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潍坊高考二模数学答案_潍坊高考二模数学

tamoadmin 2024-07-12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潍坊二模)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某国际组织派出12名心2.(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实验装置.当接通电源,有电流由A至B通过导体AB3.(2013?潍坊二模)图中虚线是某电场的一组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从P点沿等势面的切线方向射入电场,粒子仅4.(2013?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

1.(2011?潍坊二模)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某国际组织派出12名心

2.(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实验装置.当接通电源,有电流由A至B通过导体AB

3.(2013?潍坊二模)图中虚线是某电场的一组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从P点沿等势面的切线方向射入电场,粒子仅

4.(2013?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

5.(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6.(2009?潍坊二模)在如图所示的等量同种负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A0=OC,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一

7.(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通过一轻绳固定,下端拴一小球,小球与光滑的三角形斜面接触,弹

8.(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第三象限

潍坊高考二模数学答案_潍坊高考二模数学

取气缸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的初状态压强为:

p1=p0+

mg
S
=1.0×105+
0.6×10
10?4
=1.6×105Pa

气体的体积为:V1=

V0
2

设倒置后活塞未与卡环接触,则气体的压强为:

p1=p0-

mg
S
=1.0×105-
0.6×10
10?4
=4×104Pa

设此时气体的体积为V2,由波意耳定律有:P1V1=P2V2

解得:V2=2V0

故设不成立,缸内气体的体积为:V2′=V0

此时缸内气体的压强满足:P2′V2′=P1V1

代入数据解得:P2′=0.8×105Pa

答:稳定后缸内气体的体积为V0,压强为0.8×105Pa

(2011?潍坊二模)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某国际组织派出12名心

(1)以金属框为研究对象,从t0时刻开始拉力恒定,故电路中电流恒定,设ab边中电流为I1,cd边中电流为I2

由受力平衡:BI1L+T=Mg+BI2L

由图象知T=

Mg
2

ad、dc、cb三边电阻串联后再与ab边电阻并联构成,

所以I1:I2=3:1

I1=3I2

由以上各式解得:I1=

3Mg
4BL

(2)设总电流为I,由闭合路欧姆定律得:

I=

E
R+r

R=

3
4
r

E=Bdv

I=I1+I2=

4
3
I1=
Mg
BL

解得:v=

7Mgr
4B2dL

(3)由电动机的牵引功率恒定P=F?v

对导体棒:F=μmg+BId

解得:P=

7Mgr
4B2L2d
(μmgL+Mgd)

答:(1)t0时间以后通过ab边的电流是

3Mg
4BL

(2)t0时间以后导体棒ef运动的速度是

7Mgr
4B2dL

(3)电动机的牵引力功率是

7Mgr
4B2L2d
(μmgL+Mgd).

(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实验装置.当接通电源,有电流由A至B通过导体AB

(I)根据茎叶图可知,有“尖端专家”10人,“高级专家”20人,

每个人被抽到的概率是

6
30
=
1
5

由分层抽样可知选出的“尖端专家”10×

1
5
=2人,“高级专家”20×
1
5
=4人,

用A表示至少有一名“尖端专家”被选中,则P(A)=1-

C24
C26
=1-
6
15
=
3
5

故至少有一人是“尖端专家”的概率是

3
5

(Ⅱ)记“汽车从公路I顺利到达”为A,“汽车从公路II顺利到达”为B,

“汽车从公路III顺利到达”为C,则至少有两辆汽车顺利到达福岛县的概率为

P=P(AB

.
C
)+P(A
.
B
C)+P(
.
A
BC)+P(ABC)

=

9
10
×
9
10
×
3
5
+
9
10
×
1
10
×
2
5
+
1
10
×
9
10
×
2
5
+
9
10
×
9
10
×
2
5
=
441
500

(Ⅲ)由茎叶图可知,心理专家中的“尖端专家”为7人,核专家中的“尖端专家”为3人,

依题意可得ξ的取值为0,1,2,3,P(ξ=0)=

C37
C310
=
7
24
,P(ξ=1)=
C27
C13
C310
=
21
40

P(ξ=2)=

C17
C23
C310
=
7
40
,P(ξ=3)=
C33
C310
=
1
120

故可得分布列如下:

?0?12??3
?P?
7
24
?
21
40
?
7
40
?
1
120
故ξ的数学期望Eξ=0×
7
24
+1×
21
40
+2×
7
40
+3×
1
120
=
9
10

(2013?潍坊二模)图中虚线是某电场的一组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从P点沿等势面的切线方向射入电场,粒子仅

A、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受力运动方向改变,但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前半句对,后半句错,故A错误;

B、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受力运动方向改变,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两个影响因素同时改变时,受力运动方向不变,故C正确;

D、同上,故D错误.

故选BC.

(2013?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

A、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可知,a粒子受到中心电荷的斥力,而b粒子受到中心电荷的斥力,说明a与中心电荷电性相同,b与中心电荷的电性相反,则两粒子的电性相反.故A正确.

B、由等势面的分布可知,该电场是点电荷产生的,由场强公式E=k

Q
r2
可知,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故B正确.

C、由于中心电荷的电性无法判断,电场线方向无法判定,则不能比较a、b的电势高低.故C错误.

D、电场力对两粒子均做正功,则两个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故D正确.

故选ABD

(2012?潍坊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黑色的光线)

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

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

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

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

故选D.

(2009?潍坊二模)在如图所示的等量同种负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A0=OC,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一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尽量用薄玻璃板,避免出现明显的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选择2mm玻璃板进行实验.

(3)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3)不合理;(4)一组数据太少,存在偶然性.

(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通过一轻绳固定,下端拴一小球,小球与光滑的三角形斜面接触,弹

作出两个电荷连线上的电场线和中垂线上电场线.

A、根据电场线分布可知,从O向AB方向,电场场强是先变大,后减小所以在图象中不能判定A、B两点的场强的大小,所以不能判定粒子在两点的加速度的大小.故A错误.

B、根据电场线分布可知,从O向AB方向,电场场强的方向从B指向O,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从A指向B,所以一定有电势?φB>φA,故B正确.

C、根据电场线分布可知,从O向AB方向,电场场强的方向从B指向O,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从A指向B,电荷从A向B运动的过程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

D、根据C的分析可知,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从A指向B,电荷从A向B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2014?潍坊二模)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第三象限

A、斜面在上升过程中,小球受支持力,重力和弹簧的拉力,三力平衡FN和弹簧弹力F的合力大小等于mg,有三角形定则可知,FN一直增大,故A正确;

B、在弹力方向发生了位移,故弹力做功,故B错误;

C、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向上,小球上升,故斜面对小球做正功,故C正确;

D、推力做的功等于斜面与小球机械能增加量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之和,故D错误;

故选:AC

(1)设粒子垂直于x轴进入Ⅰ时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2al=v2

由牛顿第二定律:Eq=ma

由题意知,粒子在Ⅰ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

v2
l

得:B=

2mE
ql

(2)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Ⅰ所示,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x负方向:x=vt

y负方向:l=

1
2
at2

得:x=2l,则横坐标x′=-2l

(3)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2所示,设粒子在Ⅰ中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为T1,在磁场Ⅱ中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

r1=l

3qvB=m

v2
r2

T1=

2πr1
v
=
2πm
qB

T2=

2πr2
v
=
2πm
3qB

得:r2=

r1
3

T2=

T1
3

粒子在第一次经过y轴到第六次经过y轴的时间t=T1+

3
2
T2

粒子第一次经过y轴到第六次经过y轴时间内的位移s=6r2

平均速度

.
v
=
s
t

得:

.
v
=
2
2qEl
m
,方向沿y轴负方向;

答:(l)磁场I的磁感应强度B1为

文章标签: # td # tr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