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7浙江语文阅读理解,语文2017高考浙江阅读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

1.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

2017浙江语文阅读理解,语文2017高考浙江阅读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场(chǎng)。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A项“侥幸/角色”,C项“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D项“干涸/曲高和寡”,B项“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

思路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

考点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名不副实:指空有虚名。近义词徒有虚名。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

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熟语的选用,是否能替换要多角度辨析: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熟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介词(如C项“在……中”)等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最全答题攻略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4)名句名篇默写。三套卷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学类文本阅读。甲卷为外国小说,乙、丙卷均为中国小说。材料长度均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新的变化在于探究题回归。

(6)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套卷均为现代人物传记阅读。

(7)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如试卷中的第15题与第17题。第15题是虚词填空;第17题选用思维流程图。

(8)写作。2016年作文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缺失,紧扣时代热点,聚焦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的考试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画作文出现。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时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我推荐: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简短素材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散文阅读常见考点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文章标签: # 作用 # 阅读 # 语文