定能够准确评价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够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这比平常学校自己命题考试评价教师的信度要好不知多少倍。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不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把会考情况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三)毕业会考与高中课程计划的相关性
会考与高中课程计划始终呈正相关性。就是说,会考对高中课程计划的实施始终起积极的作用,会考搞得好,组织严密,高中课程计划的实施就能得到有力保障,收到实效。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①统一了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要求;②保证了高中课程门类的落实;③保证了课堂教学过程的落实;④指导教师落实课程计划时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目前会考的课程门类来看,高中课程中的九门必修课都在会考之列,不论学校的办学能力怎样,都在努力保证通过省级会考,至少在努力提高省级会考合格率,这样,国家教学计划课程的落实就有了保障。从各省今后会考改革的方向看,会考正在向着科学合理评价中学教学的方向发展,必将对高中课程计划产生巨大影响。湖北省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要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该省的高中会考要点说明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近期: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单科设置的考试,其中外语语种要依教学状况适时增加;理化生综合,史地政综合或者理化综合、政史综合和生物地理综合,主要是对各种基本知识、能力的检测,但涉及各科难度应低于原来的分科设考,原则上不设置跨学科的综合题,总题量也大幅度减少,与之同时,对艺术特长的高中史地政综合,单独命题,可增减一些内容,如增一些审美内容,减一些地理方面的内容;理化生综合课则降低难度。体育专业见长的学校理化生综合侧重生物、力学等方面,史地政适当降低难度。体育考试要加强,但考试方式要改革,允许考生选择一个项目考试,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如三级或接近三级运动水平)即可。球类项目由县(区)会考部门组织或学校实施,逐步规范。考查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劳技、信息技术、艺术类任选其中4项,合格即可。社会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比如做义务工的记录。考试科目为A、B、C、D四个等第。考查科目为合格与不合格。
“远期:增设高中常识考试,涵盖所有必修、选修课程,题量较大、难度较低,减一门综合课(学生任选)。对不同学校不同的考生群体分成若干会考科目组(暂略),同规格不同模式,学生自选。进一步加强体育测试和考查科目的管理,班主任老师对考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结构和潜力要有比较详细的评价。信息技术成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也可开考,学生自愿参加。如人口、环境、法律、生态等选修课的开考。考试评分实行结构分。反馈学生时实行合格制和优秀高中毕业生制。对某一科为全省前列的适当加权,对高中毕业合格产生效用。语文、数学、外语必须在C等以上。选修课考试合格亦可加权。考试总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即为合格,允许有的课程不及格,不及格的分数也可按标准增加权数(从略),学生可不止一次参加考试,以考试的最高成绩计入总成绩。 ”
由此可见,会考对高中课程的计划的实施之间的相关性了。
(四)毕业会考与3+X高考的相关性
高中毕业会考是由各个省组织的对学生高中课程毕业水平的检测,它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性质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高中阶段学习的完成情况,后者着重于大学阶段学习潜力的表现情况,两者的着眼点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会考与高考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什么相关性的。正因为这样,有不少人没有上过正式高中,更没有参加过什么高中毕业会考,由于他的学能(有人也叫学力)水平达到或超过了高中毕业程度,他们参加高考也顺利地被大学录取。 从近几年的实际看,有不少会考没有通过的学生参加高考选拔考试也能同样实现他们的大学梦。但是,毕竟会考与高考都是对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检测,不论达到高中学习水平的途径有多少条,高中阶段的学校学习都是其中最主要也是实现人数最多的一条,因此对高中学生来说,会考与高考的相关性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高考科目设置不够完善的时候,这种相关性尢显重要。比如“3+2”模式,因其科目设置少,就容易造成学习高分低能和偏科现象,那时实行会考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当高考改革达到能够科学合理地检测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时,因高考科目设置的科学合理性,比如“3+X”,它能够在检测选拔的同时,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作出恰当评判,此时会考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因此,从目前高考改革的现状看,毕业会考与“3+X”高考的相关性并不是十分密切。大概从下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分工和影响:①会考能够促进高中教学切实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踏入新一级学校深造和研修打好学业基础;②会考能够促使高中教学按大纲要求设法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踏入新一级学校深造和研修打好素质基础;③虽然达到高中水平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像这样有目的、大规模的提高民族文化水平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的方式,还是较为少见。从这些角度看,会考与“3+X”高考还是有其一定的相关性的。
现在有不少人怀疑:高中毕业会考到底要不要存在?高中毕业会考权到底要不要下放?我认为,高中毕业会考在高考制度改革进程中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高考考试不够完善时期,当然,随着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会考到底要不要存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目前来讲,毕业会考制度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高中教学规模还在迅速扩大之中,师资问题、办学水平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等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东西来引导,来统一,否则,就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降低办学标准,使高中教育整体水平下降。至于高中毕业会考权在哪一级,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过去和现在在实施高中毕业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恰当或者不完善的方面,比如,在毕业会考中示范或重点高中怎么办,特色学校怎么办,实行高中毕业会考而不去考虑优质高中、特色高中的情况却硬要实行统考,其结果只能是招致不满,甚至出现“把快的闷死,把慢的挣死”的现象。比如宝鸡中学,高考中大专以上达线率在99%以上,有时达到100%;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上达线率在91%-94%之间,重点院校达线率点全体毕业生人数的80%左右。参加陕西省毕业会考,有的学科优秀率高达97%,合格率就更不用说了。像这样的学校,你硬要让它参加会考,它只能有意见了,当然也就不认真对待了。由此,我建议,高中毕业会考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不断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起到既能弥补高考选拔考试带来的不足,又能统一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一条是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将来要么权力下放到地市,给优质高中以豁免权,给特色高中以针对性会考,让各类学校都得到充分发展,越办越好,要么就干脆取消,把权力交给办学主体--普通高中自己,让它们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统一水准,自强发展。
高考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一九七七年八月四日至八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八月六日下午,会议讨论的重点转移到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在此之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
教育部将方案送出上报中央。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反对,纷纷揭露这种办法的弊病,并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推迟当年招生时间。这些意见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报告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
扩展资料
意义: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1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41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一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的背景下,现在的高考制度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二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适宜我们选拨人才;
三是现有的高考制度选拨人才,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公平;
四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强制要求,使我们的学科之间失去平衡,出现了“冷宫”,重要的是不利于发展技术型和学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