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干谒诗歌,高考诗歌讲解视频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李白的身世及与其身世相关的诗句2.李白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歌?李白生平简介3.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4.求古诗词里带张字或者霖字的诗词歌赋什么都可以。最好有点出处,不要是现代人仿写的古风句子5.为什么古代诗人大多出自南方,而不是东北?1. 求07年湖南卷文言文翻译 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像有若回答密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办法。君主听取言论时,一味欣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行动时,一味赞赏远离实际的作风。所

1.李白的身世及与其身世相关的诗句

2.李白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歌?李白生平简介

3.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

4.求古诗词里带张字或者霖字的诗词歌赋什么都可以。最好有点出处,不要是现代人仿写的古风句子

5.为什么古代诗人大多出自南方,而不是东北?

高考干谒诗歌,高考诗歌讲解视频

1. 求07年湖南卷文言文翻译

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像有若回答密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办法。君主听取言论时,一味欣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行动时,一味赞赏远离实际的作风。所以臣子和民众讲起话来,就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章的解说反映在“说一”中田鸿回答楚王一段。所以有墨子用木头做茸巧而无用,讴癸用唱歌鼓舞修筑武宫的故事。药酒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只有明君圣主才能理解的。

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有若说:“从前舜弹奏着五弦琴,歌唱着《南风》诗,天下就太平了。现在单父这么个小地方,治理起来却要发愁,那么治理天下该怎么办呢?所以有了办法来统治国家,就是安闲地坐在朝廷里,脸上有少女般红润的气色,对治理国家也没有什么妨害;没有办法去统治国家,身体即便又累又瘦,也还是没有什么好处。”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自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么?”田坞说:“过去秦国君主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叫晋国为他女儿准备好装饰,衣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媵妾,却看不起秦君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妄,不能说是善于嫁女。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道术,阐明圣人言论,希望广泛地告知人们。如果修饰文辞的话,他就担心人们会留意于文采而忘了它的内在价值,从而造成因为文辞而损害实用的恶果。这和楚人卖宝珠、秦君嫁女儿是同一类型的事,所以墨子的话很多,但不动听。”

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只飞聋,经过三年才制成,飞了一天就坏了。弟子说:“先生手艺真巧,竟能达到让木鸢高飞的境界。”墨子说:“我比不上制造车的人手艺高超。他们用细小的木头,不费一天功夫,就能牵引三十石的重量,走很远的路,出很大的力,并且可以用很多年。现在我做了木鸢,三年做成,才飞了一天就坏了。”惠子听到后说:“墨子真精明——他知道做车较是精明的,做木聋是笨拙的。”

宋王和齐国作对时,专为习武修建宫殿。讴癸唱起歌来,走路的人停下来观看,建筑的人不感到疲劳。宋王听说后,召见讴癸并加以赏赐。讴癸回答说:“我老师射稽的歌,唱得比我还好。”宋王召来射稽让他唱歌,但走路的人还不停地走,建筑的人也感到疲倦。宋王说:“走路的人还不停地走,建筑的人也感到疲劳,射稽唱得不如你好,这是为什么?”讴癸回答说:“大王可以检查一下我们两人的功效。”讴癸唱歌时建筑的人只筑了四板,射稽唱歌时却筑了八板;再检查墙的坚固程度,讴癸唱歌时筑的墙能打进去五寸,射稽唱歌时筑的墙只能打进去两寸。

良药苦口,但聪明人却要努力喝下去,这是因为他知道喝下去后能使自己疾病痊愈。忠言逆耳,但明智君主愿意听取,这是因为他知道由此可以获得成功。

2. 2013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版)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惬意qiè 静谧bì 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ěB.乘势chng 戏谑xuè 可塑性suò 跬步千里kuǐC.佳肴yáo 苋菜xiàn 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扮靓 商贾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B.辐员 魁梧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C.联袂 眈误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D.寒暄 遴选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B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

3. 09年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语文卷

答 案

1-5 CDBCA 6?8 BBD 9-11 ACC

12.①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②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③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13.引用重耵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14.①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②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15.⑴ 推此志也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⑵ ①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②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16.(“许多人”看“云”后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庄肃的样子

17.让云物的美丽景象陶冶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

18.①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

②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19.主要特点:素朴、单纯、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20.赏析提示

(1)根据题意,须紧扣“看”字,赏析文章主题的责达。要求意思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300字左右。

(2)既可作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方面或特点作具体深入的赏析。

赏析要点如下:

①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人们看云的不同结果比照叙述,寄望人们从“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意义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

A.提纲挈领的概括式赏析:“看”一字是全文的主脉,通过看云、看地方的人事、看卢先生的云物的摄影,在比熙中“深思”自然与艺术之“云”的现实教育意义,进而“向远景凝眸”,“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将文章主题逐渐“看”出,眼中之景之物之事与心中之思之虑之望相间相融,臻于一体。

B.以点带面的对比式赏析:

a.从“许多人”看云的实用和自利(“得到一点晴雨知识”“把一个颈脖昂酸”而“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与艺术家看云的感兴和热情(“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b.从看到“云”的美丽景象与看到“人事”的庸俗(“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糊口混日子了事”)的比照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C.从“向远景凝眸”与“只顾艰前”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七、写作(60分)21.作文例文略

4. 2011年湖南高考语文翻译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生之文,深叹其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艺术,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言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言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新1版) [注]①浼(méi):玷污。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是怪异奇特,独自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但是朱熹(考亭先生)曾经批评他诗文的俗气,认为他的《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就是这种情况,(他)不正是借此来急切的谋求仕进,志在财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现在天下文人很多,身处偏僻乡野,却(试图)在高官权贵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并且早晨写篇文章,傍晚时候就刊印出来,经常结集成鸿篇巨制,在拜谒达官贵人,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不错,也显得很俗。

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出世俗之人。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远远的继承古圣绝学,圣人流传下来的风尚不曾远离,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诗书,蒙受教化,信奉儒学,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很精通。

平日看重名节,行止(行,做事;藏,隐退)谨慎。看待社会的功名利禄就好像将要玷污了他。

心有感触愤懑填塞其中,就事而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思想),大多是被世人耻笑为不合时宜的。韩愈曾说:“他人取笑我,我心中把它当做一种喜悦。”

人们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取笑,仍然还算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领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韩愈之类)更超出一层了吗!即使这样,假如韩愈处在当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应当像严先生这样不合时宜,一定不至于写出《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这样的诗文,而被名儒大家所嘲笑。严先生的文章,我所见到的只有几十篇,论理叙事,语言明快晓畅而思想严峻犀利,一个恭谨温顺的读书人却能以文笔,其文章言辞的精巧犀利可见一斑。

但我认为,文辞的精巧,现在世上那些不免于俗气的文人,也有的能做到这一点;严先生之所以卓尔不群而超出一般的俗人,是在于他文章的命意立论,被世俗之人所共同讥笑为不合时宜。世人都讥笑他不合时宜,只我不这样认为,且(对他)欣赏感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了啊! 说明:此次湖南的文言文阅读考的是"序"这种文体,属于文言散文,相较于传记文要难,但这也是湖南卷历来的风格。

不同于其他省份,湖南从自主命题以来,传记文考的很少,取而代之的是评论性文章和文言散文。《严祺先文集序》虽然只有510多字,但因为是文集之序,且议论性强,故并不易读,但好在题目不难。

这也湖南卷文言文的风格之一,通常给出的文章难懂,但相关的题目则不难。题型较去年有变化,选择题从4个减为3个,翻译题不变,仍为三个,增加一道简答题,客观题的减少,主观题的增加,可以看出湖南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

分值也从22分增加到23分。加上后面的文言选做题,明显可以看出湖南卷对古文的考查又加大加难的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简介归庄,字玄恭,江苏昆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其曾祖父即为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归庄与顾炎武同乡齐名,17岁时与之一同参加复社,并与之共谋抗清。两人志同道合,友情深挚,时有“归奇顾怪”之称。

归庄的诗文,以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之作为主体。其诗或质朴明畅、直抒胸臆,如《古意十二首》、《卜居十四首》等;或工整绵丽,如《落花诗十二章》等,被吴伟业评为:“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

宋琬评归庄:“以磊落崎嵚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其散文亦酣畅雄恣,感情浓冽,颇受好评。

5. 2011高考新课标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浙江卷语文文言文翻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全国新课标卷)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辽宁卷)

参考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李白的身世及与其身世相关的诗句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歌?李白生平简介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du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du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du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zhuanzhi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du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作者: 颦眉yue)

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

靠普的一说: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还有传说的一说:传世的大概有3000多首`李白是多产的诗人。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另说见后)。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求古诗词里带张字或者霖字的诗词歌赋什么都可以。最好有点出处,不要是现代人仿写的古风句子

1.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1.宋代描写市井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译文: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代:王禹偁)

译文: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译文: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 有约》(宋代:赵师秀)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译文: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8、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

译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10、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秋与》(宋代:苏轼)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代:范成大)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译文: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1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1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

译文: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者》(宋代:梅尧臣)

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2.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绝非一个伪道学。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

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又高度集权专制。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压抑着他们的精神。尽管理学影响着他们行为,但宋代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矛盾,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我们当前正在极力打造“品质生活”,这是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试看今日官场中人,即便是文化圈内人,也少了文化气息,多少人背负沉重的肉身,沦为物质的奴隶,得意轻狂、失意颓丧,少有君子坦荡磊落之气,这真是一个时代的缺憾,是精神与心灵的哀伤。“品质生活”所强调的,除了物质生活丰富之外,更强调提升文化层次,充盈文化精神,培养情趣。

3.谈谈宋代文人对人生诗意消遣的“雅玩”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

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宋代园林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

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宋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但当时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4.1.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

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生活.作为哲学范畴的日常生活,是指与人类本能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节俗交际等层面的生活.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层面,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促使文学艺术创作者感悟、加工、表达,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呈现生命本体的需求.就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庶族地主阶级进入主流社会并对社会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常生活艺术化:游宴生活的兴起,歌舞表演成为宴饮生活的重要内容,歌妓“要索新词”,词人填词应歌成为文人宴饮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文学创作活动与宴饮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呈现出高度互渗的现象.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互渗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日常生活的饮食行为中渗透,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交际行为、日常情感和节日活动渗透.这一互渗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宴饮文学、礼俗文学、抒情文学和节日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活动也成为了宴饮文化、礼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人生活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交际、节日庆典和男欢女爱等行为的模式化,文学创作活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言情、过节、饮酒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人词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加以考察,词的功能、抒情功能、社交功能都是词与日常生活高度互渗的结果;词在体制上、风格上的特点、词的发展演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歌舞佐酒和填词听歌为唐宋词兴盛的渊薮,文人的歌妓情结和歌妓对文人的谢娘心曲是花间范式确立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词与文人的宴饮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互渗,使得唐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词为艳科”的本色,并使得词在体制上表现出音乐性的特点.就宋代而言,由于官吏选拔任用制度造成了官员的频繁转徙,从而形成了羁旅生活.羁旅词的创作远离了酒筵歌席,歌妓舞姬,所以被漂洗了秾艳的脂粉气,表现出悲情雅化的特点.由于唐宋社会文化特定的氛围,词被用于搭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桥梁.大量的寿词和干谒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表现出喜庆、阿谀、千篇一律的特点.总之,从日常生活入手来研究文学现象,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文学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学研究领域还是一次尝试,期待为文学文化学研究带来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

5.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啊恩.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亲们帮帮忙~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据说,金主就是因为看了这首词,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动了南下入侵的贪念.。

为什么古代诗人大多出自南方,而不是东北?

吊岳飞诗 胡铨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百姓颦眉亦可怜!

浣溪沙 敦煌曲子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行路难 李白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感枫五首 李贺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筹笔驿 李商隐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念奴娇 黄庭坚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吹笛,有名酒酌之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昔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凌乱,为谁偏照醽律?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庆清朝慢 李清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殢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浪淘沙 晏几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翠幕绮筵张,淑景难忘。

阳关声巧绕雕梁。

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

晓枕梦高唐,略话衷肠。

小山池院竹风凉。

明夜月圆帘四卷,今夜思量。

虞美人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法曲献仙音 姜夔

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即昔之教访使舍。高斋下瞰湖山

,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

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

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李白《白头吟》

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李贺《春归昌谷》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唐玄宗《好时光》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洒尽未能去。——晁补之《摸鱼儿》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李清照《庆清朝慢》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苏轼《满庭芳》

翠幕绮筵张,淑景难忘。——晏几道《浪淘沙》

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陈人杰《泌园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陈与义《虞美人》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刘克庄《贺新郎》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史袓达《三姝媚》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买花

内容: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题目:咏史

内容: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题目:咏史

内容: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年代:南北朝

作者:

题目:代出自蓟北门行

内容: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年代:南北朝

作者:

题目:代东武吟

内容: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年代:南北朝

作者:范云

题目:赠张徐州谡

内容: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唐李白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入声

危檐仍空阶,十日滴不歇。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没。吴王荒金尊,越妾挟玉瑟。当时虽愁霖,亦若惜落月。

许浑 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

碧油红旆想青衿,积雪窗前尽日吟。巢鹤去时云树老,卧龙归处石潭深。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宾御莫辞岩下醉,武丁高枕待为霖。

李山甫 早春微雨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方干 寄灵武胡常侍

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自从忠谠承天眷,更用文篇续国风。最是何人感恩德,谢敷星下钓渔翁。

郑谷 谷初忝谏垣今宪长薛公方在西阁知奖隆异以四韵代述荣感

旧诗常得在高吟,不奈公心爱苦心。道自琐闱言下振,恩从仙殿对回深。流年渐觉霜欺鬓,至药能教土化金。自拂青萍知有地,斋诚旦夕望为霖。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尧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绿醽。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权德舆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青光照目青门曙,玉勒雕戈拥驺驭。东方连帅南阳公,文武吉甫如古风。独奉新恩来谒帝,感深更见新诗丽。共看三接欲为霖,却念百城同望岁。双旌去去恋储胥,归路莺花伴隼旟。今日汉庭求上略,留侯自有一编书。

沈亚之 山出云

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盖小辞山早,根轻触石新。飘扬经绿野,明丽照青春。拂树疑舒叶,临江似结鳞。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看助为霖去,恩沾雨露均。

张复 山出云(元和元年试)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凌空还似翼,映润欲成鳞。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邓倚 春云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刘得仁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

帝里馀新第,朱门面碧岑。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

青琐留才子,春池静禁林。自矜仙岛胜,宛在掖垣深。引派彤庭里,含虚玉砌阴。涨来知圣泽,清处见天心。兰气飘红岸,文星动碧浔。凤栖长近日,虬卧欲为霖。席宠虽高位,流谦乃素襟。焚香春漏尽,假寐晓莺吟。丹地宜清泚,朝阳复照临。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为怜风水外,落羽此漂沉。

欧阳詹 益昌行

驱马至益昌,倍惊风俗和。耕夫陇上谣,负者途中歌。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人烟遍馀田,时稼无闲坡。问业一何修,太守德化加。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爱人甚爱身,治郡如治家。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乃知良二千,德足为国华。今时固精求,汉帝非徒嗟。四海有青春,众植伫扬葩。期当作说霖,天下同滂沱。

李白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

沧溟深绝阔,西岸郭东门。戈者罗夷鸟,桴人思峤猿。威棱高腊冽,煦育极春温。陂淀封疆内,蒹葭壁垒根。摇鞞边地脉,愁箭虎狼魂。水县卖纱市,盐田煮海村。枝条分御叶,家世食唐恩。武可纵横讲,功从战。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非是泥池物,方因雷雨尊。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叶蕃。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徐夤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天外倚来秋水刃,海心飞上白龙绡。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喷石似烟轻漠漠,溅崖如雨冷潇潇。水中蚕绪缠苍壁,日里虹精挂绛霄。寒漱绿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急恐划分青嶂骨,久应绷裂翠微腰。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林际猿猱偏得饭,岸边乌鹊拟为桥。赤城未到诗先寄,庐阜曾游梦已遥。数夜积霖声更远,郡楼欹枕听良宵。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时逃难在宿松山作。萧士赟云下八首伪)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梁园趋戟节,海草几枯春。风水难遭便,差池未振鳞。姓名犹语及,门馆阻何因。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吟看青岛处,朝退赤墀晨。根爱杉栽活,枝怜雪霰新。缀篇嗟调逸,不和揣才贫。早晚还霖雨,滂沱洗月轮。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数行望外札,绝句握中珍。是日荣游汴,当时怯往陈。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岳整五千仞,云惟一片身。故山离未死,秋水宿经旬。下第能无恧,高科恐有神。罢耕田料废,省钓岸应榛。慷慨知音在,谁能泪堕巾。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元稹 桐花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安问宫徵角,先辨雅郑*。宫弦春以君,君若春日临。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羽以类万物,祆物神不歆。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駸駸。君若欲败度,中有式如金。君闻薰风操,志气在愔愔。中有阜财语,勿受来献賝。北里当绝听,祸莫大于*。南风苟不竞,无往遗之擒。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

徐铉 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谢傅功成德望全,鸾台初下正萧然。抟风乍息三千里,感旧重怀四十年。西掖新官同贾马,南朝兴运似开天。文辞职业分工拙,流辈班资让后先。每愧陋容劳刻画,长惭顽石费雕镌。晨趋纶掖吟春永,夕会精庐待月圆。立马有时同草诏,联镳几处共成篇。闲歌柳叶翻新曲,醉咏桃花促绮筵。少壮况逢时世好,经过宁虑岁华迁。云龙得路须腾跃,社栎非材合弃捐。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已知瑕玷劳磨莹,又得官司重接连。听漏分宵趋建礼,从游同召赴甘泉。云开阊阖分台殿,风过华林度管弦。行止不离宫仗影,衣裾尝惹御炉烟。师资稷契论中礼,依止山公典小铨。多谢天波垂赤管,敢教晨景过华砖。翾飞附骥方经远,巨楫垂风遂济川。玉烛调时钧轴正,台阶平处德星悬。岩廊礼绝威容肃,布素情深友好偏。长拟营巢安大厦,忽惊操钺领中权。吴门日丽龙衔节,京口沙晴鹢画船。盖代名高方赫赫,恋恩心切更乾乾。袁安辞气忠仍恳,吴汉精诚直且专。却许丘明师纪传,更容疏广奉周旋。朱门自得施行马,厚禄何妨食万钱。密疏尚应劳献替,清谈唯见论空玄。东山妓乐供闲步,北牖风凉足晏眠。玄武湖边林隐见,五城桥下棹洄沿。曾移苑树开红药,新凿家池种白莲。不遣前驺妨野逸,别寻逋客互招延。棋枰寂静陈虚阁,诗笔沉吟劈彩笺。往事偶来春梦里,闲愁因动落花前。青云旧侣嗟谁在,白首亲情倍见怜。尽日凝思殊怅望,一章追叙信精研。韶颜莫与年争竞,世虑须凭道节宣。幸喜书生为将相,定由阴德致神仙。羊公剩有登临兴,尚子都无嫁娶牵。退象天山镇浮竞,起为霖雨润原田。从容自保君臣契,何必扁舟始是贤。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微生参最灵,天与意绪拙。人皆机巧求,百径无一达。家为唐臣来,奕世唯稷卨。只垂青白风,凛凛自贻厥。犹残赐书在,编简苦断绝。其间忠孝字,万古光不灭。孱孙诚瞢昧,有志常搰搰。敢云嗣良弓,但欲终守节。喧哗不入耳,谗佞不挂舌。仰咏尧舜言,俯遵周孔辙。所贪既仁义,岂暇理生活。纵有旧田园,抛来亦芜没。因之成否塞,十载真契阔。冻骭一襜褕,饥肠少糠籺。甘心付天壤,委分任回斡。笠泽卧孤云,桐江钓明月。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酒帜风外頫,茶枪露中撷。歌谣非大雅,捃摭为小说。上可补熏茎,傍堪跐芽蘖。方当卖罾罩,尽以易纸札。踪迹尚吴门,梦魂先魏阙。寻闻天子诏,赫怒诛叛卒。宵旰悯烝黎,谟明问征伐。王师虽继下,贼垒未即拔。此时淮海波,半是生人血。霜戈驱少壮,败屋弃羸耋。践蹋比尘埃,焚烧同稿秸。吾皇自神圣,执事皆间杰。射策亦何为,春卿遂聊辍。伊余将贡技,未有耻可刷。却问渔樵津,重耕烟雨墢。诸侯急兵食,冗剩方翦截。不可抱词章,巡门事干谒。归来阖蓬楗,壁立空竖褐。暖手抱孤烟,披书向残雪。幽忧和愤懑,忽愁自惊蹶。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念此令人悲,翕然生内热。加之被皲瘃,况复久藜粝。既为霜露侵,一卧增百疾。筋骸将束缚,腠理如箠挞。初谓抵狂貙,又如当毒蝎。江南多事鬼,巫觋连瓯粤。可口是妖讹,恣情专赏罚。良医只备位,药肆或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诃咄。椒兰任芳苾,精粣从罗列。盏斝既屡倾,钱刀亦随爇。兼之渎财贿,不止行盗窃。天地如有知,微妖岂逃杀。其时心力愤,益使气息辍。永夜更呻吟,空床但皮骨。君来赞贤牧,野鹤聊簪笏。谓我同光尘,心中有溟渤。轮蹄相压至,问遗无虚月。首到春鸿濛,犹残病根茇。看花虽眼晕,见酒忘肺渴。隐几还自怡,蓬卢亦争喝。抽毫更唱和,剑戟相磨戛。何大不包罗,何微不挑刮。今来值霖雨,昼夜无暂歇。杂若碎渊沦,高如破轇轕。何劳鼍吼岸,讵要鹳鸣垤。只意江海翻,更愁山岳裂。初惊蚩尤阵,虎豹争搏啮。又疑伍胥涛,蛟蜃相蹙拶。千家濛瀑练,忽似好披拂。万瓦垂玉绳,如堪取萦结。况余居低下,本是蛙蚓窟。迩来增号呼,得以恣唐突。先夸屋舍好,又恃头角凸。厚地虽直方,身能遍穿穴。常参庄辩里,亦造扬玄末。偃仰纵无机,形容且相忽。低头增叹诧,到口复嗢咽。沮洳渍琴书,莓苔染巾袜。解衣换仓粟,秕稗犹未脱。饥鸟屡窥临,泥僮苦舂。或闻秋稼穑,大半沈澎汃。耕父蠹齐民,农夫思旱魃。吾观天之意,未必洪水割。且要虐飞龙,又图滋跛鳖。三吴明太守,左右皆儒哲。有力即扶危,怀仁过救暍。鹿门皮夫子,气调真俊逸。截海上云鹰,横空下霜鹘。文坛如命将,可以持玉钺。不独扆羲轩,便当城老佛。顾余为山者,所得才篑撮。譬如饰箭材,尚欠镞与筈。闲将歈儿唱,强倚帝子瑟。幸得远潇湘,不然嗤贾屈。开缄窥宝肆,玑贝光比栉。朗咏冲乐悬,陶匏响铿擖。古来愁霖赋,不是不清越。非君顿挫才,沴气难摧折。驰情扣虚寂,力尽无所掇。不足谢徽音,只令凋鬓发。

张继先 望江南*忆江南

西源好,岩馆凿松厓。五斗洞前斟玉斝,半酣窗外抚金杯。无累自悠哉。青翠色,玉竹自新栽。风到莫来摇老木,雨霖时复洗圆苔。如此恼诗才。

王庭珪 蝶恋花

桂树新生都几许。兄弟骑龙,双入蟾宫去。一日两枝同折处。姮娥拍手都分与。杨柳江头春色暮。白马青衫,两郡文章主。只恐远方难久住。高宗梦觉思霖雨。

吴文英 水龙吟

望春楼外沧波,旧年照眼青铜镜。炼成宝月,飞来天上,银河流影。绀玉钩帘处,横犀尘、天香分鼎。记殷云殿锁,裁花翦露,曲江畔、春风劲。槐省。红尘昼静,午朝回、吟生晚兴。春霖绣笔,莺边清晓,金狨旋整。阆苑芝仙貌,生绡对、绿窗深景。弄琼英数点,宫梅信早,占年光永。

吴文英 瑞龙吟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棱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钟辰翁 齐天乐

南墙槐竹风摇翠。欢声为谁吹起。水秀龟神,松清鹤健,人在蓬壶深处。金猊喷雾。睹鬓雪青归,脸霞红驻。一点寿星,分明光照梅花树。三年冰蘖清苦。这长生富贵,天应分付。经阅黄庭,鼎烹丹井,心事澹然如水。东山霖雨。正出洗太虚,未容别墅。紫诏飞来,玉堂锵步武。

邵桂子 百字令*念奴娇

三年幕画,是小试相业,桐阴相谱。协暂拥容心似佛,春在螺山螺浦。白玉无瑕,黄扉倚重,一府中流柱。箫然锦满,扁舟明日归去。此去南北才名,看青云隐驾,玉阶徐步。共说荆州老长史,宰相须还他做。沙路星明,甘棠人远,无计攀辕住。薰香三祝,苍生正望霖雨。

曾惇 水龙吟

去年看月诗成,援毫曾寄鄞江守。流传乐府,惭非宾客,竹枝杨柳。今岁江楼,载勤歌扇,青蛾应奏。况铃斋初驻,凉生燕寝,有香雾凝清昼。遥想十洲三岛,对冰轮、寒光依旧。主人来自,清都碧落,天香满袖。寄语嫦娥,剩留清照,时为公寿。恐明光诏下,翩然归去,试为霖手。

1、先秦两汉时期

教育轴线显然位于黄河中下游。 该地区的教育名人占统计总数的89%。 其中,山东和河南以其教育而闻名,占总数的50%。 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只有三个人。 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家庭,如孔,孟,隋和莫,以及他们的私立学校都住在北方。?

例如,孔子主要在鲁和他的旅行中教授黄河流域的陈,曹,宋,郑,蔡等国。 墨子是在宋代,他经营私立学校等。 在汉代,董仲舒等学者提倡儒家思想达到“排他性”的地位。?

作为儒家经典的主流,现代中国研究代表董仲舒,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马戎和郑玄都是北方人。 邢泰雪与京都长安的吴静博士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北方的教育轴心。

2、隋唐时期。

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和江苏教育专家此时大大增加,约有位教育名人。 江浙一带有15人占24%,整个长江流域增加到19%,珠江流域有30人。 与以往相比,教育名人的分布不同,分布在12个省,自治区,黄河,长江和珠江。

虽然黄河流域的教育优势已经减弱,但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这与隋唐领土的扩张和大面积经济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

3、宋金时期。?

初步的统计教育名人有86人,以长江为界,从北到南恰好有43人。 在前一个时期的基础上,北方历史悠久,处于平衡状态。 南宋建于江南,北方战争频繁,各方财政资源受到破坏。 这已经发生了变化,教育与南北之间的平衡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蓬勃发展的科学教育表现最为明显。 四派代表的地理分布只是北方和南方。 周学轩(湖南)代表,朱雪(福建)代表,罗雪(洛阳)代表。 学术代表张在(陕西)。

4、元明时期。

教育界名人76人,北部16人,南部21%,南部60人,占79%。 南方的优势已经建立。 这一时期的教育轴线已经转移到长江以南。 在元代,北方人才从南方枯萎,南方由于地处偏僻,限制有限而繁荣昌盛。?

如著名的苏蜀教学方法,明代王守仁,王朔和李炜出现在反传统的外表,以及利玛窦为代表的浙西浙江风格,以及徐光启,李等众多知识分子。顾炎武,黄宗羲等科学,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来自南方。

5、清朝时期。

初步统计73人,其中北方10人,南方人占14%,南部63人,占86%,教育轴的情况在南方较为突出。 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如王夫之(湖南),戴震(安徽),龚自珍(浙江),林则徐(福建),威远(湖南)和香港(广东)、长江流域及其南部,南方教育的绝对优势得以确立。

扩展资料:

古诗词发表流传的方法:

1、歌谣传唱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某先民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就是“发表”一首诗。大家觉得表达了心中的情感,于是辗转传唱。

周王朝派出的采诗官到民间搜集歌谣,就把这首歌辑录了下来。到秦代,正式成立“乐府”机构,汉承秦制,并把乐府配乐称之为“歌诗”,因此流传了下来。

2、卿士献诗

士大夫对艰危时事极端忧虑,出于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于是写成诗向最高统治者进献,以引起注意,如《大雅》、《小雅》中的诗歌。当然也有人歌功颂德,统治者认为可以用来示后人,也就留了下来。

3、墙壁题诗

诗人兴之所至,援笔疾书于墙壁,诗于是被广为传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等。

4、寄赠即诗

亲友将远行,涛人设宴饯行,临别赠诗寄情。如曹植《赠白马王彪》、崔颢《赠王威古》、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

5、示才呈诗

诗人干谒求仕,向当权者呈上诗作,显露自己的才华,渴望被重用。如孟浩然《送丁大风进士赴举呈张九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希望政治抱负得以施展,但苦于“欲济无舟楫”,所以先后呈上两首诗以求得到张丞相的援引。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李白《玉真公主馆苦雨》等都有这种目的。

6、即席赋诗

诗人落拓使气,稍作思索,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仿若天成,令在场的人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感,如曹植的《七步诗》、王勃的《滕王阁诗》,郑谷的《席上赠歌者》等。据闻孟浩然在皇帝面前口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曾使皇帝恼怒,孟浩然也因此与仕途无缘。

7、题画之诗

诗人在绘画作品上题诗,画旁有诗,诗旁有画,诗画相映相趣,是以画以诗名,诗以画传。如黄庭坚的《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苏轼的《书王主薄所画折技》、杨万里的《题刘高士看云图》等。

8、分题赋诗

古人聚会,分得什么题目,就以规定的题目写一首诗,即所谓的“赋得”。韦应物在一次聚会上分得了“暮雨”,于是写了《赋得暮雨送李曹》。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还有“分韵赋诗”,例如若抽得“咸”韵,就一定以此为韵脚写诗,才符合规则。

9、朝官应酬

杜甫、岑参、王维都写过同题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写了《早朝大明宫》,记述自己见皇帝李亨一事,得意之余便以此示同列,同列不得不敷衍应酬。

此类诗大多歌功颂德,委蛇恭维,虚情假意,不过用典繁丽,对仗工稳,声律和谐,艺术形式颇有可取之处,这正好为官僚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文字游戏。宋初杨亿等十几人的《西昆酬唱集》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0、唱和之诗

虽然说也可算作应酬诗,但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如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11、应命作诗

如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圣制,天子所作的诗。应制,应天子之命作诗。又如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赏牡丹,特命李白制作新曲,李白就写了《清平乐三首》。

12、书信之作

书信的内容用诗体去表达,这种古典的浪漫于今恐怕已经成了绝唱,但古人却是常事。如王维《同崔傅答贤弟》,陈子昂《答洛阳主人》。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抒情委婉,态度不亢不卑;

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问的却是自己“高考”考得怎么样,比喻别致;自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百度百科-古诗词

文章标签: # 李清照 # 一个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