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04高考试卷版本,2004高考试卷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大多考哪方面内容?(重点放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2.各省高考题难度一样吗?浙江考生总体考分要高吗?3.高考英语到时有分ab卷的吗,有的话是有什么区别的。4.高考试卷难度大更公平还是难度小更公平?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数外三科开始自行命题的,到现在还是自主命题。高考自主命题即是各个省份可以不使用教育部编写的全国试卷,单独组织本省教师进行考试试卷的编写,即自主进行高
1.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大多考哪方面内容?(重点放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
2.各省高考题难度一样吗?浙江考生总体考分要高吗?
3.高考英语到时有分ab卷的吗,有的话是有什么区别的。
4.高考试卷难度大更公平还是难度小更公平?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数外三科开始自行命题的,到现在还是自主命题。
高考自主命题即是各个省份可以不使用教育部编写的全国试卷,单独组织本省教师进行考试试卷的编写,即自主进行高考试卷的单独命题。
自主命题要求:
首先是考试机构对考试命题的组织管理具备很强的能力和经验;
其次,本省要有足够的命题教师——他们既了解高等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知识储备,也必须了解基础教育,还要对所命题的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学科门类齐全。有的省就很难组织自主命题。这跟当初的大学分布不够合理有关,有一些省份没有重点综合类大学,学科能力先天不足。“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过半省份(除港澳台外)、三分之二的考生在进行自主命题的考试,量已经足够大了。”
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大多考哪方面内容?(重点放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
1、继北京市普通高考在语文、数学、英语实行单独命题之后,北京从2004年高考开始,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也将实行单独命题。这样,北京2004年高考各科目全部实现自主命题。
2、除了北京、上海率先自主命题外,2004年单独命题的有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9个省市。再加上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试卷,2004年高考试卷的版本达到12个。
各省高考题难度一样吗?浙江考生总体考分要高吗?
广东高考的命题的有四个特点:
1、学术性,我们高考的命题基本上是中大的三个老师,师大的三个老师,暨大的两三个老师,短短的四个月里面关着就到里面命题,5月份就可以把命题好了,短短一个月肯定要把自己的学术前沿的东西拿出来,这个东西是老师做的。
2、时代性可能政治学科体现的更明显,历史是隐性的考察,比如说考察农民工从社会群体的介入,我们要关注这个,然后切入到古代的问题,从我们关注的事实热点,但是又会到历史的基础上。高考就是一个点带动一片知识。
3、情境性,高考是有文字限制的,一模都是仿照高考的。他一般有一个文字限制的,比如说文综6500字不能超过,去年选择题是1200字,主观题是800字,就是要求文字要非常的简洁,因此很多的历史就喜欢用地理借鉴,用一个表格或者这样也节省了文字的空间,这短短的不到1千字当中要体现情境出来,这个点涉及到的知识是什么。
4、最后一个是基础性,无论它怎么样都是对知识的一种迁移,学术怎么飞扬,但是最后要落到历史来,就是全国文综,上海高考就不是这样,他们都是飞扬了出去就回不来了。广东的高考历史的味道很浓,尤其是教材。
一、五年来广东历史试题对比
1.题型结构对比
从 1999年起,历史高考卷在国家启动跨世纪高考改革的进程中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开始专用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至今,三大题型的结构已维持5年未变。预计2004年《考试说明》还将会把三大题型比例定为:选择题约49%、材料解析题约24%、问答题约27%。
近 5年广东高考历史卷三大题型比例数据请见表一:
表一: 1999--2003年广东卷题型结构比较
年 份选 择 题材 料 解 析 题问 答 题 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1999377449.3%33624%34026.6%2000377449.3%33523.3%34127.3%2001307550%33422.6% 4127.3%2002307550%33724.6%33825.3%2003257550%33422.6%34127.3%
从表一可见, 2003年历史卷对2002年三大题型的赋分值做了微调,基本恢复了1999--2001年的比例,即50:23:27。但总题量减少,主要是选择题再度削减。近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量一直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从1999年的37题减为2003年的25题,减幅达32.4%。因第一部分选择题总分值没有变化,故每道选择题分值由1999年的2分增至2001年的2.5分,2003年再调升为3分,所占分值已不少,故今年应该不会再增加。
2.内容结构对比
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也可归纳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系列。
近 5年历史试卷内容各板块和系列的赋分值比例见表二。
表二: 1999--2003年广东卷知识板块系列内容结构比较
内 容19992000200120022003 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中国古代史4026.7%3926%4026.7%4026.7%3825.3%中国近现代史5939.3%6040%6040%5939.3%5939.3%世界近现代史5134%5l34%5033.3%5134%5335.3%政 治 史10670.7%8556.7%11073.3%8254.7%10469.3%经 济 史2718%5134%3523.3%3825.3%3624%文 化 史1711.3%149.3%53.3%3020%lO6.7%
99年以来,《考试说明》对三大板块的比例一般定为:中国古代史约25%,中国近现代史约40%,世界近现代史约35%。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比例相对稳定,而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比例则互做微调。与2002年相比,2003年中国古代史减少2分,将分值加在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使全卷板块内容结构更为合理。试卷实际分值的分布为:中国古代史38分(选择题5题15分,材料解析题1题10分,问答题1题13分)、中国近现代史59分(选择题12题36分,材料解析题l题10分,问答题1题13分)、世界近现代史53分(选择题8题24分,材料解析题l题14分,问答题1题15分)。
2003年试卷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搭配的特点是政治史内容过多(选择题17道51分,材料解析题2道24分,问答题3道29分,合计104分),高于2002年22分,比例上升了14.6%,基本接近占分值最多的1999年和2001年。经济史内容与2002年相近,略下调2分(选择题6道18分,材料解析题3道8分,问答题2道10分,合计36分)。文化史内容大幅削减,进入仅次于2001年的低谷(选择题2道6分,材料解析题0分,问答题1道4分,合计10分)。2002年趋于合理的系列结构再度被打破。
因《考试说明》对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没有专门规定,所以在历年历史命题中,三大系列结构一直呈现交错波动状态。从表二还可以看出,五年来政治史考查比率呈现很明显的大年和小年现象, 2003年政治史是大年,2004年政治史是否是小年呢?值得我们思考。2001年以来,文化史考查比率也存在大小相间的规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按三大系列设计了三个必修学习模块,包括了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此外,还设计了6个专题选修课。高考历史命题即将面临与课程标准衔接的问题,如果在三大专题内容上仍继续呈现比例不当的状态,势必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不良的导向,并且会导致师生对课程改革的误解与抵触。虽然2003年《考试说明》删减了较多的文化史内容,但与文化史有关的二级标题仍有10个,三级标题为29个,经济史的内容就更多了,实际仍保留了很大的命题空间。
3.知识覆盖率
多年来,历史科命题十分注重知识的覆盖率,广东试题也不列外。与《考试说明》的标题相比较, 2003年广东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为合理,统计数据比例见表三。
表三: 2003年高考历史(广东卷)考查知识覆盖率
统计项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合 计 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说明》标题量6261545123633107实际考查量6914161l16314l考查覆盖率100%35%93%36%92%44%94%38%
2003年试题在题量比1999年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与该年相同的覆盖率,反映了本套试卷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包容性较高。这是近年高考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
4.主观题落点对比
五年来,广东卷的主观题落点看似平常,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表四: 1999—2003年广东历史试卷及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试卷主观题对比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春季题古 代 史①商鞅变法②西汉至宋,南方经济的发展①战国西汉的重农抑商②水稻的发展及原因①人口迁移的三种方式②北宋的治国策略①秦汉税负与社会安定②两宋外贸发达原因①贞观之治的原因②明中后期的社会生活①秦隋汉唐维护国家统一②广州在唐、清的经济地位近现代史①洋务运动的评价②邓小平 75年整顿①时期,民主党派主张变化②八大后主要矛盾变化①荣氏家族的民族企业②建国初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①教育近代化比较②建国初政治、经济的变革①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① 孙中山维护统一、 79和平宣言、一国两制② 近代屈辱外交与新中国外交世界史①卢梭的主张、学说②德国版图变化(三幅图)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原因途径②二战后美欧经济关系①法国启蒙文学(费加罗的婚礼)②英法绥靖政策①拿破仑战争与一战对比②欧共体演进及原因①日本大陆政策②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历程①从洛克的三权分立说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到美国的宪法实践( 32分)
从表四可以看出,六年来中国古代史主观题的考查点呈现一前一后(以五代十国为分界点)的规律。前面的大题有 3年落在战国秦汉,近两年落在隋唐,有1年(人口迁移)是大专题,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有关。后面的大题前四年基本落在两宋(水稻、南方经济专题也是以两宋为主),近两年则落在明清时期。从宏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1999—2002年以考查秦汉史、宋史为主,2003年以来,则有转到隋唐史、明清史的迹象,2004年的春季题也呈现如此特征。结合新课标和新考试大纲进行分析,我认为秦汉、隋唐、明清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以 1949年为界,前后各一道大题。近代史的大题基本上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2000年例外。考查的重点是中国的近代化(国际上称现代化)。如99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000年的“民主党派主张”是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的“荣氏家族”是经济的工业化;2002年直接考“教育近代化”;2003年直接考中国近代化历程。现代史的大题近4年都出在建国初期(1949—1956),1999年出在文革时期,2000年出在十年探索时期。前4年侧重考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近年则考民族政策、外交成就、统一战线。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重点是近代化问题,中国现代史的重点是过渡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统战、国防等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以一战为界,前后各一道大题。考查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现代化主线,一条是全球化主线。如 99年的“卢梭”题、2001年的“法国启蒙文学(费加罗的婚礼)”题、2003年“日本大陆政策”题、“美国霸主历程”题、2004年春季高考“三权分立”题的考查基本上是围绕现代化问题展开的。2000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题、“二战后美欧经济关系”题、2002年“拿破仑战争与一战对比”题、“欧共体”题基本上是围绕全球化而展开的。可见,世界史的复习应以“现代化”和“全球化”作为理论旗帜,把这两条主线作为建构知识体系的总纲。当今史学界,已把“现代化”和“全球化”作为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灵魂。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和钱乘旦在2003年11月给中央政治局委员讲世界近现代历史时,也是采用这两个观点。建议大家查阅《南风窗》2003年年底转载的钱乘旦教授的讲课稿《1500年,世界现代化的起步》。从国别史角度分析,法国史是考查热点,除2003年以外,每年都有考法国史或部分内容涉及到法国史的题。1999年全国几份试卷都考德国史;2003年日本史是大热门;近年美国史也崭露头角,2003年考了“美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程”,2004年春季试题又考到了“1787年宪法”。可见,法美英日德的考查频率是十分高的。
5.广东历史试卷特色鲜明
① 五年来,试卷长度不断缩短,选择题题量逐年减少。 1999年、2000年有37道选择题,2001年、2002年减少到30道,2003年再次减少到25道。
②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拓展性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非选择题的设计,既源于教学重点,也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表述,展示了学科内容综合程度加大和选材开放式的命题倾向,既体现了对考生学科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创新意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考查。
③适度控制了学科能力的深度,合理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多数题目难度适中,没有刁难性的怪题,易于考生作答,体现了较理想的难度搭配,有利于考生应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④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以 2003年试题为例,题目设计兼顾了知识与素质、历史与时代的衔接,选材注意折射社会现实与素质教育。例如:第1题(兼相爱、不相攻则天下治)、第26题(社会风气与观念)、第27题(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28题(日本大陆政策)、第29题(时会与人力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第3l题(美国逐步确立霸主地位)等,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容,突显了历史学科鉴史识今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特征。
2004年春季试题现实感更为强烈,问题,设计了“历史上国家统一与分裂”7个选择题,一直到1979年和平统一宣言、一国两制;针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设计了近代屈辱外交与新中国外交对比5个选择题;针对十六大政治文明的新提法,设计了一个32分的“欧美三权分立体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大题;针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繁荣的景象,设计了“广州在唐代、晚清、改革开放后等不同时期经济地位的变化”大题。
⑤ 2000年以来,试卷再也没有出现运用地图、图画或表格提供思维意境的题目,放弃了以往历史试题图、文、表并举的做法。这是一种疏忽,还是有难言之隐,值得我们深思。
⑥年年都存在超纲现象。 2003年试题超出《考试说明》范围的有第5、6题。我们应慎重对待考纲所删除的内容。
⑦ 2003年广东历史卷提高了世界史赋分值,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它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能进一步引导老师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为中学历史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世界史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广泛,世界历史知识对于国民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高考英语到时有分ab卷的吗,有的话是有什么区别的。
今天开始的高考,全国各地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继去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今年教育部扩大了分省组织高考命题的范围,又有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9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由于很多地区在实行课程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今年出了4份考卷,加上11个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今天的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高考,全国各地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据我的学生从考场出来说,湖北卷语文试题难度不大,题型均为平常训练过的题型。现汇集一些不同版本的高考作文试题: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一
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二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批评,同时还会影响奖金,从而影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会……总之还可引申出无数的“还会”。如此,再坚强的心也会被击垮。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放大痛苦。我们难免失误,但如果我们只着眼眼前的错误,就事论事,不泛化,不扩大,不追究以前,也不浮想未来,这样痛苦就被包裹了,就局限了,痛苦就小多了,人生也就轻松多了。请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天津高考语文作文: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湖南: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个题材作文(关爱与幸福)
河南高考题目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建议。
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发展精神文明,(一份调查表,略)。请根据以上调查材料,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北京2004年高考作文题:包容 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海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70分)
以“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
福建高考语文作文:以下列人物或文学人物为话题写作:人物:孔子 苏轼 霍金 文学人物:曹操 薛宝钗 冬妮娅 桑地亚哥
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材料大意:一个人登山登到8000米时,决定停止,有人为他遗憾,问他为什么不继续攀登.这人说,因为他知道8000是自己的极限。请以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材料作文,材料为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水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能显其智慧,山的沉稳能显其敦厚。然而海水的灵动却不改始终如一的一色蔚蓝,山虽然是沉稳的却有它的敦厚。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话题包含两个方面,可以就一个方面写作,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2、字数800字左右。……
福建高考语文作文:以下列人物或文学人物为话题写作:人物:孔子 苏轼 霍金文学人物:曹操 薛宝钗 冬妮娅 桑地亚哥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材料大意:一个人登山登到8000米时,决定停止,有人为他遗憾,问他为什么不继续攀登.这人说,因为他知道8000是自己的极限。请以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古人有面好镜,人的雀斑都照的出,另有大量昏镜,照人模糊的多,但买此镜的人很多请以“买镜”为话题写篇作文
"买镜"审题: 雀斑---人的缺陷\缺点或引申为错误 照镜---审视\反省\检查自我 买好镜---真心实意地\深刻地\反醒挖掘自身不足,坦然面对,有意弥补 买昏镜---害怕缺点,错误漏光,有意模糊视线,遮掩 立意:如何面对自身缺陷,错误,不足
据我的学生所说,今天湖北卷的诗歌鉴赏考的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考的是“阔”字的炼字以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情与景的关系。 有关考点赏析: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和,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 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高考试卷难度大更公平还是难度小更公平?
高考英语都分AB卷,其主要区别就是,A,B卷选择题选项顺序不一样,选择题顺序也可能不一样,大题顺序不变,总体来说,题目没有区别,只不过选择的的答案发生了变化而已。
高考英语AB卷,对答案的时候由于题目顺序是打乱的,会导致一定的障碍,有些考生想对答案还要找到对应的题目顺序。取消AB卷后对答案更加方便,可以更准确地估分,搜集属于本分数段的志愿填报信息。
会有AB卷的原因
第一种情况是:AB卷里有分一个a卷b卷。这里的ab卷不是上下卷,而是单双卷。就是说末尾号是单的要a卷(或b卷),末尾号是双数的就要b卷(或a卷),这样是因为你前后左右的试卷都不一样,就没有办法在本场地偷看别人的试卷了。
高考的AB卷就是对应答题纸的编号顺序是不同的,但题目是相同的。就是假如你做的是A卷,那你前后左右四个人都是B卷,这样是为了防止偷看到,你看到他们的答题卡是没用的,哪个题目对应的填涂地方和你是不同的,你只和你的斜对角的人的试卷类型相同。
第二种情况是:B卷是备用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比如此次福建某市因洪水无法如期考试,就可以启用B卷,北京2004年某学校因听力中断导致复考时,也是用B卷。
高考如果只有一门考试,那么难易应该对公平性没有影响。因为总的需要选拔的人数不会因为难度而变化。无论难易,能上线的总人数不变。
但如果高考是多门考试分数相加,那么,如果某考试特别难,这门考试的区分度就会变高。从数学角度说可以计算得知,这门课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提升了。这显然并不公平。
所以,简单的来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将影响各门功课的权重。而每个学生对不同科目的擅长程度不同,这造成了不公平。
如果两个人本来总水平差不多。但数学较难,这门课造成了20分的差距,其他课程试卷简单,只造成2分的差距。那么对数学较差其他课程较好的那个同学当然不公平。
其实我觉得高考题目越来越难是趋势,但是为什么会越来越难。一代确实比一代更进步,教育的重视(看看现在的家长多重视教育就知道了),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应试教育水平肯定比以前高不少,因为有前人的基础),所以现在的试题难度的增加其实是一种”相对难度不变“的。因为教育水平增加了,所以3年中可以学到的知识更多了,所以才会将某些微积分也移到高中。但是对于比例来说基本难度没有变化我觉得。
所以,我认为绝对的难度无论高低都没有关系,但是高考每门科目的难度需要保持在基本一致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每门课的最终成绩,标准差或者方差值都很接近,他体现了这门考试的偏移量或者说区分度。——如果所有科目同时降低难度,或者同时提高难度,我认为是不影响公平性的。但如果单一某门课程提高难度,显然对公平性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