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16年高考故事-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
tamoadmin 2024-09-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考状元是谁2.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3.湖北男孩高考666分觉得没发挥出水平,复读一年后,最终考多少分?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考状元是谁1、秭归县文科状元:考生姓名:向金玮高考成绩:629分毕业学校:秭归县一中2、秭归县理科状元:县一中考生姓名:陈理坚高考成绩:682分毕业学校:秭归县一中秭归县参加高考1737人,比去年减少48人。一、本
1.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考状元是谁
2.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3.湖北男孩高考666分觉得没发挥出水平,复读一年后,最终考多少分?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考状元是谁
1、秭归县文科状元:
考生姓名:向金玮
高考成绩:629分
毕业学校:秭归县一中
2、秭归县理科状元:
县一中考生姓名:陈理坚
高考成绩:682分
毕业学校:秭归县一中
秭归县参加高考1737人,比去年减少48人。
一、本科线合计1202人(体育、艺术、高职除外),上线率为69.2%,比去年上升8.7个百分点。
二、上一本线330人,上线率为19%,在五年前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三、本科二批线553人,上线率为31.8%。专科以上上线1736人,上线率为99.9%。
四、体育、艺术特长生上本科线达225人,上线率为77.59%,比去年上升8.1个百分点。
五、高职上本科线94人,上线率为36.58%,比去年上升7个百分点。
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
1、92岁的离休教师彭秀兰的去世,令瑞安市无数人垂泪感念。这位仅有一个外孙存世的老人,一生致力慈善,先后捐款50多万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她的外孙说,当自己大学毕业后,外婆就对他说:“你已经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我要将一切还给人民。”
对此,有人评论说老人太傻,该多留点钱给外孙。有人说老人令人尊敬,需要弘扬这种无私精神。也有人对媒体报道老人提出质疑,认为她只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人对老人善意的捐款能否用到实处产生质疑……
对于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
无法理解时仍请为善行点赞
92岁的彭秀兰女士离去了,留下的是捐款50多万的善行。一时间,膜拜者有之,感念者有之,却也不乏质疑之声:老人是不是太傻了?显然,老人不仅不傻,傻的应该是无法理解她,还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们。我认为,无论对一件善行是否理解,表示尊重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人生的追求本就有高下之分。高者,置公于私之前,置人于己之先,置家国于私欲之上,置世人于心田之间。而低者,往往着眼于自己利益和自身欲望的不断满足,鲜能顾及他人。事实上,境界低者为多数,也正因为如此,无私的奉献成为令人膜拜的高尚精神,而非人人均能践行的行为准则。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彭秀兰女士的行为不应被膜拜。境界达不到实属正常,毕竟美德无法强迫。然而,对高境界的人表示尊敬,承认其善行的意义,却是一种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这即是说理解不了并不是你的错,妄加揣测却不应该。有人质疑老人,认为她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此言差矣,老人一生为人师表,50余万对她而言并不是小的数目,彭秀兰女士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失学儿童,因为她明白教育对一个孩子前途的意义。而质疑者,并不明白,也不理解。
高尚的道德虽然稀少,但并不因此而褪色,反倒如黑夜中的烛光,总能驱散部分黑暗。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大善之行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常人难以理解之举:汲汲点滴财物者,永远不能理解扎克伯格捐献99%财产的初衷;抱怨于生活贫困者,永远不能体会白芳礼蹬车数十载资助贫困学生的淡然;自私自利者,绝对不会明白“最美司机”吴斌临终前急停车辆的负责……我理解他们的无法理解,但请对此表示尊敬。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实际正是这样,只要我们将“善”置于高处,终会有更多人愿意仰望。将行善者放在模范的位置上,会带动更多的人乐于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反之,若是总以质疑的目光去看待可能暂时无法理解的善行,而不去思考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又如何促进整体风气的改变?
当面对一件高尚到令人惊异的善举时,请别忙着用消极、质疑的眼光去看待,不妨设身处地,多从受助者的角度去看整个善行的意义。也别想象自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且先为善行点赞,并加入“力所能及”的行列。
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2、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老师点评
王兆芳:本文时时在比较中表达观点,且并不贬抑其它,而是概括出各自特点,表达“我赏”“我敬”与“我选择”的不同态度,具备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要求的针对性论说的特点,显得鲜明而得体。语言简洁,材料有效,层次清晰,收尾有力有味,不错!
湖北男孩高考666分觉得没发挥出水平,复读一年后,最终考多少分?
一、高考666分觉得没发挥出水平,复读一年后,成为状元
湖北男孩肖雨,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因此他从小就非常的热爱读书,而且他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然而从小就非常优异的他在高考中居然遭受了滑铁卢,他只考了666分,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要复读。
做出了“复读”的决定之后,他立马就奔赴了努力学习的过程当中,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去。最终在高考中他以700多分的优异成绩摘取了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二、怎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呢?
为了改变命运,重整旗鼓,那就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像苦行僧一样,静下心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选择复读,无论如何,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走到最后。高考是场马拉松比赛,比得是坚持的毅力。
原本基础太差,由家长督促复读的考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越补越差,分数不升反降;考生本身学习一直很刻苦,每天起早贪黑,非常努力,精力已经透支了,但是由于智力因素,提升空间低不适合复读。
三、面对高考需要注重方法
高考让每个人都感到无形的压力,从前的学习方法、策略也不再适应高三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高考不仅是拼知识,也是拼毅力和体力。每年高考前,都有一些考生因生病坚持不到最后,即使有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到了最后,效果也不好。
考生需要制定一个适合高三一学年的长期目标,再细细地罗列出每段时期的目标,根据每门学科排出一个学习时间表。高考复习,从前遗留的欠缺,考生要尽量弥补,列出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列出老师已经讲过但是自己屡屡失分的知识点,或者列出薄弱的科目,越具体越好,将这些需要填补的“短板”逐一分配到先前列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