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浙江高考语文试题2023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2.2020年高考作文是什么?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
1.2011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
2.2020年高考作文是什么?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场(chǎng)。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A项“侥幸/角色”,C项“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D项“干涸/曲高和寡”,B项“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
思路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
考点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名不副实:指空有虚名。近义词徒有虚名。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
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熟语的选用,是否能替换要多角度辨析: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熟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介词(如C项“在……中”)等等
2011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
2018年浙江高考考了,好像以前也有一个,我没找到是哪一个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2018年高考浙江卷)。
送王昌龄 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 案 19.(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反思:这个题并不难,就是考对诗歌鉴赏技巧——点染手法的理解,但学生由于不懂点染手法,所以答的不尽如人意。
附:诗歌意译。 漕水向东流去,在黄昏,送别朋友,愁情满怀。 久久逗留在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到山那边。 前望,数千里,没有蒲草和稗草,一片荒凉。 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月上柳梢,举酒道别,解衣入睡,沙鸟鸣叫。 今夜我在洛阳白马寺,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 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2020年高考作文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第9车厢 俄罗斯 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 ②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具体如下:
一、全国Ⅰ卷
1、作文题目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下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2、材料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作文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
二、全国II卷
1、作文题目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2、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3、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
三、全国III卷
1、作文题目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材料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四、全国新高考Ⅰ卷
1、作文题目
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材料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3、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山东省
五、全国新高考Ⅱ卷
1、作文题目
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2、材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3、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海南省
六、北京卷
1、作文题目
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或“一条信息”为中心,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材料
1)材料1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材料2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3、要求
1)选择材料1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选择材料2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4、试卷适用地区
北京市
七、上海卷
1、作文题目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2、材料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3、要求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上海市
八、天津卷
1、作文题目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2、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3、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试卷适用地区
天津市
九、浙江卷
1、作文题目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2、材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3、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4、试卷适用地区
浙江省
十、江苏卷
1、作文题目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材料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3、试卷适用地区
江苏省
北晚新视觉网—2020高考作文题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