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哲学高考题及答案_哲学高考大题

tamoadmin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2.问一道哲学选择题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4.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5.哲学常识判断题6.高考哲学生活主观题及哲学原理总结(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

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2.问一道哲学选择题

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4.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

5.哲学常识判断题

6.高考哲学生活主观题及哲学原理总结(2)

哲学高考题及答案_哲学高考大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17.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 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

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A.自然条件的单纯富饶 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9.人口因素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27.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28.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生产力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改善

2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才能的多少 D.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个不同的阶级 B.两条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结果 D.两种不同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3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3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有( )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搞好了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

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否定是自我否定 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E.否定是“扬弃”

3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

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的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的强弱

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E.政治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的形式和道路的基本原则有(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惟一形式的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

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3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 )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

40.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E.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7分)

42.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7分)

43.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6分)

44.简述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的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12分)

46.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12分)

4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D 7.C 8.B 9.C 10.B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D 18.D 19.C 20.A 21.A 22.B 23.D 24.D 25.D 26.C 27.C 28.C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 32.ACDE 33.ACE 34.ACE 35.ABCD 36.BD 37.BCD 38.BC 39.ABD 40.ACD

三、简答题

41.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真正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2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全部优秀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从而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3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又不断地用新的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

42.答:(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2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2分)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3分)

43.答:(1)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从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2分)

(2)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了语言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2分)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2分)

44.答:(1)社会分工与职务高低同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一个人所任职务越高、从事的工作越重要,他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贡献也应当越多,与此相应,他的社会价值也应越大。(2分)

(2)不能把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的关系绝对化。职务高低、工作不同,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一个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越多,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一个职位很高、担负重要工作的人,不能恪尽职守,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向社会索取,他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是社会的蛀虫。相反,一个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他的社会价值就高于前者。(4分)

四、论述题

45.答:(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4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4分)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4分)

46.答:(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第三,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2)自从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特别是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以来,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世界各国的自然资矗 巴夤 南冉 芾砭 椋 岣呔 眯б妫 铀傥夜 缁嶂饕逑执 ㄉ璧姆⒄埂5诙 谡 紊鲜敌卸酝饪 牛 欣 诟谋洳缓侠淼氖澜缯 沃刃颍 ⒑侠淼氖澜缯 沃刃颍 丛炝己玫暮推轿榷ǖ墓 驶肪场5谌 诳蒲 幕 鲜敌卸酝饪 牛 欣 谖夜 萍既瞬诺呐嘌 涌煳夜 萍肌⑽幕 ⒔逃 乱档姆⒄埂?6分)

47.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就是通过人的能动的活动,特别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实现对旧世界的改造,并用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去代替它。(4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其他社会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它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给科学实践以世界观的指导。(4分)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它的革命性是按照客观规律对旧世界的变革;它的科学性是坚持在对旧世界改造中遵循客观规律。(2分)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政治高考选择题题答卷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要领

(一)读懂题干。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通常表现在对题目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弄清题干的要求: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提取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点。

(二)抓住中心词、中心句或关键词和设问中的引导词。关键词是考生正确解答题的“突破口”。要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引导词”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一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一一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一-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一一表明、说明、体现等。再如:“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对什么什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的有机结合。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1、知识范围的规定性(政治、哲学、经济)

2、方向的规定性(逆向选择,正向选择)

3、主体的规定性

4、困果关系上的规定性(找原因、找结果)

(三)审题肢:首先要辨别四个题肢本身的正误。方法是:

1.恰当运用排除法―――排误去重法:一排谬;二排异;三排重;四排因果关系倒置。

2.比较分析,优中选优。即在若干答案都有道理的情况下,选关系更直接.观点更鲜明.与题干与题干意思符合的题肢。

3.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

(四)找联系:找准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分析题肢回答的是不是题目所问的,就成了提高选择题准确率的关键。

1.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同意重复).一般来讲,只要是不应选题肢,都是答非所问.但是容易导致失误的是:题肢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注重考察学生审题是不是细心认真。

2.以错对错.这类题目题干本身是错误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肢也得选.这一类题目虽然不多,但是也得引起重视。

总之,做好选择题的策略是:相信自己第一次的答案,没有十足的理由不要去改,,除非是在开始做时就明显没把握,做了标记待定的题目

问一道哲学选择题

看了楼主的问题和知友们的回答,我心情很复杂。楼主年轻,未来还有希望。知友们嘛,我不好多说。我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这片土地培养了多少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而自己又不知所云还好为人师的人才啊

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闭着眼睛就要选A。

1、从“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这整句话的精神内涵看,就是讲的道就好像是众人之所共行的道路一样,是大家必须共同遵行的法则和规律,而这种法则和规律就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这整个就是讲的宇宙的内在活力就在于道,就在于生生不息、运动不止。这和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哲学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2、B选项说什么“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讲的是“运动”的本源和初始,所谓“端”就是“端芽”、“发端”的意思,这是在追溯“运动”的源动力,依这句话,运动的源动力就是“天地之心”。而“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天地之心”毫无疑问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表述,儒家认为“天地”有大化流行、创生万物的功能,也有赏善罚恶的仁德,就是这样的“天地之心”,在推动宇宙一切的运行。这样,“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之所以不能是正确答案,原因在于:第一,两句话不是表达同一个主题,“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说的是道的运行(为了和下文对照,也可以理解为运动)特点,而“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说的是运动的原因,一个强调运动的特点,一个强调运动的原因,两句话根本就驴唇不对马嘴,怎么好说二者相通?第二,“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基本上是偏道家的观念(尽管儒家后来吸收了道家思想也会有类似的表述,事实是“道犹行也”本身就是汉代大儒郑玄给仪礼作注所说的话),强调的道是宇宙之道,不仅仅是人道。而“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完全是儒家的观念,落脚点最终会下落到人道,说什么“天地之心”不过是为人事寻找神圣的合法依据而已。所以,两者在内核上是大异其趣的。

3、楼主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年龄,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独立思考而不陷入教条的良好习惯。不要以为“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念,再看到B选项有个“心”字,就想到答案是B。事实上,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官方哲学给某些哲学派别所贴的标签。不能说这种标签毫无道理,但生硬地理解它,就会误导自己。官方哲学认为,不存在老庄等道家学派所谓的“道”,因为这种哲学只相信物质决定意识(在某些庸俗、无耻、别有用心的所谓的哲学家那里,这句话就是有钱就是大爷,有枪就能要别人的命,不说了,扯远了),所以,这种哲学不可能承认“道”,认为这不过是主观唯心想出来的而已,但这种想出来的东西又被老庄等人看作是客观的,所以叫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在老庄等哲学家那里,他们从来不会认为这仅仅是自己主观唯心想出来的,是被“心”决定的,反过来,他们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真实。因此,怎么可能承认“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呢?正确地说,按照他们的看法,“动之端”还只能是“道”,也就是说是“道”推动着宇宙间一切的运行。所以,根据我这里所说的道理,B选项怎么可能是对的呢?

如有疑问,可继续讨论。如果我上面说的你完全看不懂,那就不用追问了。谢谢

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选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你要的答案全在里面,送一份试卷给你,考满分!

(第20题就是)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66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l.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的作用,我们应这样认识( )

A.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B.他们都是谬误的发现者;

C.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3.2007年08月1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

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奔奔族、独二代、返券黄牛、国际高考移民、换客、交强险、梨花体、晒客、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这些新词产生的根源是

①知识是人们随意创造的 ②社会实践 ③客观事物 ④人脑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

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5.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6.读下图漫画,如果乌鸦们只看到了“清水免费供应”,那么从它们的行为可以启示我们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必须坚持既看矛盾普遍性又看矛盾特殊性

C.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D.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7.爱因斯坦说过一段有趣的话:“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威,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这启示我们要有( )

A.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B.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

C.无所顾忌的叛逆精神 D.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8.在长三角中心的一些区域,人们已经开始酝酿,不再把招商引资、GDP的增长、财政收人水平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最重要指标,取代它们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考核指标的创新( )

①能够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②反映了我国根本制度的创新③能够带来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④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9.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和发展,这表现为( )

①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③批判精神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④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唯一途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黑格尔打过这样的比方:不研究哲学而高谈哲学,“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这说明

A.哲学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B.哲学是人的思维智慧,动物没有

C.人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产生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1.我国明代思想家朱熹有这样的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表明,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的 D.朴素唯物主义的

12.对风吹幡动现象,慧能的解释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C.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D.都不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3.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飞箭在某一瞬间肯定是在某一点上而不在那一点上。你觉得这一观点是

A.完全正确的 B.完全错误的 C.他不懂得物质离不开运动

D.他没有看到飞箭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1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10月24日成功发射后,科学家按照预定的方案对它进行了多次的变轨,目前卫星运行正常,预计不久就可以从卫星上发回有关月球的各种数据图像。这一科技成就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是人们的意识创造的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画饼不能充饥,但人们却能“望梅止渴”。这说明

A.生活中并不是都是物质决定意识

B.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既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又要看到意识的反作用

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1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17.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18.“桃花源”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地名。而仅仅是一座掩映在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设想而已。一些地方在缺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仍然坚称本地“桃花源”乃陶渊明“桃花源”之正宗,这表明

A.某些观点不一定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错误观念是主观自生的

C.人的主观认识往往受其所处立场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9.一次,李明同学在家里做荷包蛋,他在锅里倒入凉水后,磕入鸡蛋,点着火,然后盖上锅盖煮起来,水开后他发现煮成了一锅鸡蛋粥。他询问家长后才知道,要水烧开时磕入鸡蛋。他按照这种办法做了一次,结果荷包蛋做成了。用技术与设计的术语解释上述现象就是:不同的流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要成功地做出荷包蛋,必须将生鸡蛋磕入开水中,而不能磕入冷水中。下列哲学原理不能描述这一现象是:

A.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分为二

20.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22.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报告。报告包涵了许多深刻哲理,据此回答23---33题

23.2007年10月15日,中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4.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说明: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26.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分清事物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宗旨”的体现

27.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②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 “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B.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C.事物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0.“中国***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论述主要体现了:

A.事物的主、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关系

C.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3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

D.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33.“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其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

第Ⅱ卷(54分)

二、简析题(共3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34.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在今后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将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三是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们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5.材料一:2007年上半年,粮油价格上涨对我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材料二: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加强规范力度,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6.辨析:有人认为,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某校对外开放日,高二(1)班开设了一堂以“与父母对话”为主题的班会课,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到班参加交流。

在班会活动中,不少学生纷纷发表了想对父母说的话:“我爱我父母,但我希望我的家庭没有任何矛盾,父母不吵架,与子女间没有代沟,共筑和谐家庭。”“我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喜欢干涉我交友的权利,不让我与问题学生交往。”

不少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为此我想对孩子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兵家常事,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1)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对学生与家长的话进行评析。(12分)

(2)假如你是该班学生,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你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怎样的行为感恩自己的父母?(至少写出三种)(6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双周练试卷(12.10)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3分×2分=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A B D D A B B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D C B A C D A D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B C B A A C B D B D

34.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我们既要看到这一战略美好前景:它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但是同时又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6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这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每位公民、每个企业都要节约资源,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行节约。(6分)

35.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市场中的不法行为打击和规范不得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粮油价格上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国家合理统筹城乡关系.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以上答案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4分,共12分。)

36.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面。(6分)

(2)面对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既可能是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是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反映,而只有那些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能真正称其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6分)

37.(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学生认为和谐家庭没有任何矛盾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应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父母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应加强交流与沟通。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对学生交友,要慎重选择,做到趋利避害。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必须全面地正确看待排名和问题学生。排名有利有弊,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点。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进步和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转化。

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增强耐挫能力。

(以上答案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3分,共12分。)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对他们的爱;主动承担家务;父母生日、节日等送点小礼物;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等。(要求围绕感恩父母这个主题并且是具体行为。(6分。)

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

2008年高考哲学常识试题汇总

唯物论

1、(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B)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C)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3、(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D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D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D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7、(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

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8、(2008重庆卷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D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9、(2008江苏政治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B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2008江苏政治卷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C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辩证法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

1、(2008全国卷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D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8全国卷Ⅰ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B)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30~31题。

5、(2008全国卷Ⅱ30).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08全国卷Ⅱ31).“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A)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08江苏政治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8、(2008江苏政治卷30).右边的漫画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C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9、(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2008北京文综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D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1、(2008全国卷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B)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D)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2008北京文综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

4、(2008山东卷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B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C)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8--29题。

6、(2008四川卷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B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08四川卷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8、(2008四川延考卷30).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C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8天津卷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A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回答

10、(2008天津卷33).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回答

11、(2008重庆卷25).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C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C.③④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

12、(2008重庆卷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13、(2008广东政治卷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B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4、(2008江苏政治卷3I).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 D

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

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

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③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2008广东政治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B。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C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17、(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5).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C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8、(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2).(不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CD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中医、京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回答29、30题。

11、(2008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B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3、(20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C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据此回答

15、(2008四川延考卷29).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各种耐药病菌的相继出现,表明 A

①抗生素与病菌都以对方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抗生素与病菌相互之间具有对抗性而没有依存性

③抗生素与病菌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④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斗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08天津卷32).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C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7、(2008广东政治卷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8、(2008广东政治卷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19、(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4).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B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3).(不定项)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ACD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2008江苏政治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B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2008江苏政治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B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价值观、人生观 (第六课、第七课)

1、(2008江苏政治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2、(不定项)(2008广东政治卷3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BC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态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

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测站 B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D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2008四川延考卷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D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8天津卷2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哲学常识判断题

(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09安徽卷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D

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题意可得C. ②③ 。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

(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09海南卷18)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材料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同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故①的说法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的说法不正确;③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④的说法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故①④的说法正确。

(09海南卷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④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09海南卷20)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①③的说法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②的说法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④的说法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

(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④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

(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09浙江卷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排除错误的选项①③,①联系是有条件的③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并且③也不是哲学道理;只有D ②④符合题意。

(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故A项错误;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C项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正确的反映了题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不同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故D项错误。

(09福建卷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09天津卷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答案B

解析本题是高考题型中常见的哲学寓意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首先要对题干蕴含的哲理弄懂,题干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对照题肢选项,A项说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项体现的是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项易选错,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题意稍微有偏差。只有B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选B项。

(09天津卷6)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考查的是对辩证法几个主干方法论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看,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天津市相关部门一方面认真听取市民意见,汲取其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又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体现了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的辩证法思想。

(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09山东卷24)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09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项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故舍去。本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侧重回答“怎么做”本题告诉我们科学创造需要科学实验,需要科学幻想。所以答案选②③项。

高考哲学生活主观题及哲学原理总结(2)

1.说法太绝对,稍有点哲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伪命题

判断一个说法绝对不绝对,要看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

如果说这个说法有关自然现象,那不是通过哲学尝试来判断,要依靠科学知识来判断。

如果这个说法有关逻辑,那就要通过逻辑知识来判断,而逻辑跟哲学并不是一个范畴,所以说“

说法太绝对,稍有点哲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伪命题”也不确切。

再次,你说懂辩证法就能判断命题真伪也不确切。如果是判断有关辩证法概念本身的命题,可以说懂点辩证法可以判断。如果判断的是一个命题的逻辑是否为真,依靠的是逻辑规律,不是辩证法常识。

2.高中政治哲学卷子 含答案

2006年高考政治哲学常识试题集一、选择题 (全国一)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1.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 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款物达300万多元,而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

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的事迹之所以感动国人,是因为 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 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全国二)5.“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

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 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②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 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 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 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三)9.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曾说过:“一个献身科学的人注定要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会失掉常人享受的许多乐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快乐。”

他的话表明①从事科研工作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③献身科学的人更能实现苦乐转化 ④人生的价值不应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0. 农民梁金牛在家乡采用美国NBA赛制举办农民篮球联赛,将“常规赛”安排在庙会日,“总决赛”放在春节期间,巧借传统文化的“东风”,愈办愈红火。此例说明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主客观统一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不可分③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庆)1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 ②法官办案 ③文艺演出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

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

3.西方哲学判断题

1、否。应该是每人转让一部分权利

2、是。

3、是。

4、是。

5、不了解冯友兰的“自我境界”的内容

6、否。自我意识只是一个起点,上帝才是终点

7、否。“此在”的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群体性

8、否。洛克是不彻底的经验论者,他对于感觉经验和反省经验的区分并不严谨

9、否。一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与德意志统一有关

10、是。详见“绝对命令”

11、是。

12、是。亚里士多德首次把“第一哲学”定义为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学问。

13、否。由于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生物学的土匪猛进,哲学在现代的影响力远不如从前了。

14、是。“灵魂的回忆”

15、否。黑白本来不是截然对立的

16、是。和10题一样的内容

17、应该是萨特的观点,不太了解这方面内容。应该是对的。

18、否。中国的哲学教育非常落后

19、是。

20、否。第一个好像应该是查理曼大帝,“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之子查理曼称帝,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由此发端的帝王由教皇加冕仪式,成为“君权神授”的具体体现,而后教会又根据《伪伊西多尔教令集》宣称教皇权利高于帝王,反对世俗王权控制教会。”

4.怎样回答高中哲学的问答题

措施类试题、原因依据类试题等等。不同的题型。所以,首先要知识高中哲学知识的整体体系,在解答试题时,就能全面。

但不管回答哪种类型的试题,我们都要明确,试题的本质和要求也不相同,这要求我们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和要求来作答、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分别有哪些。这样、准确、快速地根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高中哲学的选择题难度远远大于主观题,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但高中哲学主观题的回答实在难以体现出“智慧”,在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中是最简单的。

哲学主观题的类型有许多,主要有体现类试题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1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4.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15.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6.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17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⑴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⑵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7⑵.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

 ①整体影响部分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影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影响整体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影响,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8.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

 19.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识别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21.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或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应原理22和2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原理2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应原理26和27);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对应原理25)。

 2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的观点

 原理内容:⑴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⑵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⑶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小贴士:答题时主要运用下列表述。三种情况:

 ⑴矛盾即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⑶矛盾的观点要求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2⑵特殊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单独使用)

 实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吃一堑,长一智;居安思危。

 23.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4.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6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6⑵.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实例: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弹钢琴”的方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7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要全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27⑵.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实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防微杜渐。

 2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Ⅳ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3条原理)

 29.辩证的否定观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0.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1.创新的社会作用

 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⑴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发展(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⑵二者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⑶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4、价值观人生观6)

  第一部分:历史观(4条原理)

 1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合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1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小贴士: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⑴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6条原理)

 5.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的社会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⑴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着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⑵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或正确的价值观)的标准

 变式设问2:如何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变式设问3: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⑵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原理内容:①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具有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③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两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0.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主观条件: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文章标签: # 发展 # 社会 # 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