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_2019高考文言文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对于湖北省数学高考用文言文出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2.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3.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4.望梅止渴文言文及注释5.201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6.列子汤问杞人忧天文言文1.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杯弓蛇影① 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1.对于湖北省数学高考用文言文出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2.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

3.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4.望梅止渴文言文及注释

5.201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

6.列子汤问杞人忧天文言文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_2019高考文言文

1.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杯弓蛇影①

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

①选自《晋书》。

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⑥蒙:承受。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

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

(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

(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2.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

原文杯弓蛇影①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①选自《晋书》。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⑥蒙:承受。

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

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乐广当时任河南尹。(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

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

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查看全部16个回答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是这样学的,各科一定要看的提分三个步骤!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与其刷题,不如花点时间巩固高考必备知识点!别让提分项失分!高中三年成绩下滑?如何让成绩稳定提升?对高考有信心?南博教育咨询河北有..广告 重金打造,服务24小时在线!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我来答danshuhenzhongLV.2 2019-12-07聊聊原文杯弓蛇影①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①选自《晋书》。②尝:曾经。

③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④久阔:久别不见。

⑤广:即乐(yu8)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⑥蒙:承受。

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⑦意甚恶(w))之:心里非常厌恶它。

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⑧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⑨于时:在当时。⑩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乐广当时任河南尹。(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13)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15)不:同“否”。

(16)所以:因由,原因。(17)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18)沈疴(k5):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

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

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

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3. 杯弓蛇影文言文阅读答案

杯弓蛇影:

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人到别人家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经主人解释才明白过来。现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

漆画作蛇

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这里是回忆以前)。

那么广意他杯中的蛇就是那个角弓的影子吧

于时:那时

听事:即以前的“厅事”

漆画作蛇:用漆在上面画着蛇

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心病还须心药来医,我们不能疑神疑鬼,自相惊扰,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晋书·乐广传》

原文 杯弓蛇影① 乐广字修铺,迁河南伊,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16)告其所以(17),客豁然(18)意解(19),沈疴(20)顿愈。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老毛病顿时治好了。

注释

(1)选自《晋书·乐广传》。《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古人指妻弟,即今“内弟”。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犀牛角做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20)沈疴(chén kē):长久而严重的病。疴,重病。 (21)顿:顿时,马上。

对于湖北省数学高考用文言文出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不好意思,有限,与上楼层一样,我急需这些分数,望答我愿

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

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避免死做题,靠熟练程度来提分的套作题的占分率,真正鼓励考生们认真观察和思考,将数学原理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9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

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应用性,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数学教育、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文言文出题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1.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

新浪教育,语文原卷

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

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翻译给你了,呵呵

2. 高考语文

网络搜索,仅供参考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生做文言文时候遇到选择题还能做一些,但是一遇到翻译题就很难把握,那么文言文翻译真得很难吗?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这三个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要好。

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1. 选文标准-----浅易突出,这方面的标准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2).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

(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传记颂德类散文。(4)从文章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2.今年的格式与往年基本一样。

3.翻译字数还是在40个字左右。 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察重点。

每年高考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1. 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和重要虚词为常考内容,也是得分点之一。

2. 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 三、熟悉下面六种重要的翻译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江苏卷)译文:刘宰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到祸患。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上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盖忠臣执义(全国卷1)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湖北卷)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数拿全了。

3. 高考语文有哪些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有十种常用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4. 2010广东高考卷 语文 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刚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5.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语文福建卷,游龙鸣山记,文言文翻译

(福建卷)(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 。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答案D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

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答案C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发现,B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

答案B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3分)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庖”是翻译难点,但如果考生能从“庖丁解牛”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庖”为“厨房”的意思;另外本题还应注意补足省略的成份,句子方能完整。第(2)题,注意关键字“斯”借为“此”“这,这个”的意思。

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难理解。

本题要点是“信足乐矣”,如果考生能联想到《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也就能准确翻译了。答案(1)天。

望梅止渴文言文及注释

分值结构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单选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6单选题,每小题3分

7题,文言文翻译,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题,6分

9题,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题,6分

选考题(三、四大题选一个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15单选题,每小题3分

16题,5分

17题,6分

六、写作(60分)

18题,60分

扩展资料:

写作题技巧:

写高考作文前,一定要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题目要出新,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语言要优美,细节要生动,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字数要达到要求,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不写出格字,不写连笔字,标点规范。)

201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

1. 望梅止渴(古文) 注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 望梅止渴(古文) 注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3. 望梅止渴文言文解释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jué)》

役:打仗

失:丧失,失掉,没

汲:水源

三军:三支部队,喻指全军

乃:就

饶:富足,多

饶子:果实结得多

闻: 听说

乘:利用

源:水源

及:到了

译文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说后,顿时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机会把部队带领到前方,找到了有水源的路。

4. 望梅止渴的文言文和翻译

《世说新语·谲(jué)》:“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夏日的正午,太阳 *** 辣地照着,一丝风也没有。

荒野上走来了一支队伍。所有的将士们看起来都是尘灰满面,口干舌燥,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渴死啦!”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本来就如蜗行的队伍索性就不动了,长长的队伍出现了一些骚乱。前面的大将军曹操也停了下来,他翻身下马,来看个究竟。

只见将士们扛着重重的行装,汗水早就和衣服粘在了一起,许多将士的嘴都被晒得干裂。将士们已经缺水好长时间了!曹操抬头看看天上大如斗的火球,想着还有很远的路途,皱起了眉头。

此处别谈村庄,连棵树都没有,千军万马困在这里可不行啊!曹操下令原地休息,派人去找水。不一会儿,找水的人回来了,哭丧着脸,一无所获。

为了不耽误行程,曹操心中虽忧虑万分,但仍自信地指着前面的一条大道,说:“这条路我曾经走过,只要翻过前面的小山包,就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又大又黄的梅子。吃一口,又酸又甜又解渴。

咱们赶紧出发吧!”将士们一听说有梅子吃,又想起梅子酸酸甜甜的味道,不知不觉就流出了口水,一下子就觉得不那么渴了。他们跟着曹操向前行军,过了好一会儿,终于走出了这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寻到一处泉水,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精神大振。

想到不远处的梅林就会流下口水,得以解渴,这就是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用空想或空话等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5. 望梅止渴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扩展资料 望梅止渴 成语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用法:望梅止渴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 成语辨析: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

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名副其实 成语例子: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6. 望梅止渴的原文以及意思

解 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 例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说解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

《水济传》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7. 望梅止渴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扩展资料

望梅止渴

成语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语用法:望梅止渴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

成语辨析: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名副其实

成语例子: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列子汤问杞人忧天文言文

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本答案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非官方正式答案)

1.A2.B 3.B

1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5.B6.C

7.(1)陛下大兴军队师旅,百姓容易怨恨。陛下车驾各处游幸,我非常担心这是不应该的。

(2)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抱恨九泉,又能说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一25分)

11.(1)BE

 (2)信息概括题。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免费来听;老范直接问老汪;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让老汪媳妇偷麦子。一个率直,朴实,开明,尊师重道的老汪跃然纸上。

 (3)总结提炼。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也不被人理解,甚至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所以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最后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就是知音难觅。

 (4)比较阐述。一定要分清,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两者相似在书呆子,不同则在于孔乙己的根源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式的无情调笑;而老汪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的不理解和交流上的困难,但是总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

1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二25分) 12、(25分)

 (1)BD

 (2)定位和综合提取信息能力。一个是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一是国共合作抗战。加上宗祺仁作为新闻记者,是爱国志士,能写感人报道。

 (3)文中诗歌阅读和理解。诸葛亮和秦始皇。诸葛亮为蜀国北伐,且写下前后出师表;秦始皇统一六国,气势雄浑。两者皆为鼓舞军心振奋士气之典故。

 (4)定位,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国人评价和美军与日军的意见进行总结:主要立足于舍身报国,扬声威,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勇气令人赞叹。注意每个答题点都要结合材料。

1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  14.D  15.C

16.(5分)

 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17.图像与标题的契合,“联合”“力量”与图像中“鸽子”(和平)、组成鸽子的“旗子”(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植物橄榄枝要都联系到去写。

1 六.写作(60分)

 18.实际上是在学术、技术和艺术的成就三者之间选一个立意进行作文。注意并非褒贬,而是阐述理由说明你认为哪个更具风。选择其中一个,分角度去阐述即可。

 学术:人类进步的基石,也是最前沿的。

 技术:行行出状元,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就是英雄。

 艺术:热爱生活,艺术可以为生活、为他人带来美,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1. 杞人忧天古文翻译

一、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wú)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y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shì)然大喜。

二、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扩展资料作品鉴赏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作者简介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信奉道家的与世无争思想,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他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农耕之馀,醉心读书著述,潜心撰文二十篇,约十万多字。

流传有《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部分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

2.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的译文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3. 杞人忧天 文言文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

百度知道 提问

杞人忧天列子原文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

杞人为什么忧天

我来答 共3个回答

乔大大大大辉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9-01-07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

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原文:

杞人忧天

战国 ·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0 1

匿名用户

推荐于 2017-12-16

比喻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讽刺了那些毫无根据的担心、自欺欺人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传说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他每天都担心天会掉下来,地会塌下去,日月星辰会坠落下来,他常常因此愁眉不展,心惊胆寒,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杞人的一位朋友见他这样忧虑,就跑来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堆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天地之间到处充满了这种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与气体相通。你整天生活在天地的中间,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杞人听了这番话,更加惶恐不安,忙问:“如果天真的是由气体堆积起来的,那么日月星辰挂在气体的上面,难道不会坠落下来吗?”

朋友答道:“日月星辰也是由气体聚集而成的,只不过会发光罢了。即使掉下来,也绝不会砸伤人的”

杞人沉思了一会,又问:“如果大地塌陷下去,那可怎么办?”朋友解释说:“大地也不过是土块罢了。这些泥土、石块到处都有,塞满了每一个角落。你可以在它上面随心所欲地奔跑、跳跃,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塌陷下去呢?”

经过这么一番开导,杞人恍然大悟,这才放心下来,又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

5. 列子 汤问比较经典的几个文言文+解释全文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

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个放牛娃正在为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无法判断。

两个小男孩都乐了,说:“谁说你是个大学问家,却连我们小孩子的问题也答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高山流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伯牙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钟子期说:“妙呀!浩浩荡荡像江河!”伯牙心中有什么想法,钟子期必定能审察出来。

伯牙到泰山北面游玩,突然碰上连绵大雨,就在岩下歇息,心中一阵悲伤,便操琴弹拨。最初弹的是霖雨之曲,然后又模拟崩山之音。

每奏。

6. 《列子》二则 翻译(《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杞人忧天的翻译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是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 的译文和寓意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

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

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

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

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

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

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7. 《列子》杞人忧天

(1)近义词 庸人自扰

(2)身:自身。 无:没有。 所:地方。 寄:依托,依附。(身无所寄)

积气:聚集在一起的气体。 耳:罢了。(积气耳)

其人:那,指示代词,指杞人。 曰:说。(其人曰)

奈:……何,拿……怎么办。 地坏:地塌。 奈地坏何)

(3)1.如天当真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的话,日月星辰,不会坠落下来吗?

2.又有一个为这个人担忧的人。

(4)他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则寓言借一个杞人担心天塌地崩而“废寝食”的故事,嘲讽了那些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并告诫我们思考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5)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征救严重的全球性生太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

(我们才学的,绝对正确。希望伱满意哦(∩_∩))

文章标签: # 翻译 # 文言文 #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