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诗歌类型_高考诗歌类型边塞诗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的古诗词有哪些2.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3.高考诗歌语言常见的特点有哪些4.什么叫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1、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体裁上:律诗、绝句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示例]村 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从体裁上
1.高考的古诗词有哪些
2.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3.高考诗歌语言常见的特点有哪些
4.什么叫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
体裁上:律诗、绝句
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示例]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答:七言律诗。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回答此题需要答出什么样的什么形象。
[示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形象?
答: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春山月夜图。
3、问:“理解思想感情”
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表达(说明、揭露)……有时也直接答什么感情。
[示例]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三闾庙前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报国无门的慨叹。
4、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解答时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艺术角度,二是思想内容角度。
[示例]
如梦令
昨叶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肥”、“瘦”两个字。
答:“肥”、“瘦”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鲜明生动,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5、问“景与情的关系”
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正衬),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等。
[示例]
谒荆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鉴赏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答: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春江渺渺、烟草茸茸、柳花吹尽、春旗日下等哀景写出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6、笼统问“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首先,注意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再者,动笔作答时,先总括,再具体展开分述,给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示例]
雨 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明日却寻归云路,马蹄犹踏落花泥。
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日”的情况。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反衬,拟人等。
7、问“表达感情的方法”
可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景、借事)。
[示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
8、问“写景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表达感情或比喻、、象征角度作答。
[示例]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渲染 一种孤寂气氛。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一: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就不展开分析了。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6、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诗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7、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8、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9、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0、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11、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13、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14、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15、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附二:诗歌形象赏析
一、诗歌形象的分类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②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具体言之,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有以下几类: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青衫泪湿、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乐而忘返。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高考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鉴赏分析答题模式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高考的古诗词有哪些如下:
高考的古诗词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多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下面我们将从唐诗、宋词、作者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而高考范围内的古诗词中,唐诗的比例较大。例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唐诗时期的经典佳作。这些诗作家善于用意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悟和对文化传统的认同。
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阶段。与唐诗相比,宋词更加富于抒彩和人情味道。较为著名的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欧阳修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这些词作家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与魅力。
除了唐诗、宋词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作品也是高考考察的范围。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总结来说,高考的古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多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和深邃的思想,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无论在哪个时期,古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高考诗歌语言常见的特点有哪些
1.归纳古诗词常用意象
原发布者:ningmengchaqaz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1、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
2.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诗词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蝉:以蝉比喻品行高尚。
梅花:高洁人格的象征。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水:绵绵的愁思。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见背:喻父母去世。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意见浅陋。
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如果还需要就回复一下嘛 呵呵
3.哪位能给我总结点高考诗歌常见的意象①修辞格:比喻,拟人,顶真,夸张,借代,同感,反复,设问,对偶。
②表现手法:a叙事,议论,抒情,描写。b浪漫(李白诗歌)。c虚实结合(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时空结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e远近结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f浓淡搭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g化虚为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推己及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i动静结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k对比:物是人非(显示时间变化之快)“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体现坚贞,坚持)l乐景村哀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m递村(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o只见其人,不见其声。p移情于物。
间接抒情方式:1借经抒情。2托物言志。3借史抒情。直接抒情。
意想定义:中国千百年来文人赋予它的特定的情感,文化的积淀,久而久之这些事物被称为意想!
代表:月亮→人生聚合,思乡思人
梅花→傲然独立,坚韧顽强
柳树→挽留之情,寓意分离
花飘零,水东流→感叹时间流逝
梅,兰,松,竹,菊→对君子的夸赞
大雁→思乡代名词
烟波→远走异乡游子的思念知情
寒砧→思念知情
秋→感慨人生悲凉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4.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 、猿猴、燕、鱼
三
器乐类:羌笛(羌管、笛)
、胡笳、琵琶、戍角
1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
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5.高考诗歌鉴赏意象归类,谁有好且使用的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6.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诗词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蝉:以蝉比喻品行高尚。
梅花:高洁人格的象征。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菊花: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水:绵绵的愁思。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见背:喻父母去世。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意见浅陋。
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作壁上观: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如果还需要就回复一下嘛 呵呵。
什么叫诗歌鉴赏?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丽,含蓄清雅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5.绚丽飘逸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化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体现“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
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雄浑
骨力挺建,气壮山河,气吞宙宇,气度豁达,气概恢弘,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刚毅雄健。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阔达;气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的阔达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飘渺,极目无垠。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轼的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达雄壮的场面取胜。
诗歌鉴赏就是从以下角度鉴定诗歌,分别是: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扩展资料
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百度百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