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单词频次,高考单词高频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录取信息中出现exception,report,和大量英文是什么意思2.成人高考明年考试能不能用今年的教材3.自考和成人高考是一回事么?4.心理学高考要选哪三科5.高考日语怎么学6.高考前最后冲刺怎么才能强化得分?我在本科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今年报考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硕,专业内方向是西方经济学。初试成绩为430分,排名学硕第二,其中政治81分,英语一74分,数学三135分,801经济

1.高考录取信息中出现exception,report,和大量英文是什么意思

2.成人高考明年考试能不能用今年的教材

3.自考和成人高考是一回事么?

4.心理学高考要选哪三科

5.高考日语怎么学

6.高考前最后冲刺怎么才能强化得分?

高考单词频次,高考单词高频

我在本科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今年报考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硕,专业内方向是西方经济学。初试成绩为430分,排名学硕第二,其中政治81分,英语一74分,数学三135分,801经济学综合140分(专业第一)。最终顺利被一志愿录取,准备时间约为4个月。

不可否认,现在的考研难度越来越大了,因此作为一名跨考生,尽可能详细地把考研(准备初试)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想整理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点切实的帮助。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我本科再往上就是清北和华东五校,所以基本上在这几个院校里选择。 浙大属于华东五校之一,是一所综合型高校。 从综合排名上来看,浙大稳居全国前五。由于经费充足,又坐落于人 间天堂杭州,近年来常常位于前三,是发展势头极其强劲的高校。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了浙大。

院校信息

关于院校选择,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因为我的本科再往上就是清北和华东五校。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同时浙大背靠最大的民营经济省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再结合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就选择了考回浙江。

正式备考前

七月份从本科院校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家复习。因为当时家里有事,再加上拖延症实在太过严重,导致暑假这段被大家称之为“备考黄金期”的两个月又被浑浑噩噩地浪费了。这宝贵的两个月被我用来缓慢地寻找备考状态,结果除了把数学全书粗糙地做了一遍、肖1000题做了一遍以外,其他什么事也没干成。

但是,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挥霍了宝贵的时间是没办法的事情,与其悔恨自己为什么依然不好好珍惜这一年的机会,不如马上停止胡思乱想,迅速行动起来。

专业课

我是从传统工科零基础跨考到经济学的,在本科阶段也没有修过任何一门经济学课程(甚至包括选修课)。能够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零基础开始学习并取得140分,成为专业课第一名,我自己也比较惊奇。除了运气和浙大801经济学综合这门专业课比起其他同层次高校来说确实比较简单以外,我想专业课经验还是很值得分享给大家的。

参考书目

参照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指定参考书目为:

①《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美)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美)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微观经济学教程》,李建琴、史晋川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④《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何樟勇、李建琴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备考过程

我的专业课学习满打满算只有130天。专业课分值150分(有些专业是300分),请大家一定要重视专业课!在实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政治、英语这两门课保证及格就行,一定要确保留给专业课充足的时间。

政治经验

政治基础

我是一个彻底的理工科学生,政治基础几乎为零,考研之前对政治这门课程完全不了解,只听说需要背诵大量的内容,因此起初对这门课比较畏惧。由于经济学专业课也有很多内容要背,为了间错开来以分担后期的压力,政治和数学是我最早接触的两门课。七月回家之后,首先翻了翻上届学长用过的一本肖秀荣考研政治精讲,大概了解了考试的内容,对政治的畏惧感就消散了,考试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对备考政治的感受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或之前很不太熟悉政治的同学来说,熟悉状态、适应其细碎繁多的内容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门槛低、难度小,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治应尽早开始(只准备选择题,大题不到12月份不需要看)。

所用教材/网课

教材

《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

《肖秀荣1000题》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肖四》《肖八》《腿四》《徐八》(模拟卷)

刷题小程序

网课

徐涛马原部分课程

腿姐选择题技巧课

腿姐后期讲解分析题撰写/分析题带背的课程(没有全看)

备考过程

考研政治的三大名师肖秀荣、腿姐、徐涛都很优秀,任意选择一位即可,不需要同时买三位老师的书。

如前所述,每一门科目我都会选择1-2本书作为主干来进行反复的复习,再视薄弱部分和困难部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对政治而言,我的前期主干部分就是《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加《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实际上就是政治全书,腿姐和徐涛都有对应的全书,内容几乎一样,主要是供学习时翻阅参考,不需要仔细看,因为脱离题目看了也记不住;《肖秀荣1000题》相当于常见题题库,腿姐的《30天70分》,徐涛的《优题库》也是这个性质,同上,选择任意一位老师的题目书就足够用了。

因为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门课,所以从7月份就开始了。事实证明政治及早开始能够减轻后期的极大压力,因为政治考点难度不大但是繁多,到后期才着手会极大地耗费精力。政治想得高分一定一定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分析题答得好与坏分差一般不会超过五分。在12月之前,学政治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选择题上,大题可以说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政治考卷12月初才定稿,在此之前所看到的任何一道大题题目都几乎不可能成为真题。

英语一经验

英语基础

英语一是我准备得最差的一门,也是对我来说很头疼的一科。给自己预估的分数是80分,最后的分数是74分。我的基础不好,因为偷懒,本科只在大一通过了四级,连六级也没通过,直到大四也在吃高考的老本。其实,英语是一门比较需要恒心的科目,如果能够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分数不会差到哪里去。正是因为畏难,英语是我投入时间最少的一门课,所以分数低也在情理之中。说起经验实在谈不上许多,只能简单写写自己突破备考过程中的几处瓶颈的过程。

词汇

词汇的复习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但前期筑基阶段的系统复习非常重要。考研词汇就那么多,如果能够把过去20年的真题拿过来进行词汇切片,就可以查出每个词汇大约出现多少频次,除去一些a/the等基础词汇外,各个词汇的词频就会很清晰了。

我们在记忆词汇的时候,肯定不能死记硬背,这样只会背了忘、忘了背,可以结合词根词缀进行有效复习,效果更好。词汇书我推荐2本,都是按照词频进行排版的。

一本是朱伟的《恋练有词》,它有配套的讲解视频(以前的版本)。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他的视频,忽略他视频中表现出的骚动作,全程跟下来,受益良多。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把高频词汇部分系统学习并记忆,这套词汇书最好的就是按照词频来的,配合视频中的词根词汇记忆,效果很好。

另外一本是《单词的秘密》,这本书是我闺蜜用的,她前前后后背了大概有六七次,不断重复,吃饭间隙有时候刷一刷。

总结:词汇书只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坚持背下去的即可,背诵重点还是在于多次重复。对于需不需要听词汇课程的问题,个人感觉没必要,但是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在课间或者休息的时间背一下,也不失为好办法。

长难句&语法

我一般建议是长难句的复习一定要看视频和看书,这样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有人教你技巧、教你语法、教你如何切分,真的非常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再能独立思考一下下肯定是效果最好的。

英语考研最难的两块主要是词汇和阅读,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一个需要词汇作为基础,外加语法来破解长难句。如果英语基础一般且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花些时间来补下语法,如果基础还算不错,可以直接上长难句。

6-8月份重点在突破考研阅读,这个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看阅读技巧视频和自己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阅读技巧和蒙题技巧要做好总结。

阅读我用的都是张剑的黄皮书。考研英语需要吃透真题,所以这套书我准备考研时用了两套。

对于英语老师选择这块

唐迟

唐迟老师的课程整体逻辑缜密,干货满满,配合他的《阅读的逻辑》,不能说无敌,但是至少非常强,很轻松明白考研阅读的本质是逻辑,我当时阅读全程跟的唐迟。唐迟的阅读课主要侧重段落逻辑和阅读技巧,很多人听他的课,效果还是很不错,毕竟从真题入手,而且走的是踏实复习的路线~

商志

在我上一届有个学长在用商志的课程,我受不了他的嗓音,据说是讲课把嗓子讲哑了,不知真假。课程很细致,但相对耗时,其实无论跟谁,认真学,总会有很多收获,很多技巧都是相通的~

9-11月

冲刺拔高,开启作文

经过6-8月份的强化训练,其实阅读部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9-11月份属于冲刺拔高期了。

这个阶段注意不要图快,一定要稳住,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啊。同时,9月份也要开始准备考研作文了,因为到9月份的时候,很多人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入考研政治这门课,英语的复习时间又会被压缩。

这个阶段要注意用第二套真题了,由于第一篇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会把很多真题浪费掉,所以有必要买一套空白的整套试卷用于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尤其注意的动作是嚼碎、嚼烂再吸收。这个时候要注意做一些其他题型的总结了,可以适当看一下其他题型的技巧视频,总结规律。

这里重点说一下作文的问题,因为这个阶段的确需要看作文了。一般作文是从9-10月份开始背一背模板,句型等等,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备考模板。

对于是否需要整理模板这件事,可能很多英语比较好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把握英语考70分+,那就请好好打磨好几个模板,至少能让你在考场上有的放矢,不至于慌乱,可根据不同的类型整理若干个模板,模板不一定非得全部通用,适用特定小范围的模板也是很美好~

推荐书籍: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他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可以说是非常高质的书了,重点去背诵和默写,背诵后进行仿写,组自己的模板。另外,王江涛老师的作文字贴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点,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种有些地方可以主观打分的地方,字迹工整也是一种优势。

当然也有其他人,看自己喜好,比如潘赟和刘晓燕。看过潘赟老师的“九宫格”的写作结构,每篇作文分为三段九部分,框架清晰,层次分明,非常适合组字迹的模板。潘赟的写作思路可以和道长呼应,作文一定要组自己的模板,非常重要,当然,模板不一定是一篇,可以分类型组N个。刘晓燕老师课的优点:同义句型变幻+句子语法,可根据刘老师的讲解整理出自己的模板。缺点:高级句式太多,个人觉得全篇都是高级句式会显得模板气息太强,高分其实不太好拿。

11-12月:模拟考试,掌握考场心态

其实考研冲刺时用的模拟试卷并不多,一般也不推荐使用市场上的模拟卷,因为和真题相差可能会比较多,最好的办法是留1-2年的真题用于最后的模拟,模拟后仔细进行试卷分析。

数学三经验

备考过程

比起大多数同学,我的数学参考书购买得比较少。一本全书作为复习主干,一本《张宇线代9讲》作为补充,外加试卷:真题+李林6+李林4+张宇4。之所以没有买很多资料,在于我不提倡搞题海战术,但我坚持把一道经典题反复做多遍,多总结。因为数学是一门经常出现“脑子和眼睛学会了,手学不会”情况的科目,把两道同一类型的经典题做5遍,直至搞懂其出题角度、做题逻辑、答案撰写,绝对比做一遍10道同一类型的题目收获要大。

我对数学三复习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掌握题型的固定做法。考研数学想得高分比高考数学得高分要简单很多,主要原因就在于:高考数学要掌握的技巧比考研数学更多,有很多题目形式都千变万化,而考研数学的题型是基本上固定的,变化很小,甚至连出题的形式都是固定的。只要能熟练掌握常规题型的做法与原理,就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因此,我的复习总思路是:确定好题库→第一遍做题→筛选错题,分类→第二遍做第一遍中的错题→筛选重复错的题,分类→对反复错的题反复练习,直至考前。不轻易开做新题,只做最开始确定好的题库。

由于我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开始的时候已经是7月,所以我直接买了全书。《李正元复习全书》是很多考名校的同学选择的全书,我选的就是这一本。这本书质量很高,有很多人说难度比较大,根据我的体验,高数部分和概率论部分和其他全书差不多,只有线代部分比较难,因此,我把这个部分换成了《张宇线代9讲》来代替。

《李正元》整本书约有750道题,高数约400道,线代约200道(没做),概率论约150道。《张宇线代九讲》大约有300道题。我用了60天(7月、8月)刷了第一遍,边看书上的基础知识,边对照着书上的答案做题。

12月份把所有的时间留给了试卷。我选择了三套试卷:

张宇四套卷+李林六套卷+李林四套卷

其中,李林4用来全真模拟。张宇4+李林6这10张卷子我仍然作为练习题做,在20天内做了三轮,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后一段时间来填补漏洞。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每天一张卷,共10天,过程中有一点不顺就视为错题,并进行标记;

第二轮,独立且完整地做错题,反复写步骤,达到能看到题就能想到对应思路、完整写出步骤的程度,5天;

第三轮,将试卷、全书、真题上最后遗留下来的反复出错的题结合起来看,有必要时再次动笔写写,进行最后一遍回忆、最后一轮清扫。

因此,即便我试卷做得不多,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张卷子的价值——除了考场上那张卷子以外,平时的每道题都是练习题,都是用来填补漏洞的工具。

最后想对大家说一些话,这样的话其实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但是有些真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深深明白。不论怎样,都有几句肺腑之言想叮嘱,这几条可以说是我能上岸最重要的事了。

不要熬夜,真的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全力保持平和、积极、安宁、愉悦的心态去学习;一旦开始备考,就忘记自己的所谓“劣势”;最后远离电子产品,不是完全不使用,而是希望你能控制使用它的时长,千万不能沉溺!!祝愿大家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高考录取信息中出现exception,report,和大量英文是什么意思

2019?全国卷1?29(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十分之一.,不及“革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可说明(? )

A.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从时间看1915--1918,以及《新青年》是考察,关键名词的变化依然强调“科学”“革命”而民主的弱化,是因为新的选择和尝试即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主流思想的改变),故A项正确。

B. 国民革命时间1924--1927,材料中涉及时间1915--1918尚未进行国民革命,故D项错误。

C. 民主出现的减少,不等于不在出现。所以不等于被知识界否决,故C项错误。

D.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

成人高考明年考试能不能用今年的教材

可能是网络崩溃了,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更为准确。

高考录取是指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招生政策,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对考生电子档案进行审阅,通过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选择当年报考本。校的高考考生进入院校进行学习的过程。

邮局专辟“绿色通道”,高考录取通知书采用专门信封,有专门的身份条码和详情单,加盖“录取通知书”字样。省邮政局要求,2012年年各级邮政部门必须为录取通知书寄递开辟“绿色通道”。录取期间,成都市邮政局每天分3至4个频次,派专人专车到各高校录取现场收寄高考录取通知书,确保认真验视后,再交特快专递定时分发投送。分拣封发、转运及运输时必须优先处理录取通知书邮件。

省外邮寄的录取通知书将优先赶发当天有效车次,市内互寄的录取通知书邮件,由速递局按局分拣到各投递局。各区(市)县局投递的录取通知书签收信息将于投递完次日内录入站点系统,方便查询。预期内仍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者,可拨打电话11185查询。

自考和成人高考是一回事么?

一般来说成人高考的教材更新的频次不是很高。

内容变化不是很大,而且往年的教材对当次考试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一般能是可以用的。

如果你想了解详细的差别。

我可以发16年到18年的教材照片给你看。

心理学高考要选哪三科

自考:自考分为自考专科、自考本科(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含专科)以上的毕业证书)两个层次。

成考:成人高考分为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和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三个层次。

1、考试方式不一样

自学考试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的直接在规定的时间按照省教育考试院的考试安排表来考试就行,考试通过了就能够取得毕业证书,要想取得学位证书外语测试还得达标。成人高考是成考的全称,会进行入学考试,由国家统一考试,按分数线录取,和高考一样严格,但是考试难度不会那么高。

2、含金量不同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四种方式中,自学考试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在第一位。也因为自学考试的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它的位置仅次于全日制本科学历。成考难度相对较低,含金量仅次于自学考试。

3、考试频次不一样。

自学考试一年数最多是四次,大部分省区是自学考试一年2次考试,四川省大自考就一年只有两次考试机会,但是小自考可以一年考4次,统考是4月和6月,校考是每年12月到1月之间、6月到7月之间。成人高考一年一次,报名时间9月初,考试时间10月下旬。

4、学历不一样。

成人高考的学历是院校成人教育学院颁发的,考的是哪所院校成教毕业时就盖该院校的章;而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会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要考学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员会的章。

高考日语怎么学

大多数具有心理学专业的院校,高中选科没有明确限制,选物理与历史均可,建议选择物理+生物+政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具体科目的要求,其中73.3%的志愿单元,是不限制选科要求的;21.2%的志愿单元,要求在各类组合中任选一门学科即可报考;5.5%的志愿单元,要求必须选择某门学科或者某组合学科才可以报考。可以说,任意选择3门学科,未来报考心理学的机会都是很大的。

在“各类组合中任选一门学科即可报考”情况下的选科要求中,物理、生物和化学3门学科被要求的频次最高,分别为80、72和58。因此,优先选考这三门学科,未来可报考的心理学类的志愿单元范围会更广。

整体上心理学相关专业对于选科要求比较宽松;选择物理和生物两门学科,未来报考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的高校范围比较广。

高考前最后冲刺怎么才能强化得分?

高考日语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勤练勤问,善于总结来学习。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安排好日常的学习任务之外,可以利用早起后和睡前时间,适当调整复习频次。平日抽时间学习课件,周末可以进行加课,同时也要注意平衡日语和其他学科的时间分配。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去学校安排的日语学习教室,或者可以和老师商量进行日语复习的话,可以使自己获得更纯粹的日语学习环境,更专注于日语学习。

3、勤练勤问,善于总结。

既要背记单词语法和作文模板,也要练习作文造句,有问题可以利用网校的答疑区提问,有直播课的同学可以在课上多和老师积极沟通。总结归纳知识点,整理错题本,重质重量。

学习日语的技巧:

1、制定具体可执行的步骤。

在高考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制定明晰的目标以及操作步骤。每个人都有惰性以及拖延的心理,只有把每天需要学的内容制定成具体可执行的步骤时才能够提高大家的执行力,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

2、结合自身实际。

在高考日语的学习当中,大家应该对于自己拥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在阶段性检测时,对自己的得失分情况做详细的分析以及总结,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在备考期间进行查漏补缺。

3、及时止损。

高考日语学习过程中,大家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报的课或者用的学习资料并不合适。但是已经学到一半了,钱也花了很多,那么这个时候到底该怎么办?是继续往下学还是及时止损。当然是及时止损了!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学错不如不学。不合适的学习资料与课程即使再贵,也不能硬着头皮学下去,高考备考的时间并不长,大家应该分秒必争!

1.既不要松,也不要躁

首先就是状态!状态!状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良好的状态是高三高质量复习的重要基础,对于最后的冲刺更是至关重要。冲刺阶段学生的状态有可能出现两种不好的变化:一是逐渐放松, 二是过分紧张,过度做计划,乱了节奏。真正良好的冲刺状态应该是“稳中有进”。我们一定要摆正两种心态,首先,每个学生,无论成绩是好是坏,是省状元级别还是班级倒数第一,事实上高考时都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知识的百分之百掌握,大家的差异是程度和量的差异,不是“完成”与“未完成”的差异。其次,最后一个月是总结收尾阶段,确实有可能有大的突破,确实有可能因为复习周到从而在考场上创造奇迹,但这也只是可能,更大的可能是最后一个月往前只进步了一点,成绩在高考时只比平时提升了一点。不要在潜意识里把那个“可能的奇迹”当成自己的目标,因为这样预期与现实差距会无限放大,很容易让我们做出极端的复习计划。摆正心态后,我们在已有的复习节奏和复习状态基础之上,尝试做一点点的改进和完善即可,不要松下去,更不要“躁起来”。

2.“精做+泛做”混合训练法

有了一个稳健的复习状态,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和强化做题习惯。有很多人认为文科考生考前最应该做的是不断地回顾基础知识,做题的频率应该比之前要降低。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文理科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有所差异,所以大家会天然地认为文科生应该多“背”,理科生应该多“做”。笔者以为,至少在高中阶段,在面对高考这种类型的考试时,做题对于文理科学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大量做题是提高文理科成绩通用的方法。

做题很看重手感和熟练度。高考不是高难度的竞赛,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常见类型的基础题,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也只是多绕了几个弯,如果熟练掌握了套路,也能很好地解答。成绩很好、考入名牌大学的考生,上了大学几个月后回来再做题,很可能是比不过一个中等成绩的高三学生,不是因为前者智商或者学习能力比后者差,单纯就是因为间隔了几个月,做题手感和对知识的熟悉度变差了。因此,考前保持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很重要的(下文也会谈及),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就减少练习考题的频次,否则一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学可能会问,考前冲刺阶段时间紧张,很难腾出足够的时间去做大量的题。事实上,笔者并不主张每套题都完完整整地按考试形式写出答案,因为这样确实会耗费大量时间,像文综一套题就至少需要2个多小时,加上对答案批改和总结反思的时间,就得要近4个小时,如果有同学做题效率低,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套套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里笔者推荐一种“精做+泛做”结合的方式。

所谓精做,就是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完整规范做题。建议考前冲刺阶段,语数英文综每科一周都要有至少一次精做。提前选一些优质的冲刺卷(市面上一些大牌的预测卷、冲刺卷质量都还不错),用手表或者计时器计时做卷子。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考虑压缩时间,营造比高考还要紧张的氛围。成绩基础一般的同学就按照高考标准的答题时间来就可以,但绝对不能低于高考要求。整个答题过程,时间的分配把控、做题的思路逻辑、答题的规范严谨、字体的好看工整等方面都要与高考看齐,甚至做得更好。在精做时段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和高考时段一致,比如语文放在上午对应的时间段。当然这个由于学校时间安排限制不一定能做到,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

精做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考感”,但由于耗费时间长,不能做很多。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泛做来予以弥补。所谓泛做,就是做题时只模拟答题过程和答题思路,不实际写下来或者不完整写出来。各科几乎都可以这样做。语文的阅读题看题后简单写几个答案的关键词,作文题只写构思的基本框架;数学后面的解答题在草稿纸上运算完成后只把最终的答案写进卷子,不规规矩矩地写解题步骤;英语作文也只写个框架;文综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和问题在脑中飞速过一遍解答的思路,不去写下答案。这样泛做的好处就是省下很多誊写答案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手足够多的题目,从而最大可能地熟悉各类题型和各种套路。这其实和AI有点类似,一开始也要整理提供大量数据供机器识别学习,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机器自己就有了判断和识别的能力。

其实“精做+泛做”的混合训练法不仅适用于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也适用于整个高三复习阶段。通过这种训练,既能提高做题的“阅历”,又能保证做题的规范性,效果非常好。

3. **放映复习法——对于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框架性回顾

接下来就是很多同学特别关心的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冲刺阶段肯定不能不复习基础知识,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好的方法——**式复习法。

由于时间所剩不多,我们一定不能像以前一样死抠每个知识细节,一点一点地啃,这样效率很低。正确的复习姿势应该是整体性和框架性的反复回顾。以政治为例,平时的复习可能会去把某一个知识点弄深弄透(例如政协制度、汇率转化运算),到了冲刺复习,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用一条线把四本必修书串起来,要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高中政治知识的框架图。有些老师可能会帮助我们构建,我们也可以在老师讲的基础上搭建独属于自己的框架。有了框架之后,利用上学回家、洗澡吃饭、课间休息等零碎时间,在脑海中反复过这些框架,过的时候,想象自己脑中是在播放一部**,四本书的知识之间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能串成一个故事。想不起来的点暂时跳过去,等过完后再去强化记忆那个点。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回顾一本书的,到后来就是四本书一起;一开始我们回顾一次需要1个小时甚至更长,到后来就只需要10分钟。随着“**放映”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最后我们就能对高中政治知识有一个非常好的掌握,答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

4.回家复习?

最后想说一个冲刺阶段有些同学会面临的困惑——要不要回家复习?

到了最后一个月,老师们一般都不会再讲什么新的知识,更多就是每天讲讲题。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往往又很僵硬。有些同学就会觉得与其继续待在学校里,倒不如回家自己学,这样时间上更灵活,效果说不定更好。其实不排除个别同学回家后确实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但是从笔者之前的经验以及后来与很多同学的交流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其实不具备在家学习所需的自制力。可能回家前两天状态不错,但是时间一长整个人状态难免变得懒散,一整天也干不了什么事。从心理层次分析,想回家自己学习的冲动一方面是认为家里效率会高一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压力的逃避情绪在起作用。回家了,就看不到同学的拼搏努力,听不见每天催人的铃声。笔者个人建议大部分同学还是稳住心态,待着学校里做好最后的冲刺复习。

文章标签: # 时间 # 高考 #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