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放弃的人-放弃高考意味着什么

tamoadmin 2024-08-06 人已围观

简介1.那些高考失利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2.10年过去了,当初高考失败的人,后来“混”得怎么样?3.关于高中生为何放弃高考的调查报告24.今年广东高考1.5万人放弃本科选专科!比去年还多,为何这样?5.高考落榜逆转人生的名人故事那些高考失利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 在我们的高考当中都是存在对立面的,存在超常发挥那当然也存在一些高考失利的人,对于他们拿很多人会调整自己的心意去完成下一轮的补习

1.那些高考失利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2.10年过去了,当初高考失败的人,后来“混”得怎么样?

3.关于高中生为何放弃高考的调查报告2

4.今年广东高考1.5万人放弃本科选专科!比去年还多,为何这样?

5.高考落榜逆转人生的名人故事

那些高考失利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高考放弃的人-放弃高考意味着什么

? 在我们的高考当中都是存在对立面的,存在超常发挥那当然也存在一些高考失利的人,对于他们拿很多人会调整自己的心意去完成下一轮的补习任务,然后再进行一年的高考,从而获得成功,很多人呢?在没有调整好状态的情况下,就会进行一系列的反行为这样也会给其的心里造成负担。并且对于其未来也是不见都有好处的。

其实在面临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的紧张,但是紧张过度这样高考失利也属于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对于高考失利后的你是否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完成新一轮的复习,然后进而成功,这样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并且对于一些复读过的人,有些时候自己所复读了一年之后得到的成果要比去年好得多,这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对于他们的心态呢,我们也是应该去加以学习的,在面临着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紧张的态度。

在面对这种时候,使自己合理调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为一个好的心态一直决定您是否能够超常发挥,对于超常发挥的人呢?他们都拥有着一定好的心态,因为我们在知道高考场上有三种心态的人,是有三种结果的,对于一个高度紧张的人,会产生一定的压而导致其市场反馈,并且呢,在一个特别放松的学生身上,在他得到的结果呢,往往也是失常发挥的例子,只有认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有一点的辛章就可以,并不要过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你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进行超常发挥,对于成功可能只是在一瞬间就已经能够决定的事情了,对于这件事情呢,我们一定要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心态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10年过去了,当初高考失败的人,后来“混”得怎么样?

10年,有3650天,87600小时,按照“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时间,足以练就8项技能,赖以谋生。如此说来,即便当初高考失败,只要没有堕落,不自暴自弃,人生大抵也不会差。

可现实永远与理想相去甚远,甚至是格格不入。我是09年参加高考的,时至今日,刚好有10个年头,当初高考失败的那些同窗,如蒲公英般,散落各地,各自野蛮生长。

前不久,有个高中同学会,我因为是联络员,负责通知各位,便得知了所有同窗的一些情况。

不免让我感慨,原来当年高考失败的人,只要不自我放弃,依然能从命运的手掌里挣脱出来。

@小李,个体户老板,年薪30万

小李家是做钢材生意的,记得高中那会,没少去他家蹭吃蹭喝。他为人热忱,总是热情招待我们,虽然他学习不怎么样,但有一个经商的好头脑。

高考失败后,便回家继承了家业,在他的打理下,生意越来越好,最初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经过他的多年努力后,实现了质的飞跃。

其实,他的日子过得也不轻松,时常需要应酬,与不同的供货商周旋。在生意场上沉浮的男人,酒量没有几个不好的。

小李也不例外,喝到吐是常有的事情,即便如此,他还是依然坚守着,不让自己倒下,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没能上大学。

即便他比同龄人有钱,可在某些人的眼里,他就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的,只知道拿健康去换取钱财。

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相对来说,他算是的,在自己的努力下,过上了全新的生活,高考的失败,并没有对他产生多大影响。

@小黄,销售主管,年薪60万

高考完之后,得知自己没能考上大学,小黄便随村里的大哥大姐,一起外出打工了,那一年她才18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做一些体力活,又苦又累,她端过盘子、做过服务员、收银员,不过感觉收入太少了,还是决定立足销售,至少能拿到高额的薪水。

干过销售的人都知道,每个月的收益,波动比较大,有的时候,可能只能拿到基本工资,刚好够房租,伙食费还得从老本里掏。

在工作的头3年,小黄几乎都是月光,存不到钱。唯有在转行做了销售后,她手头才宽裕些,才能节省出一些钱来。

她这人比较有自我投资意识,知道学历是她的短板,于是花钱去进修学历,从大专到本科,再到MBA,她都一路咬牙坚持着。

因为她的远见,以及自身的努力,使得她一跃成为销售主管,薪资翻了好几倍,她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动,想不到高考失败的自己,还能有这番成就。

@小马,培训师,年薪30万

小马当初偏科严重,数理化都好,而文科太薄弱了,而刚好那年高考,数理化都比较简单,没能拉开距离,最后的结果,他败北与大学无缘。

可他不甘心,因为他是个有梦想和追求的人,虽然他文科不好,但他口才好,于是他主动去培训机构求职。

先从助教做起,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最终成为培训师。他一开始讲课,也会紧张和结巴,不过都慢慢克服过来了。

为了能让自己立足,他趁着工作的间隙,去晋升了学历,前后花了5年多的时间,才拿到自学考的本科学历。

现如今的他,已经和大学毕业生没什么两样了,甚至比他们还要好,因为他的年薪,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高的了。

这么看来,只要有谋划,即便高考失败了,也只是走了曲线罢了,依然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不过,现实中,大多数人,在高考失败后,便自暴自弃了,难有翻身的可能,更别说逆袭翻盘了。

说来惭愧,虽然我当年高考不算差,也上了一本院校,可毕业后的我,为了求安稳,进了一家单位,年薪远不如他们。

有时,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在想,我的人生是否就此定格了,我能不能有其他以外的可能。

穷则思变,这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也不例外,好在我找到了工作之外的副业,填补了我的空虚,也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这么看来,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一场高考就能决定的,这只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往后余生该怎么走,以及走向何处,全由我们自己决断。

我希望,所有在备战的莘莘学子,能够放平心态,不必过分在乎,不一定非要去赢,或者是非赢不可,把自己放空,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或许能有意外的惊喜。

关于高中生为何放弃高考的调查报告2

弃考原因二:大学生就业难 “上大学最后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直接去打工呢” 与张珍珍比起来,李晓芳是的。父母离异后她跟着奶奶生活,靠奶奶养猪和小叔的支持继续高中学业,“其实我家很穷,但奶奶一定让我读书。”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薛奶奶这样想。在太和中学实习的西南大学大三学生郭俊华说,“总能听到类似的说法,上大学最后还不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直接去打工呢。”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让更多贫困家庭失去了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的坚持。出于这样的考虑,太和二中高三(4)班学生王浩杰在交高考报名费那天,没去学校,“我姐姐高中也没读完,在一家电脑学校学了一年电脑。考也不一定考得上,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不是还有北大学生去卖猪肉的吗?” 姐姐的做法启发了王浩杰,“我就想学一门技术。你说学技术为啥非要到大学里去学?”王浩杰的理想是回村搞生态农业,“农村有原料基地,人力比较丰富,现在国家对农村创业有扶持政策,我准备搞菌类养殖。” 我的分析:就业难是高中生弃考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露头,今年因为经济危机,表现得格外突出。一些家长将上大学看做是一个经济行为,讲究投入和产出。如果高投入只能带来低产出,自然会有人放弃。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答案有很多,国家也做了不少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认为职业学校不如本科院校的观念。现在有不少企业很缺优秀的蓝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宁愿读三本,也不愿意去职业学校。这种观念急需转变。 弃考原因三:自己学习成绩跟不上 “我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学到了什么” 与张珍珍和王浩杰比起来,太和中学高三学生任洁的弃考决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这所升学率排列前茅的学校,今年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4个放弃高考,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在为考大学而努力。 任洁给班主任司老师的信中这样写到,“真的不知道坚持高考的意义,我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没有让我感到有足足的充实感,反而感到空虚、无奈,好多次都想放弃……” 司老师试图挽回,在他看来,任洁虽然成绩不算好,但很勤奋,“她家庭条件还可以,为什么不读完呢?”面对老师,任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到底读书有什么用?”她说,“我在学校里,功课学不好,与人交往也学不好,人都学傻了!我想当一名摄影师。人生很短暂,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会努力。” 对于任洁的决定,远在陕西咸阳打工的爸爸还不知情,“还没敢告诉他,但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他们也不能勉强我。” 在李老师看来,任洁的离开并不奇怪,“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而离校,一直很普遍,高峰期往往是高一下学期。”任洁只是将她的决定推迟了两年。“初中考试结束,一部分学生被分流至职业中学,另一部分学生进入了高中。由于高中课程难度比初中增加了很多,一些学生发现跟不上,就会选择离开,高一下学期走的人最多。”离校的学生去了哪里?“大多在家里玩吧,也有偶尔出去打打工的。” 弃考原因四:到国外求学 选择到国外求学,追求成才,但这只局限在极少学生身上,每年不过数万名,只是千万高考学生的千分之几。今年增多的原因与国内高校的竞争力有关,随着境外高校在内地招生力度加大,一些学生可以参加国外的入学考试,申请到国外高校读书,由此放弃内地高考。 弃考原因五:为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 今年早些时候,重庆市即传出万名学生放弃报名参加高考的消息,据调查,部分学生弃考,是由于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事实上,学校出于升学率考虑,动员部分“高考无望”的学生放弃高考,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我的调查中没有出现此类情况,但也不排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反映出了升学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维;对因学费高而放弃高考,这违背了教育公平 弃考原因六:高考压力过大弃考 对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反映出考生的选择狭窄,弃考是无奈之举。高考学生是心理压力相当大的一个群体,如果心态不够成熟,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有针对高考学生的心理辅导,往往着眼于“上战场”前让其平静下来。,但同样要关注的,是他们这种对未来的惶惑和迷茫。 三、调查总结 众所周知,高中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阶段,并不总是高等教育的附庸,为向高校输送生源服务的。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大宗旨,甚至主要宗旨,其实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教育层次的劳动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走进高中校园的那天起,就有权选择参加高考还是直接就业。至于前些年所以出现几乎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参加高考的局面,并非由高中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的,而是大学持续大规模扩招的“超常规发展”使然,是扩招助长了所有高中生都盲目参加高考“赌一把”的想法。等到现在“大学产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之后,高中毕业生们出于便于就业的初衷,当然有权利选择放弃高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诚如有人认为上万人放弃高考折射出“读书无用论”一样,指望每个高中生都去参加高考,恰恰反映了这些人所持有的“读书万能论”心态。“读书无用论”不可取,“读书万能论”也同样应该摒弃。没有东西是万能的,读书也一样,上学是在读书,工作也是在“读书”,只不过后者所读的不是课本上的文字和符号,而是社会这本无边无际的大书。更何况,谁又能够断言在大学里读书就一定比读社会这本大书要实在、科学、合理呢?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高中毕业生是不是都参加了高考,而在于升学和就业在高中毕业生的意识中本来就应该泾渭分明、合理分工。 我国正在制订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主导思想是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84万学生弃考,正提供了扩大公平、提高质量的现实典型案例。是清描淡写,对此问题一笔代过,还是认真调查,积极反思,检验着推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的决心。 中国有这样的现象:一人读大学,全家变穷人。虽然说得有些过火,但这样的现实在我们生活中不乏其人。理性高考观、教育观的建立,需要打破升学教育模式,提供多元成才途径,这需要教育环境和社会用人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社会各行业的待遇差距不大,基本社会保障一致,聘用人才不看学历而重视能力,读书的首要价值不是“升学”,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身份而是提高能力与素质。与之比较,我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用人环境又是如何呢?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就“看到”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进步,这就如两年前考研报名人数减少,有关人士就热烈欢呼考研回归理性,可今年考研人数又增加了一样,而要认识到,基本的教育制度与用人制度不改革,是很难使社会拥有健康的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貌似理性的选择,其实充满着无奈,而无奈的持续,会产生更多严重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具体分析高考报名数下降的原因,并对其中的无奈弃考给予高度关注,以此为线索,推进教育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衷心希望明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更美好!

今年广东高考1.5万人放弃本科选专科!比去年还多,为何这样?

今年广东高考1.5万人放弃本科选专科!比去年还多,为何这样?

今年广东高考,1.5万人放弃本科选专科,比去年还要多得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办的本科招生的员额是有限的。剩下的很多都是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要自负盈亏的,因此学费都居高不下。而且民办学校的尴尬就在于:学生家长们为学生读大学多花了钱,学校的知名度品牌还不够。这些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其实还是要被歧视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大学大规模的扩招,而实际的社会用工需求来说,操作工的需求不少,而管理岗位的数量有限。民办大学的毕业生通常都没有资格在好一点的企业里面担任管理岗位。他们必须与那些高中毕业生竞争生产操作工岗位。而且工资也未必高。

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务实地选择了,如果有公办的大专可以读的话,显然两年读大学,费用就可以减免不少了。如果大专毕业以后去找工作,显然就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工作单位,如果表现的好,又有相应条件的话,可以去读专升本。

各种成人大学非常的多,可供选择,而且其中有好多还是名牌大学的文凭,名牌大学的文凭如果能拿到的话,可以增强专升本大学生的信心。显然这对于家境收入不太好的人来说是最优选择了。

中国在改革开放早期,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力成本低廉”是改开早期,接受发达国家“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逻辑基础。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老化,机器替代率高,那种掌握一技之长的人,会变的越来越金贵。反之,那种虽然有高文凭,但是“手下无活”的人,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他们有很高的“可替代性”,被他人或机器替代。

由于机器对人的高替代性,因而将来,那种脱离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的情感加持及人体各种细腻活动就无法完成的工作,即由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就会变得特别宝贵和稀缺。这也是很多考生弃本科,选专科的逻辑基础。今后,既有人专事生产思想(高端,数量有限),大部分人通过独特的劳动技能获得有品质的生活,应当成为社会的常态。

高考落榜逆转人生的名人故事

 伴随各地陆续放榜,一个或失望或澎湃的期即将到来。其实,一次成绩甚至几年的求学经历,并不足以决定人生。看看“大咖”们的高考故事吧,或许能获取新的能量!

 

  汤唯:落榜后的三年努力

 19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队。但他们说:“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于是,虽然身在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汤唯便会捧起书。

 1998年,汤唯参加中戏暑期表演培训班时,当时一位导演系的指导老师,建议她去考导演系。在一位导演系朋友的帮助下,她突击学习导演系基础知识,结果以专业课第三的成绩拿到了准考证。然而,却因文化课没有通过再次落榜。

 最终,历经3年不懈努力,2000年汤唯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看看她今日的成就,你便知道当年那份付出是值得的:2010年出演《月满轩尼诗》获得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演员奖;2011年凭借**《晚秋》分别在韩国百想艺术大赏、韩国影评奖等十余个评选中荣获最佳女主角奖;2013年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图》荣获上海影评人奖、中国**导演协会等奖项。

  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

 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最终在**领域里大放异彩。

 时至今日,李安在**史上做出的贡献已经无需多言: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6和2013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

  传媒界

  王小丫:高考数学20分

 1985年参加高考时,学习严重偏科的王小丫,数学只得了20分。第二年复读,虽然最终考入了四川大学经济系,但数学依旧没有及格。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王小丫后来的职业生涯。进入职场后,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

  孟非:数理化三科总分不足100分

 1990年高考,孟非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还不到100分。落榜后的孟非,做过搬运工、报社印刷小工、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孟非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接待员,并最终找到了通往传媒行业的大门。

 1992年至1996年,孟非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2002年因主持《南京零距离》而成名,到2012年获得第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鹰奖最佳主持人”奖,现在的孟非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

  商界

  马云:和数学“死磕”

 当无数创业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时,不少人并不知道他也曾是个失意的考生。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虽然高考志愿是北京大学,但他那年的数学仅考了1分。

 几番纠结后,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时,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20岁那年,他第三次走进考场。这一次,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了79分,总分比本科线差了5分,并入读杭州师范。

 随后,由于杭州师范英语系刚升到本科,报考学生不足,他成为几个英语成绩较好,可以直接专科直升本科的学生之一。

 如今,那个在高考中狼狈的少年,已经成为无数草根创业者的偶像。正是因为他曾经的失败、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辉煌成就,让无数的普通人看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如果当年,他在高考失利后选择放弃,怎么会有今天风生水起的人生?

 6月23日晚,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马云回想起自己高考又一次失利的那个夜晚,百感交集,他给失意考生写了一封信:

 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

 特别是第二次高考失败,我记得发榜那天晚上,自己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

 有些人是天生会读书,会考试!我们不会考试,我们也许不如别人会算会背书,但在其他地方我们并不比他们差。

 也许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考试的,但我们会努力干活、努力工作!我们也许确实需要考几次才会成功。我们的运气不是在考试中,我们的运气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有机会是等着我的!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羡慕也没有用。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当然读大学还是很重要的。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自己的问题的。不要放弃,再来一次吧。

 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马云

  2015年6月23日

 PS. 刚刚出国回来,和高考失意的同学交流,想想我倒霉的时候真是多了去了……高考失败算个啥!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都有过高考失败的经历的,重要的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俞敏洪:英语33分的落榜生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

 1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再次报了北大。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终于有一天,县教育局长在电话中对俞敏洪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

 那个曾经英语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后来创办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潘石屹:辗转报名,参加高考

 1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年,潘石屹毕业被分配到设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将各种样本拿出来背,最后,这些数字小数点之后的好几位都能记得住。渐渐,他收获了领导的赏识。

 不过,他依旧不愿甘于现状。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所有的家当,怀揣80元辞职南下。历经数年努力后,那个在高考前摔断肩胛骨的“悲催考生”已经成为中国地产界大鳄级人物。

  陈剑平:从高考落榜到生物满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小时候的兴趣是做木工,一心想当个木匠。

 读高二那年,陈剑平家的一位邻居考取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乡亲们就和他开玩笑:人家考大学了,你真打算当木匠啊。这几句话触动了陈剑平。

 在第一年落榜后,他选择复读。第二年,当他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时,生物居然拿了满分。全省范围内,获得这一成绩的只有3人!

 随后的科研路,更加证实了他的实力。1990年,27岁的陈剑平在英国进修时,首次揭示禾谷多黏菌与其传播的内在关系,一举攻克了30年科学难题。

 之后的20年间,陈剑平一次次突破国际植物学发展瓶颈。1995年起,陈剑平带领的团队筛选出一批对全球大小麦黄花叶免疫的新抗源,合作培育出3个抗病品种,累计推广400多万公顷,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或为加速器,或为刹车阀,一快一慢都是经历。等到回头看时,才发现,它只是长跑路上云淡风轻的一念~~

文章标签: # 高考 # 自己 #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